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探究

时间:2022-09-10 02:07:20

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探究

摘要:建立沼气生态农业是巩固农村沼气事业发展成果、发挥沼气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介绍广西5种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指出各模式特点,分析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以期为其他地区建设沼气生态农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广西

沼气生态农业是将生态学原理与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以沼气为纽带,将畜牧业、种植业等科学合理地连接在一起,通过优化整合农业资源,使农业生态系统做到能量多级利用,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其涉及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微生物发酵、农产品供应、农户日常生活和农村建设等方面内容。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结合实施沼气生态农业152示范工程,因地制宜,创建了多种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1沼气综合利用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沼气综合利用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此模式将畜禽粪尿排入沼气池,沼气入室照明、炊事,沼渣、沼液入田入地作肥料,构成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从而达到利用废弃物,提供能源的目的。沼气综合利用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

广西沼气综合利用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最先在恭城县形成。恭城县曾是一个老少边山穷县。1983年以来,恭城县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突出抓好以沼气为纽带、发展养殖业为重点、种植水果为龙头的生态农业,形成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链,探索出适应该县经济发展的新道路通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了享誉全国的恭城模式。截至2009年底,恭城县累计建设沼气池6。8万座,沼气入户率达到89。2%。先后获得了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是联合国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典型。

1997年10月,在恭城县召开全区沼气生态农业现场会后,广西沼气综合利用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得到快速推广。各地根据实际,在恭城县猪-沼-果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猪-沼-稻(蔗)、猪-沼-鱼、猪-沼-菇、蚕-沼-桑、猪-沼-茶、猪-沼-菜等10多种综合利用模式,效益显着。现在广西已成为全国农村沼气综合利用发展最好的省区之一。

2沼气生态家园发展模式

沼气生态家园发展模式是将农村沼气技术和生态农业工程进行综合配套使用,结合人畜饮水、道路、供电、厨房、厕所的改造,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形成农户基本生产单元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沼气生态家园发展模式显着特点是:农户庭院自成体系,生产场所与生活场所结合在一起,除了具有楼房、卫生厨房、卫生厕所、标准畜禽舍、自来水等设施外,还实现庭院的绿化美化、村组道路的硬化,以及小果园、小鱼塘、小猪场、小菜园一体化。沼气生态家园发展模式主要在经济比较富裕的村、组、农户中推广。广西沼气生态家园发展模式如图2所示。

北流市是广西沼气生态家园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北流市在发展农村沼气的同时,将恭城模式加以创新,以沼气为纽带,把沼气建设同生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同五改十化(改水、改厕、改厨、改房、改路燃料沼气化、住宅楼房化、庭院绿化美化、用水自来化、户间路硬化、厕所厨房卫生化、家具现代化、电话程控化、电视闭路化、言行文明化)结合起来,同退耕还林、农业增效、新农村文化建设等相结合,开展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实现粪便、污水、废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沼气生态家园建设,促进了北流市农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农村城镇化步伐,使农村居住环境清洁化、农民生活丰富化、产品无害化,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2],形成了沼气生态家园农业发展的北流模式。截至2009年底,北流市共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12万座,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村50个,涉及9300多户示范户。农民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全面提高。

2000年12月,广西在北流市召开了生态家园建设研讨会,通过总结和推广北流模式,促进了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沼气生态家园建设的开展。

3沼气生态文明村发展模式

沼气生态文明村发展模式是在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和沼气一池五改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创建活动,建设标准篮球场、戏台、文化活动室、科技宣传栏等文体活动基础设施,并逐步实行人畜分居[3],引导农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的富裕文明新农村发展之路。通过生态文明村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农村五无目标,农业生产得到持续发展,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沼气生态文明村建设模式如图3所示。

田阳县百育镇那生屯位于广西百色市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核心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该屯以沼气为纽带,结合村容村貌绿化美化,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和生态旅游产业,在村庄中相继建设了球场、文化活动室、科普教育基地、垂钓园、庄园酒楼、生态庄园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与此同时,也利用基地向农民讲解农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农村实用种养技术,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4]。使村民生活富裕,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那生屯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村。

南宁市2002年提出《关于加快南宁市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决定》后,全市掀起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热潮。生态文明村要求沼气池入户率达80%以上,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占建池户80%以上。随着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农民生态意识的提高及沼气综合利用的推进,南宁市农业生态系统逐渐进入良性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得到加强。同时,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改变了农村以前的环境面貌,塑造了农村新形象。通过完善文体设施建设,促进了科技文体活动的开展,普及了科学技术,凝聚了民心,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3]。

4生态移民一体化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移民一体化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指以库区移民或生态移民集体迁移为基础,在建设移民新居的同时,统一规划建设沼气池,做到沼气池与住房、厨房、厕所、猪栏、庭院、道路等统一规划建设,从根本上改善移民新村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创造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条件[1],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旧有的基础建设格局。生态移民一体化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如图4所示。

广西水力资源丰富,现有水库4450座,其中大中型水库241座,小型水库4200多座。现有水库移民180万,涉及人口553。44万人,占自治区总人口的11%,占农村人口的18%[5]。另外,广西还是大石山区多、石漠化严重的地区,生态移民、自然保护区移民也较多。如何使数量众多的移民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一直是困扰移民管理部门的重大问题。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移民点一体化沼气生态农业建设是非常有效的办法,该方法能够在妥善安置移民的基础上,创建移民清洁能源示范点。2000年以来,广西通过在移民安置点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沼气池,并结合移民点人畜饮水、道路、供电、卫生、住房等基础设施的改造,迅速改变了移民点落后状态,改善了移民点家居环境,使广大移民安居乐业,走向富裕。

龙滩水电工程位于红水河上游,是国内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特大型水电工程。龙滩库区涉及天峨县8个乡镇,搬迁安置人口近3万人。该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移民生产发展成为天峨县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为此,天峨县积极探索水库移民安置的新途径,把移民安置工作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旅游农家乐等结合起来,使移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如下老乡兴隆安置点,在建设移民新居的同时,统一规划建设沼气池,大力发展庭院养殖,养殖品种有猪、六画山鸡、土鸡、花白鳖、兔子、虎皮蛙、黑豚等。通过将动物粪便排入沼气池,产生沼气用于炊事、取暖,沼肥用于种菜、种果、蘑菇等。安置点26户村民仅庭院经济一项,人均年收入就达4300多元[6]。

5循环经济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指依靠现代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及新产品支撑下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其根本特征是以沼气为纽带,实现农业的一高两低,即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污染排放最低实行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变弃为用、变害为利的循环发展模式,可以降低农业能源投入品消耗、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有效发展低碳农业。广西典型的循环经济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有

(1)养殖-沼气-种植+灯+鱼+套袋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此发展模式显着特点是:通过建设沼气池,利用人畜粪便、作物秸秆、生活污水等入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农户日常生活能源,沼肥用于农作物施肥、养鱼等应用诱虫灯诱虫喂鱼,减少作物病虫害通过果树套袋保护果实。该模式实现了高效循环利用农业资源,生产了众多优质农产品。

2008年,广西在主要农区新建富民示范村113个,生态养殖池1。26万个,推广诱虫灯4500盏,实现增收节支1。6亿元,重点实施以猪-沼-果+灯+鱼(+套袋)和稻-灯-鱼(蛙)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技术。通过生物链循环增加来达到延长产业链的目的,创建生态循环农业优势产业,利用畜禽排泄物和农作物秸秆作为沼气原料推广应用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其对农作物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设一批生态型水果、蔬菜、食用菌、水稻等生产基地广泛推广应用诱虫灯、捕食螨、水果套袋、黄虫板等技术,将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各个环节与技术融入相应的产业中,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水平。通过实施节水、节能、节肥等生态节约型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示范村屯的田园、家园和水源得到净化,并带动了周边村屯发展[7]。

(2)养殖-沼气-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此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在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基础上增加农副产品加工一个环节。将食品厂、酒精厂、淀粉厂、酒厂、屠宰厂等农副产品加工产生的下脚料、废料等用于喂养畜禽或投入沼气池发酵,实现废弃物的再循环应用,使种、养、加各种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循环经济效益得到极大发挥。

广西合浦东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利用养殖-沼气-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的典型,其发展模式如图5所示。公司生态种植养殖园养牛4000多头,养猪1000多头,建牧场60hm2,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4hm2,鱼塘16hm2,并种有水果1万多棵,现已建成沼气池3000m3。饲养猪、牛、禽、鱼用的是公司酒厂产生的下脚料--酒渣和泡酒后剩下的动植物药渣,以及自种的牧草、员工饭堂和东园饭店的泔水。畜、禽粪便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来蒸酒、煮饭和发电,解决了酒厂所需的大部分能源。沼肥、塘泥则用来种牧草、果树、花草和无公害蔬菜消耗的是酒厂、饭店的下脚料,收获的是优质畜、禽、鱼、蔬菜、花卉,供东园饭店、员工饭堂使用及市场销售。公司致力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而沼气生态农业项目每年增收节支337万多元,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生态农业在当地推广起到示范作用。

6结语

建立沼气生态农业是巩固农村沼气事业发展成果、发挥沼气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沼气生态农业内涵丰富,发展模式多种多样。广西各地在发展农村沼气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沼气为纽带,把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农林废弃物利用以及生态家园建设、生态文明村建设等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广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村经济建设、农民脱贫致富、农民增收以及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广西沼气生态农业一些发展模式还在探讨和创建当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尚未能完全发挥出来,需要在建设中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以期生态农业的模式更加标准化、合理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上一篇:怎样识别某种中文期刊是核心刊 下一篇:草原生态项目建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