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水利土建类专业数学有效教学情境创设探究

时间:2022-09-10 03:29:09

中职水利土建类专业数学有效教学情境创设探究

【摘要】情境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积极性,促进知识迁移的有效手段,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立足中职学生特点,结合水利土建类专业技能学习实际需求,针对如何克服困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中职水利土建 数学教学 有效创设情境

【基金项目】本论文来自“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批准号ZJB15169)。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17-01

一、现今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

现今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薄弱,对数学学习兴趣不足。他们认为来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专业技能以便毕业后工作挣钱,从而认为学习数学用处不大。不懂得数学课和专业课的关联,对数学课不重视,造成了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差,专业课学不好的结果。

2.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结合不够。

中职学校采用的数学教材,通常与专业实际联系不多,数学老师讲课时也较少结合专业课。教研活动时,学校基础课教研和专业课教研缺乏交流,导致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不能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学好数学课对于学习专业课的意义。

二、与专业课相结合有效创设情境的意义与必要性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数学“有用”,结合专业课创设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1.有效的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非常强,他们对数学缺少的只是兴趣。而有效的情境,可以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生动起来,能寓教于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效的情境教学可以强化学习动力。

中职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挫败,却很少有成功的体验。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们亲自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让他们体验成功,从而主动地去学习。

3.有效的情境教学可以促进数学知识向专业课知识的迁移。

创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情境,可以让同学们在学专业课之前,动手用数学知识提早解决较简单的专业方面的问题。在他们学习专业课时,又可以联想到解决这些问题所用的数学知识,从而实现从数学知识到专业课知识的有效迁移。

三、与专业课相结合有效创设情境的现实困难

1.老师对专业课了解有限。

数学课老师对专业课的了解不够深入,对数学在专业课中的应用了解不够细致,很多数学老师没有专业方面的实践,难以创设真正符合专业实践又通俗易懂的情境。

2.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基础。

这个阶段的学生社会经验较少,在学习数学课时通常还未接触到专业课,对专业知识缺乏相应的了解。在创设与专业相关的情境时,一些学生较难理解其中的内容,难以参与到情境中去。

3.教材编写针对专业性不强。

学校所用的教材缺乏对所学专业的针对性。教材有些侧重点对水利土建类专业用处不大,而有些选修内容却与专业课联系紧密,教材里的情境创设与练习也未针对专业特点,这也为老师们创设情境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四、与专业课相结合有效创设情境对策

1.加强数学老师的专业学习。

数学老师要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对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以及专业课对数学课的要求进行详细的了解。在水利土建类专业中,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计量计价、工程力学、建筑材料、CAD等课程不同程度运用到数学知识,数学老师可重点学习这些课程,考虑如何结合这些课程创设情境。

2.结合专业课调整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和顺序。

根据专业课开课的顺序以及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对数学课内容及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以更有效地与专业课结合创设情境。例如,中职水利土建类专业的工程制图课一般开设较早,制图课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在数学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初步建立。通常,在数学教材中立体几何部分的学习在制图课之后或与制图课同时进行,这就失去了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因此,数学课考虑与制图课的结合,可将立体几何的教学内容提前。教学内容方面,立体几何教材中几何体一节为选讲内容,考虑到这部分内容与制图课以及计量计价课联系密切,可将这部分内容重点讲解,以更好地结合专业课,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当然,在教学讲义的基础上,组织编写校本精品教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专业课老师参与数学教学设计。

专业课老师更熟悉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要求,为更好地创设与专业相关的情境,需要专业课老师的深度参与。首先,专业课老师在熟悉数学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供与之对应的专业课应用数学知识的课例,为数学课创设与专业相关的情境提供素材,并提出对数学教学的建议。接下来数学老师进行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的要求对素材进行加工改造,创设适合教学的情境。然后专业课老师再参与审核修改,完善教学设计。专业课老师的参与,使数学课中创设的情境更贴合专业实际,避免了为情境而情境的牵强的情境创设,避免了情境中专业概念的偏差,使数学课中创设的情境更完善。

4.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创设情境。

中职学校数学课常常在专业课之前或与某些专业课同时开设。数学课中结合专业课创设情境时,学生往往对专业知识并不了解。因此,数学老师需要对相关专业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创设的情境不宜牵涉过多过复杂的专业知识,否则,数学老师就要花太多的时间来讲专业课内容,数学内容被削弱,专业内容喧宾夺主,数学课不再是数学课,而是成了专业课。

5.结合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创设情境。

水利土建类专业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直接就业,成为基层的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将来的职业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职业角色,完成下达的工作任务,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工作任务的下达,对学生是一种挑战,进入职业角色完成工作任务,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在结合职业活动创设情境时,若引入真实的工程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总之,有效的情境创设离不开“有效”二字。情境的创设要达到有效的目的,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联系学生所学专业,使创设的情境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又有利于知识的迁移突出有用实用。

参考文献:

[1]廖品伟.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新课程.2010.05

[2]徐慧.中职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科技视界.2012.10

上一篇:浅述激发会计学习兴趣的三条黄金法则 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