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时间:2022-09-10 01:31:10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具有自主性、客观性、超前性、能动性的特点,创业意识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其创业活动对于个人乃至民族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要创业就得从培养创业意识入手。创业意识集中体现了创业素质的社会属性,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一、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学生创业的比重相对偏低。有人在北京某著名高校做过调查,大学生创业的比例还不到1%。湖南省教育厅湖南0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通报,统计显示:2009年湖南大学生就业率为75%,其中,自主创业的586人,仅占0.21%。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低的基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大学生毕业去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创业在大学生中还存在一些模糊意识,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与农民工进城和下岗工人再就业差不多,不愿承担创业的艰辛和风险,有的非常羡慕创业者,自己都没有信心和勇气去尝试。大学生自身面临很多难题,主要有:知识限制、经验缺乏、心态问题、创新能力薄弱和资金问题等。

二、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途径

大学生创业是当前大学校园的一个热门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都非常重要,同时也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因此,认清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性和探索大学生创业意识及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并没有得到很大程度的激发。创业意识的缺失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1、 增强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知识教育

要让大学生在观念上变革,就要以实践作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载体,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强竞争意识,进而萌发创业意识。要转变就业观念,尤其是在给学生上就业指导课时,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打破安于现状的就业观念,树立开拓进取,自主创业的新观念。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的主要是基本理论,创意知识比较薄弱,实践表明:创业除了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初期的学生创业者,不可能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高薪聘用众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他们不得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充当管理人和“技术人”的双重角色,在整个创业过程中,人才引进、市场开拓、管理、法律咨询,资产评估等等都是必须通过自己亲力亲为。因此,对创业大学生必须进行创业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和增加创业风险、创业技巧、创业法律等知识,以及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公共关系,保险等。做好知识经济创业的储备,同时,要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创业案例,汲取创业者成功经验,寻找其成功的共同点,避免日后走弯路。

2、 创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①大力宣传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利用学校广播、校报、橱窗等宣传工具,进行创业宣传,使培养创业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形成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主力军,他们不仅可以用自己的创业精神感染学生,成为激励学生创业的楷模,而且可将学生纳入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直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③成立创业者协会,未来创业者协会要组织通过社团沙龙的组织管理、公共活动的设计组织、报刊杂志的创意策划、学术研究的立项申请、法律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活动来创造创业氛围。

3、做好国家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工作

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大致包括办理营业执照、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小额贷款、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免费查询人才劳动力供求信息、免费招聘广告等服务、适当减免参加人才集市或人才劳务交流活动所收取的费用等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创业意识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这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以创业促进就业,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必要举措,而创业意识则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促进自主创业,乃是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音乐审美中音响的基本属性 下一篇:论“计白当黑”在书籍设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