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时间:2022-09-10 02:51:29

喀什地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摘要 为适应喀什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快优良玉米新品种推广应用步伐,筛选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生育期适宜的玉米品种,对新玉23等12个品种进行了区域比较试验 。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玉38综合表现最好,濮单6号、先玉335、新玉66、新玉63、新玉46、陕单911、新玉33、新玉23、新玉31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在喀什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玉米;品种比较;新疆喀什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075-01

为了筛选适合喀什地区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为品种的选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并促进品种更新换代,2013年在疏附县吾库萨克镇进行了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包括新玉23、新玉38、新玉46、新玉66、新玉33、先玉335、秀青73-1、新玉63、濮单6号、新玉31、陕单911、张玉1233。

1.2 试验概况

试验安排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吾库萨克镇 9村进行,地面平整、通风透气性好,土壤为黏性砂壤土,肥力中等,前作为白菜。按照当地中等以上种植水平进行管理。3月18日整地,施农家肥45 t/hm2、磷酸二铵525 kg/hm2、尿素300 kg/hm2。4月2日播种,5月5日定苗。6月2日施尿素397.5 kg/hm2,6月21日施尿素150 kg/hm2,6月29日施尿素397.5 kg/hm2。全生育期灌水5次,中耕除草3次,全程未发生病虫害[1-3]。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2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以秀青73-1为对照(CK)。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2.21 m2(7.40 m×1.65 m),平均行距0.41 m,株距0.30 m,4行区,保苗8万株/hm2,四周设置保护行。

1.4 调查项目与方法

田间记载各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室内考种以每个品种取10个代表穗为标准,调查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千粒重,以小区产量为产量指标[4-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从表1可以看出,参试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差别不大,全生育期相差2~5 d。其中新玉38、新玉66生育期与对照秀青73-1(CK)相近,均在112 d左右,新玉23和新玉33的生育期为110 d,较对照(CK)早熟2 d;其余7个品种的生育期113~115 d,较对照(CK)晚熟1~3 d。

参试玉米品种新玉38穗长最长为18.0 cm,张玉1233最短为14.4 cm,其他品种在14.6~16.9 cm;秃尖长最长的是濮单6号为2.5 cm,最短的是新玉23为1.0 cm,其他品种在1.1~2.4 cm;穗粗最粗的是陕单911为5.2 cm,最细的新玉46为4.5 cm,其他品种在4.6~4.9 m;穗行数最多的是新玉63为18.3行,最少的是秀青73-1(CK)为14.2行,其他品种在14.6~16.7行;千粒重最高的是新玉38为348.0 g,最低的是新玉63为263.2 g,其他品种为293.2~323.0 g。

2.2 产量表现

由表2可知,12个参试品种的折合产量为10 606~13 898 kg/hm2,秀青73-1(CK)为11 073 kg/hm2,新玉38产量最高为13 898 kg/hm2,比秀青73-1(CK)增产25.51%,增产极显著;濮单6号、先玉335产量较高,分别比秀青73-1(CK)增产19.23%和12.43%,增产显著;新玉66、新玉63、新玉46、陕单911、新玉33、新玉23、新玉31分别比秀青73-1(CK)增产7.32%、6.88%、6.80%、3.92%、2.88%、1.92%、0.74%,张玉1233比秀青73-1(CK)减产4.22%。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新玉38、濮单6号、先玉335、新玉66、新玉63、新玉46、陕单911、新玉33、新玉23、新玉31产量高,而且综合农艺性状及田间表现好,产量均在11 073 kg/hm2之上,建议可在喀什地区推广种植。张玉1233比秀青73-1(下转第77页)

减产4.22%,不适合在喀什地区种植[7]。

4 参考文献

[1] 何锐宗.北海市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世界,2009(2):22-23.

[2] 王刚,张波,张志辉,等.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8):70-71.

[3] 罗春华.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3):58-59,70.

[4] 黄新助,张献平.2011年浙江省鲜食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57-58.

[5] 李占成,李玮,邢宝龙.晋北高寒区旱地春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29-30.

[6] 樊永生,黄珍花,刘剑忠.广西忻城县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10(8):780-782.

[7] 杨秀平.杂交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56.

上一篇:宿州市桥区玉米苗情监测研究 下一篇: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