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蟒”的传人?

时间:2022-09-10 06:44:06

从寒假到现在,一段关于教科书里画的是“龙”还是“蟒“的争论一波三折,成了我业余时间的一段趣事。想知道怎么回事吗?让我从头与你道来。

我是一位正上五年级的小学生。今年寒假,我在预习下学期语文书的课文时,发现语文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第一单元第三页“大人们这样说”和第六页“叶公好龙”两篇课文的配图,虽然都是结合课文提到的龙而配了“龙”的图案,但是,图中的“龙”爪却只有四个,平时常听爸爸说,都是“五爪为龙、四爪为蟒”!难道爸爸错了?于是,我上网收集资料求证:

根据《大清会典》明确指皇上所服为“五爪金龙”,贝勒以下则为“四爪蟒”,并明确了一条禁例:“凡五爪龙缎、立龙缎、团补服……官民不得穿用。若颁赐五爪龙缎立龙缎,应挑去一爪穿用”。另据《辞源》所记:“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满清则官无大小,凡遇典礼,皆着此袍,蓝色或石青,全身以金线绣蟒,自公侯至七品官,蟒数自八至五,以此递降,俗称‘花衣’,又称‘蟒服’”。

据此,可得出“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结论。

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有位中国皇帝,见一位外国使者为他带来了许多外国特产,一时兴起,叫大臣赠外国使者一件龙袍。但龙袍象征着祖国的河山,不能随便送人,于是大臣就根据“五爪为龙,四爪为蟒”这个规矩,仿造皇帝的龙袍,减去一爪,变成了四爪的蟒袍,大臣把蟒袍交给了外国使者。皇帝知道了这件事,就又做了一件蟒袍赏给了大臣。同时,明确规定:五爪的龙袍皇帝用,四爪的蟒袍大臣用。

传说讲的是哪个皇帝已无从考证,但是,在社会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的古代中国,“龙”和“蟒”的确有严格的区分,如果把两者弄混、用错,会受到很重的惩罚呢!

现在,再回来看看,教科书中的那两条只有四个爪子的“龙”,实则是“蟒”,由此,不止“大人们说”的关于“龙”的句子都失去了本意,而且,那篇“叶公好龙”岂不是也变成了“叶公好蟒”!

教科书是教祖国下一代认知这个世界的一个很权威的“小老师”,这个“小老师”如果出错了,让我们这些“龙的传人”,错误的认知了我们的图腾,岂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吗?所以,我非常希望语文老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能把这个常识性的错误纠正过来,让同学们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龙。同时,也很希望出版社的老师,在下次绘图时,能把图画准确,多添一个爪,把“蟒”变成真正的“龙”!

我把我的这些考证和想法写成一封信,还专门配上《大清会典》一书的五六幅截图图片,通过网络邮寄给了出版社。然后,就开始每天盼望着出版社的叔叔阿姨的回信。

开学啦,老师知道我对教科书“龙”图案提出了质疑,专门让给全班同学讲解了“龙”与“蟒”的区别,同学们对我的“重大发现”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但是,我的心思还是在出版社的叔叔阿姨那里,隔几天就询问爸爸:出版社回信了吗?

两天……足足等了二十天,出版社的叔叔阿姨回信了!

他们在回信中说:曹开煊同学,你好,很抱歉现在才回复你,也非常感谢你能为我们教材提出问题。你邮件里提到的关于龙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是,并非只有五爪的才可以称作龙。关于这一点你可以阅读一些关于龙的发展演变的书,如《神秘的龙文化》(张笑恒编著,西苑出版社,2009年版)。其实,在元代以前,龙基本上以三爪居多,明代比较流行四爪龙,清朝以后才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而且主要是作为皇帝和臣子的服饰区别。你信里提到的这些可以证明的材料上都是清代以后的,你可以了解一下清朝以前的一些关于龙的资料。希望我的回信能够解决你提出的问题。若是还有什么问题,欢迎来信,祝你学习顺利,天天开心。

他们说得好高深!不过,好像也很有道理,但是,我还是有些不服气!就去找爸爸,想听听爸爸的意见。

爸爸笑呵呵地说:河南濮阳上古古墓里考古发掘有六千年前蚌壳摆的龙图案,赤峰红山文化还有“玉猪龙”,由此到清朝的五爪龙,中国的“龙”图案是一个逐渐的发展完善过程。在这个长达六千多年的过程中,龙的形象由最初的没爪、三爪、四爪,发展到了清朝的五爪龙,算是达到了形象的最终完善和确定。特别是从清代以后,尽管在官方和民间经常会出现龙的形象,比如:民间划的“龙船”实则为三爪龙,为“草龙”;大臣之用龙,实则为蟒。但当时的民间都有普遍的认识,即:皇帝的那个“五爪龙”才是真正的龙!是需要彻头彻尾的敬畏的,乃至影响到今天的民间绘画、家具等等,都不敢擅用!可见,作为特殊文化符号的真正的龙之形象,其深厚内涵深入人心的程度。

爸爸问我,你知道我们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我摇了摇头。爸爸接着说:“中国人正式把龙作为中国文化的图腾、自称为龙的传人,仅是近几年才发生的事儿,换句话说,我们自称“龙的传人”,是龙由简至繁发展为“五爪龙”之后的现在的这个时代。

说到这里,爸爸从网络上搜出几张龙图案的邮票和钞票,对我说:你看,我们中国发行的壬辰、戌辰两个单张龙年邮票以及“千禧年龙钞”,都采用了五爪龙的钞票。所以,你对教科书提出的质疑是正确的,作为今天的中国人,如果笼统、单纯的提到龙,理所当然应当以成熟形象的“五爪龙”,而不宜以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来确认,尤其是在小学教科书里以文化图腾、龙的传人的定位来认识龙,也理所当然的应以发展至今的“五爪龙”来定格,这里不止是“龙”和“真龙”的真伪问题,还涉及到大家的文化认同,含糊不得。当然了,如果涉及到相关历史时期的文章,能配上这一历史时期相应的龙的形象,绝对是很值得肯定的严谨治学态度。

我急切地问:按您这么说,那“叶公好龙”那篇课文里的四爪龙是对的喽?

爸爸又是嘿嘿一乐,说:叶公是孔子同代人,而那一时代的龙,比商周时期粗狂的龙图案显得的秀丽洒脱,身体呈长曲状,面目有狰狞之气,口部形态似钳,无足者居多,也有前两爪如走兽藏于云纹之中,龙角曲折分支,有耳,身上还没有鱼鳞而以云纹修饰,背鳍和肘毛皆稀少,长尾无鳍。这些都是我依据我看到的资料揣测的,准不准确,还需要你下点功夫自己去考证了。

“那您告诉我,‘五爪为龙、四爪为蟒’这种说法还对吗?”我有点糊涂了。

爸爸说:站在今天的这个时间轴上,这话当然是对的。当然,出版社的回答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们应该是从广义上来说的。我觉得对此问题,应该更严谨的区分出广义和狭义具体两个层面。广义上说都可以称之为龙,但是具体而严谨的理解,真龙与蟒还是有一爪之别的。这种质疑精神一定要保持,这次质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你不觉得已经收获了很多知识吗?

我轻轻的点了点头。中国的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啊!就一个“龙”的图案就有这么多的道理,关连着那么多的历史。我请爸爸将他告诉我的这些话,也给出版社的叔叔阿姨说说,我现在还没有那么多的知识,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勤奋学习,有了充足的知识,一定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遨游,寻珍问宝,解开我心中一个又一个的谜团。

(推荐人:曹昱 评奖:邵晓星)

上一篇:激发作文兴趣抒发健康情感 下一篇:来自远古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