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特征别论

时间:2022-09-09 11:04:35

摘 要 从信息理论的角度出发,证人应该具备的特征为:知晓案件真实情况并在大脑中存储了相关的案件事实信息;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感知、记忆并对相关的案件事实信息进行正确陈述的能力;亲历法庭作证;不属于诉讼当事人;自然人而非法人、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

关键词 证人定义 证人特征 事实信息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Features of Witness

JIANG Xiaozhou

(School of Law,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4)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theory, the witness should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knowing the real situation of the case and stored in the brain related to the facts of the case information; a correct perception of objective things, memory and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correct facts of the case statement capacity; witnessed testify; does not belong to litigants; natural rather than legal, units or other social organizations.

Key wordswitness definition; witness features; factual information

关于证人,我国《刑事诉讼法》 第48 条作了这样的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但是,有关证人的概念,我国证据法学的著述很少直接定义,一般是作为证人证言的一个属概念定义。例如,“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证人证言一般是口头陈述,以证人证言笔录加以固定;经办案人员同意由证人亲笔书写的书面证词,也是证人证言。” ①

上述关于证人的定义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必须知道案件情况;其二,向公安司法机关陈述。只有同时符合这两个特征的人,才是证人。

笔者认为,上述两个特征基本概括了证人应有的内涵,但有欠完整,也有欠准确。根据笔者对刑事证据定义与基本属性的研究,拟将证人定义为:所谓证人,就是储存有案件事实信息,并且以口头言词陈述的方式在法庭上输出这些案件事实信息,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除诉讼当事人以外的自然人。根据这一概念,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应当具有如下特征。

1 证人必须知晓案件真实情况,并在其大脑中存储了案件有关事实的信息

笔者认为,这是证人的首要特征,也是证人成立的前提条件。证人之所以能够成为证人,就在于他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等,看到、听到或者感觉到了案件的有关事实,并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通过自己的大脑存储(记忆)下来。

证人大脑中存储的案件事实信息是否仅限于证人通过自身的感官直接从案件事实获取?我国的证据法学理论和刑事司法实践,并没有完全否认通过传闻知道案件事实的人作为证人。学者们普遍认为,“证人所陈述的应当是本人直接感知的案件事实或者其他有关事实。否则,应当提供可靠来源,没有可靠来源的道听途说,不能成为证言”。②英美等西方国家虽然也将证人的转述视为“传闻证据”,一般禁止作为证据使用,但也规定了一些例外,如传闻证言的第一陈述人死亡或无法到庭等。

笔者认为,证人对案件事实的知晓必须以自己直接感知的案件事实为前提。若是经他人传闻而得到的案件事实信息,由于并非来源于案件事实,人们就无法对这一传闻进行围绕案件事实本源的调查,以发现这些案件信息是否真的属于案件的“事实信息”。从证据的审查程序看,由于属于传闻而得到的案件事实信息,陈述这一信息的“证人”,当然也就无法应对控辩双方的交叉询问。因此,承认因传闻而知晓案件事实信息的人可以作为证人,无疑会使对证人这一证据形式进行审查时失去“正当法律程序”的基础。

2 证人是对客观事物具有正确感知、记忆和陈述能力的自然人

首先,法人、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不能作为证人。如前所述,证人作为证据,其必要的前提就是能够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等接受案件的有关事实信息,并且通过大脑的记忆,将这些事实信息存储起来,再通过自己的陈述将这些信息传输给其他人。但是法人、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毕竟不可能具有自然人那样的视觉、听觉器官,能够接受、存储和陈述案件的事实信息。因此,法人、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都不能成为证人。正是如此,我国《刑法》 第305条规定的伪证罪,也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伪证罪的主体。

其次,关于证人的年龄和智力条件。笔者以为,尽管世界各国几乎都没有对证人年龄、智力状况做出明确规定,由于证人必须能够较为真实地接受、存储和输出案件事实信息,以此用来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所以证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应当成为证人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当然,笔者也反对机械地划定年龄界限以对证人的条件加以限定。但是,在考虑证人的智力条件时,我们必须注意证人的生理和心理是否足以真实地接受、存储和陈述案件事实的有关信息。作为证人,必须保证如实地将自己知道的案件事实予以陈述。我们根据这些信息即需要查证的案件的事实信息,才能从中发现案件事实真相。否则,证人不陈述真实的信息,就可能导致对事实的错误认定,进而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所以,在确定证人条件时,有必要将未达到一定年龄或未达到一定智力程度的人排除于证人的范围。

3 证人必须是能够亲历法庭作证的人

从逻辑上说,仅仅知道案件有关事实,也就是自己大脑中已经存储了案件的有关事实信息,但是并不准备陈述给他人或者拒不出席法庭作证的,一般也不能作为证人。

就刑事案件而言,凡是了解案件事实的人,都应当作为证人来证明犯罪,以便国家惩罚犯罪、打击犯罪进而预防和减少犯罪。一般说来,任何一个社会的公民都应当有这样的公民义务,这一义务也是与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所对应的。这一义务是由公民能够在社会中安全生活的需要决定的。但是,“必须履行作证义务的公民在无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出庭作证并如实、全面地陈述案件事实自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如果证人并不情愿履行作证义务甚至采取某种对抗措施,法律就必须设置一定的预防与惩罚机制,以保障公民作证义务的履行。”③

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证人的书面证言”,笔者认为,从对证据存在形式的分类研究看,证人的书面证言应当归属于书证的范畴,而不属于证人。因此,对于所谓“书面的证人证言”,应当按照书证的特征、要求去研究其证据效力。所以,做出书面证言的所谓“证人”,也不是本文所说的作为一种证据形式的证人。这里的证人,必须是自己本人在法庭上当庭陈述并接受交叉询问和其他证据审查程序的自然人。

4 诉讼当事人都不能作为本案的证人

毫无疑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和自诉人以及其他诉讼当事人通常都亲身经历了案件事实的过程,其大脑都会存储一定的案件事实信息,他们的陈述一般都蕴含有需要查明的案件的事实信息。但是,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诉讼各方当事人运用证据去证明有无犯罪行为的刑事案件直接的追诉对象;被害人则是其人身或者其他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自诉人是自诉案件的原告。因此,无论在诉讼中的地位或者在诉讼证明中的作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自诉人以及其他诉讼当事人都明显不同于第三方证人。

注释

①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97.

②陈光中.中华法学大辞典・诉讼法卷[Z].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766.

③齐树洁.英国证据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247.

上一篇:试论法家思想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检察机关服务民生法制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