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刺落枕穴加手法治疗失枕247例

时间:2022-09-10 03:32:36

独刺落枕穴加手法治疗失枕247例

关键词 落失枕 独刺治疗 落枕穴 手法治疗

失枕也称落枕是一种常见多发的颈部疾患,好发于青壮年,发病时常有颈部不适和疼痛;头部旋转困难。有时牵涉到背部。病程短者1周,长者是2-3周。影响工作和学习。本人从1992年2月-2006年12月采用针刺落枕穴加手法治疗失枕247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47例病人中男172例,女75例;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16岁;病程短者1周,长者两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落枕穴加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手法治疗,本组病例中治疗组为247例,对照组为102例。

1.2 临床表现和诊断 落枕常表现为晨起颈部不适,后逐渐加重,一侧经部肌肉紧张,痉挛疼痛,局部僵硬、有压痛。头部活动受限,向患侧旋转疼痛加剧,严重者疼痛可牵涉到肩背部。头向健侧偏斜,成强迫。检查时局部可见明显压痛点。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诊断不难。鉴别诊断常要和颈椎小关节紊乱、颈推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等相鉴别。x线检查是较为可靠的鉴别诊断。本组所有病例均符合落枕诊断。

1.3 治疗方法落枕穴位于第二、三掌指关节后0.5寸,同侧取穴。常规皮肤消毒后向腕后方深刺1-1.5寸,有酸、胀、重向上臂放射感。得气后,嘱病人转动头部半分钟,留针。这时拿、揉患者颈部肌肉,重点是胸锁乳突肌、菱形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时间3-5分钟:②点按风池、风府、肩井、大椎、大杼、风门、天柱、合谷、阿是等穴。③滚揉肩背部2-3分钟。④拨、理胸锁乳突肌,颈部竖脊肌。⑤摇、扳:患者头部向前屈,术者一手托其下领,一手按其对侧头部,双手慢慢向两侧旋转几次。左右各旋转1次至最大幅度,然后回松少许,紧接用巧力加快旋颈动作,常可听到“咔咯”的弹响声,可两侧各做1次,先患侧后健侧。⑥起针。⑦拔伸颈椎。

2 治疗结果

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头部活动自如;优:1次治愈;良:2次治愈;一般:3次治愈;差:4次以上治愈。

结果: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两组结果如下表所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疗程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失枕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枕头过高或过低,使颈项一侧的肌群在长时间内受到过度牵拉或过度受压;或因颈项部着凉受寒,局部气血失调,经络受阻;或因颈部突然用力转向一侧,致使颈部一则肌群痉挛或扭伤;或因肩部负重过大过久,致使局部血运不畅,代谢产物滞留、造成受累肌群挛缩。笔者认为,睡眠时枕头高低不适,姿势不良,主要造成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斜方肌长时间处于过度伸展状态。或加之当风受寒,致肌肉痉挛。由于颈椎椎间关节的关节面较平,其角度又接近水平位,且关节囊较松弛,内又有滑膜;因而肌肉痉挛可能牵致颈椎椎间关节、环枢关节发生轻度移位,甚至发生滑膜嵌顿,致使症状加重。

《巢氏病源・失枕候》说:“头项有风,在于筋脉间,因卧而气虚者,值风发动,故失枕。”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气血偏虚,睡眠姿势不良,加之外邪侵袭,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经筋挛缩而引起。综上所述,失枕的治则为,温经补虚,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滑利关节。

采用独刺落枕穴加手法治疗失枕正是充分考虑了这一原则。落枕穴为经外奇穴,对治疗失枕有奇效而按摩中取风池风门以疏风散寒;取合谷以疏风散寒,通经活络;肩井取之以疏利少阳之气;大椎为诸阳经之交会穴,取之以疏利三阳之气;风府取之以通督脉;天柱为太阳经之穴。取之以利太阳之气;取肾俞以补虚温经,补肾助阳:诸穴共奏疏风散寒,温经补虚之效,诸阳皆通,则病自愈,现代医学证明,手部穴位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灵敏度强,通过刺激释放神经递质可使大脑皮层抑制,降低大脑皮层对疼痛的感觉,从而提高疼痛阈值。阻断痛觉的恶性循环,达到镇痛的目的。通过按摩可以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改变有关系统内能,加强局部循环,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并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病变部位,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

独刺落枕穴加手法治疗失枕疗效叠加。有1+1>2的效果。且方法简单,易掌握;病员宜接受,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上一篇:交互兴奋抑制手法治疗中枢性面瘫50例 下一篇:胸椎小关节紊乱治疗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