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栽培增产技术措施

时间:2022-09-10 01:05:57

寒地水稻栽培增产技术措施

一、选用耐低温高产优质的极早熟水稻品种

寒地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水稻一生受低温等因素影响,形成了适应高纬寒地自然特点的特殊稻作体系。其关键技术的核心是:选用极早熟耐寒品种为前提,以旱育壮秧为基础,以足肥、早发、定穗为原则,走壮个体、稀群体,确保有效穗数,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增产途径。寒地种稻必须采用耐寒性强的高产优质极早熟水稻品种,在低温条件下出苗良好,苗期生长健壮、迅速。在苗床内可耐1~2℃低温,当外界温度降至-1℃时,该品种在棚内几昼夜不出现冻害。在孕穗期遇到17℃的低温空壳率不到10%。从出苗到幼穗分化始期为55天左右,并完成一定数量的有效分蘖转入生殖生长。水稻生育期仅110~120天,主茎叶数8~9片,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叠型,且抽穗早而集中,结实率高。这种极早熟品种一般具有耐寒性强、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的特点。

二、掌握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实行计划栽培

根据寒地的种稻环境和品种特点,在栽培技术上要严格掌握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充分利用当地有限生育期间热量资源,实行计划栽培,防御低温和早霜危害,实现稳产高产。寒地水稻保温早育苗,在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秧田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秧龄30天左右(从出苗算起),在气温稳定通过13℃时开始插秧,最好5月下旬插完。保证6月份有足够的分蘖期,并在6月末进入生育转换期,开始幼穗分化。再经30天的长穗期,7月末抽穗,8月末安全成熟。由此可知,寒地水稻生长期短,不同生育阶段衔接紧凑,在栽培上误农时对正常生育进程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南部地区。因此,寒地高产栽培对农时的要求非常严格,计划栽培性很强,要认真掌握当地种稻的生态条件,严格掌握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实行计划栽培,在保证群体生长量的同时促进个体的健壮发育,确保适时抽穗,安全成熟,从而获得高产。

三、推行耐寒栽培,防御低温早霜危害

在寒地稻作区的生态环境因子中,影响产量的最大因素是低温,热量不足是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充分利用当地水稻生育有效期间和高温时间,促进水稻生育防御低温冷害,使水稻安全成熟是高纬寒地稻作的关键。低温和早霜是当地水稻生产的主要灾害,其发生频率在50%左右,低温年份空壳率在30%~50%,严重年份可达70%。尤其在7月份若平均温度低于19℃时,水稻空壳率可达17%,若低于16℃时,空壳率可达43%。另外,过早或过晚插秧会导致霜害和冻害时有发生。因此,推行耐寒栽培技术,防御低温和早霜危害,是高纬寒地稻作技术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常年防冷害促早熟的主要措施有:

1.选用耐寒性强的高产极早熟品种。

2.培育壮秧。采用大棚钵体旱育秧技术。遵循“育秧先育土,壮秧先壮根”的原则,营养土拌壮秧剂实现施肥、调酸、消毒三次工序—次完成。采用塑料穴播秧盘精确定量点播,每孔穴播芽种应多于4粒,于4月14日播种,苗床进行封闭灭草,双膜覆盖。加强苗床管理,采用控温、控水、早通风、控徒长和防立枯病技术措施,插秧前秧苗素质调查,秧龄35天,叶龄35叶、株高12.8cm,根数15.8条,茎粗2.5mm,单株分蘖0.5个,百株地上千重3.6g,达到壮秧标准。插秧前两天每盘施二铵15g作送嫁肥。

3.插秧密度。采用塑料穴播秧盘,在精确定量点播的前提下,插秧密度采用宽窄行摆栽技术。规格:(40+20cm×13cm)。在水稻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构成了—个稀中有密,密中有稀的群结构,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地协调个体和群体的生长发育,固而充分发挥了边际效应,提高了光合作用,增强了植株抗性,克服丁重病、倒伏、早衰三大弊病而达到理想的产量。

4.肥料运筹。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前期肥料的施用往往偏高、偏氮、偏重,而又表施肥的做法。主要表现在水稻分蘖盛期这段时间,氮肥肥效的突出发挥,而引起苗峰过高,封垅过早,消费生长量大,恶化后期群体结构,影响光合效率,最后表现为穗形小,粒数少,尽管是足穗,但达不到预期的产量水平。因此,水稻超高产栽培施肥方法在7月的穗肥和8月的粒肥上下功夫,总施肥量按N:p:k=2:1:1,氮肥16.73kg/667m2、磷肥10.4kg/667m2、钾肥8kg/667/m2。方法:根据水稻在本田生长过程中,有三个需肥的临界期:返青期、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进行合理调解施肥。我市由于春季地温低,肥料分期缓慢,为了促进秧苗移栽后早生快发,一是插秧前期2天苗床施送稼肥;二是基肥的施用量加大,即氮肥是全生育期总量的50%,钾肥是全生期总量的60%和磷肥是全生育期总量的100%;早施分蘖肥是全生育期总氮量的20%;重施肥,将全生育期总氮量的20%和全生育总钾肥的30%配合,进行追施。巧施粒肥,其余的氮肥总量的10%和钾肥总量的10%混合,进行追施。

5.水层管理。采用了节水增效配套栽培技术,根据水稻的一生有两个抗旱最强期和两个水分敏感期的理论,应用了浅、湿、干、节水灌溉方法。具体做法:花达水插秧,今年发生严重倒春寒,插秧后灌溉苗高2/3水层护苗返青,返清活颗期田间保持水层,田间茎蘖数达到计划有救穗数的80%时排水晒田,促使“落黄”以后采用干湿交替,以湿为主的水分灌溉法,尽量减少田面保持水层时间,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根系发良,保持其活力,以气生根、以根养叶,以叶增产。齐穗30天后停灌。

上一篇:简述大豆“垄三”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论玉米高产与合理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