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胜天”之“定”义

时间:2022-09-10 12:24:26

“人定胜天”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使用极为广泛的一个成语,作为新生词语被收入《当代汉语新词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人定胜天”作为整体使用见于宋・刘过《龙洲集・襄阳歌》“歌曰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等文献中。《汉英・英汉习语大全》(清华大学出版社)对其的英译多达8种。

“人定胜天”为何会有多种英语句子来对译,这可能与汉语辞书对“人定胜天”的解释不一有关。笔者查阅了收有“人定胜天”的汉语辞书18种,发现对“人定胜天”的解释,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其分歧主要在对“定”的词义的理解上。

1.“定”理解为一定、能够、可以。“人定胜天”被释义为:人类一定能够(可以)战胜自然界。此种释义以《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为代表。其中,《现代汉语辨析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把“定”释义为:必定。例为成语:人定胜天。

2.“定”理解为“强”。“人定胜天”被释义为:人力强大,可以战胜自然。此种释义以《万条成语词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为代表。其中,《汉语大字典》(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把“定”释义为:犹“强”。例为金・刘祁《归潜志》:“人定亦能胜天。”

3.“定”理解为“主观努力,谋划”。“人定胜天”被释义为:人的意志和力量(人的主观努力)可以战胜大自然。此种释义以《现代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为代表。其中,《古今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把“人定”解释为“人谋,指人的智慧和主观努力”。例为清・梁启超《新罗马》:“小生每念物极必反,人定胜天,怯大敌者非丈夫,造时势者为俊杰。”

在调查的18种辞书中,有10种辞书只解释了成语“人定胜天”的整体义,而对单个的词语“定”的意义并没有作出具体的解释,从该成语的整体释义来看,“定”似乎理解为“一定”、“强大”、“谋划”都不为过。尽管辞书对“人定胜天”的释义不一,但所引用的文献用例大体是一致的。我们先来看以下几条用例:

宋・刘过《龙洲集・襄阳歌》:“土风沉浑士奇杰,乌乌酒后歌声发。歌曰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案:南宋爱国诗人刘过力主北伐,收复金占领的故土,崇尚武功,强调人经过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应是刘过心中的“人定胜天”。

金・刘祁《归潜志・辩亡》:“传曰:人定亦能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余常疑之。试以严冬在大厦中独立,凄淡万态不能久居。然忽有外人共笑,则殊暖燠,盖人气胜也。因是以思,谓人胜天以有此理。岂特是哉?深冬执爨或厚衣重年衾亦不寒,夏暑居高楼,以冰环坐而加之以扇亦不甚热,大抵有势力者能不为造物所欺,然所以有势力者亦造物所使也。”案:人通过做一些事来对付寒暖,这是刘祁对“人定胜天”的理解。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喻世明言》:“然虽如此,又有一说,道是面相不如心相。假如上等贵相之人,也有做下亏心事,损了阴德,反不得好结果。又有犯着恶相的,却因心地端正,肯积阴功,反祸为福。此是人定胜天,非相法之不灵也。”案:贵相与恶相的互转,足见人的主观努力的作用。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老尼道:居士请了,数虽前定,人定却也胜天,这看居士本领罢。”第二十四回:“蕴空说得好,人定胜天,要看本领,我的本领不能胜天,自然深入其中,昏昏不自觉了。”案:数是前定的,人的本领是可以改变它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箫七》:“登门扰之,或人定胜天,不可知。[吕注]天以直胜人,人以巧胜天。”案:从吕注来看,人定胜天是人巧胜天。

综观以上用例,我们作以下简要分析:

1.上述用例中,“人定胜天”的理解应是:人们经过精心打算,凭自己的本领、靠自己奋斗,使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变得有利。这些用例中没有一例是强调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界这一观点的,因而,“定”在这个成语中理解为副词“一定”或助动词“可以”是不恰当的;况且,如果理解为“一定”,从语义上看,上例中的“人定亦能胜天,天定亦能胜人”则自相矛盾;再者,从语法的角度来说,如果“定”是副词或助动词,上例中的“人定兮胜天”、“人定亦能胜天”、“人定却也胜天”都是不合法的。

2.为了证实“人定胜天”中的“定”是否为“强”,笔者查阅了40多种辞书和字书,除《汉语大字典》外,其他辞书“定”字的义项中,无一明确标注为“强”的。为什么许多辞书认为“人定胜天”中的“定”有“强”义呢?以《中华成语大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为代表的辞书认为,“人定胜天”来源于“人强胜天”,这也许就是“定”的“强”义来源。那么,我们来看“人强胜天”在文献中的以下用例:

晋・孔晁(注)《逸周书・文传解》:“生十杀一者物十重,生一杀十者物顿空。十重者王,顿空者亡。[注]生多到重,生少到空。兵强胜人,人强胜天,能制其有者,则能制人之有。不能制其有者,则人制之。”案:从孔注看,此处“人强”是人多之义。

《亢仓子・政道篇》:“亢仓子曰:水旱由天,理乱由人,若人事和,理虽有水旱无能为害,尧汤是也。故周之秩官云:人强胜天。若人事坏乱,纵无水旱,日益崩离,且桀纣之灭,其惟水旱。”案:此处的“人强”应理解为人和。

唐・白居易《辨水旱之灾,明存旧之术》:“夫如是,则虽阴阳之数不可迁,而水旱之灾不能害。故曰:人强胜天,盖是谓矣。”案:从全文来看,此处“人强”应理解为人努力所做的事。

这些用例中“人强胜天”的“强”无一为“强大”之意,因此,“人定胜天”中的“定”理解为“强”理由也不充足。

3.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似乎第三种解释较符合以上用例,即“人定胜天”中的“定”应该理解为“谋”。但我们来看以下用例:

金・刘祁《归潜志・辩亡》:“人定亦能胜天,天定亦能胜人。”案:人定和天定对举,意义应该一致。

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申包胥之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戮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正义(唐・张守节):“申包胥言闻人众者虽一时凶暴胜天,及天降其凶,亦破于之人。”

如果“人定胜天”中的“定”应该理解为“谋、主观努力”,那么“天定胜人”中的“定”是否也应该作同样的解释?这种解释也值得商榷。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定”的词义的引申过程。《说文解字》:“定,安也。”《易・家人》:“正家而天下定也。”此处即用其本义。“定”用作使动为“使……安定、安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要“使……安定、安宁”则需要作出“决定、安排”。《礼记・王制》:“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要作出决定,则需要进行“谋划”。“人定胜天”应该作此义解。因此,我们认为,“天定胜人”中的“定”应理解为“决定、安排”;“人定胜天”中“定”应理解为“谋划”。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人定胜天”最初的使用义应是――人的意志和力量(人的主观努力)可以战胜自然,其中的“定”应解释为――主观努力,谋划。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某些词语的理解往往会出现偏移,“望洋兴叹”、“空穴来风”就是例证。“人定胜天”在现代汉语中,人们照字面意思理解为:人类一定能够战胜大自然,这已经约定俗成,我们通过检索北大语料库中“人定胜天”的现代汉语用例(取前500例),也证实了这一用法。对于汉语辞书来说,在列出成语的今义的同时,把古义也列出来,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上一篇:语文审美教育对中学生心理的调适功能 下一篇:量词也是有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