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兰考脱贫

时间:2022-09-09 10:40:51

据新华社郑州电,曾锻造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精神的河南省兰考县,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124元和994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9.6%;增速均居河南省直管县第一位;全县生产总值257.6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居河南省直管县第二位。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河南省政府于3月27日召开新闻会,向全社会宣布:兰考县已经脱贫。由此,兰考成为了自河南省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以来,首个脱贫县。

曾经的“精神高地”与“经济洼地”。亘古以来,兰考就是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较差,发育程度欠佳的“济洼地”。1949年,兰考全县97万亩耕地中,低洼易涝地12万多亩,盐碱地33万多亩,全县粮食平均亩产仅38.5公斤。这样的生产能力和经济状态,注定使兰考成为了闻名全国的“讨饭县”。上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出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样的闻名全国的典型,一时又使兰考成为了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除风沙、盐碱和内涝“三害”,使生产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为脱贫绽放了那么一缕曙光。令人遗憾的是,在之后的若干年,兰考的发展始终没能迈开大的步伐。即使在全国全面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兰考仍然没能摆脱贫困。

兰考的又一次重大转机,发端于2014年。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将兰考作为联系点,一年两次亲赴兰考,指导县委一班人解放思想,承担责任,寻求出路,加快发展。要求兰考的广大共产党员,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一石激起千层浪。县委县政府集体终于鼓起勇气,振作精神,统一思想,于2014年5月,作出“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庄严承诺,并且带领全县人民,逢山开路,逢河架桥,经过三年彻底反贫困的伟大斗争,终于夙愿已偿,把贫穷的“帽子”甩向黄河,走上了奔小康的光明大道。

兰考的三年大变样,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以实现的。这样的历史功绩,无疑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了光,添了彩;同时,也告慰了老县委书记焦裕禄的英灵。兰考的脱贫,无论是对河南,还是对全国,都是意义重大。兰考的一些科学做法值得回顾和宣传,其基本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因地制宜地推广。

扶贫,要扶志。两下兰考,并不是为检查扶贫单项工作而来。重要的是给县委县政府领导集体带来抓大事、谋全局的战略思考,强自身、立得住的勇气,共产党人不畏惧困难的精神,坚持不懈地为初心而奋斗的毅力。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看到总书记的胸有成竹,自然增添了“我们能行”的底气,全县广大党员和几十万人民群众看到有党的关怀,从而形成了向贫困宣战的凝聚力、战斗力。把无所畏惧的精神,融入遵从自然和经济规律的科学手段,就形成了坚不可摧的脱贫力量。

脱贫,要有产业支撑。脱贫,是一个“质”的概念。兰考经济状况要实现“质”的飞跃,要靠量的积累。区域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的增长,基础条件是产业的发展。修公路,是改善生产条件;建大棚种蔬菜,发展畜牧业,利用泡桐资源发展民族乐器制造业,所有这些看得见、有收入的生产项目,都是为脱贫做量的积累。当“量”增长到一定程度,贫困这个“质”就发生了飞跃性变化。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有兰考的真正脱贫。

反贫困的伟大实践,要靠党的基层组织在群众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兰考适应实现脱贫目标的需要,整顿基层组织,解决脆弱、涣散的问题,调整干部队伍,让有头脑想事、有智慧为老百姓办事的人“上位”,提拔重用了 一大批能够带领老百姓脱贫的干部,附之以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老百姓一看这支队伍真行,群众就跟着干起来了。有这样的干群关系和互相支持的良好氛围,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欣闻兰考的脱贫,应为之点赞。但是,不能把话说得很满,也不能把成绩估算得很高。因为脱贫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向着全面小康的目标迈进,那才是阶段性的方向。对此,我们期待着。

上一篇:厉害了我的城―伦敦设计节“南京周”纪实 下一篇:教学标准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