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与护理

时间:2022-09-09 10:05:56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与护理

摘要: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累及神经和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主要特征为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的神经所属区出现簇集状疱疹伴剧烈神经痛。本文着重强调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与护理,旨在提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生命质量,为此类病人的治疗与护理提供医学参考。

关键词:神经痛;带状疱疹;治疗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76-0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可以在皮疹出现前或伴随皮疹出现。有的患者疼痛时间超过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疼痛可在疱疹消失后仍然存在,有的病例疼痛甚至超过数十年。因此患者由于长期忍受疼痛折磨而苦不堪言。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抑郁,睡眠障碍,生活质量低下,工作和社交能力降低甚至丧失,而产生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有轻生的念头。本科从2008-2011年共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共22例,经积极采取无痛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科2008-2011年共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22例,性别年龄不限。临床患者的疼痛常是以自发性闪电样或撕裂样疼痛,发作时常使患者寝食不安,大多数患者常常伴随较明显的持续性烧灼痛。带状疱疹常累及单侧、出现红斑、簇集性水疱并伴有剧烈疼痛,不超过身体正中线。水疱1周左右结痂,2~4周结痂脱落,22例患者遗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2 临床表现

2.1 局部改变: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1个月后患区仍有持续或发作性剧烈疼痛,触痛明显;患病区范围内可见明显的色素沉着改变。

2.2 后遗症状:患者在支配区除了疼痛之外的症状,如感觉异常、蚁行感、痒、紧束感、麻木感或不定时抽动及其他不适的感觉等,比疼痛还要难以忍受,临床病程往往与疼痛症状并存,绝大部分患者长于疼痛期。

2.3 疼痛的性质:以突发的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或持续性烧灼痛为主,不能触摸,甚至衣服磨擦都能引起“火烧火燎”样烧灼痛,患者难以忍受,另外疼痛区域内还可夹杂有麻木或痒感,极个别患者缺乏典型的神经痛症状。

2.4 心理异常:患者由于对剧烈疼痛的恐惧,往往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抑郁,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有自杀倾向。

3 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年龄越大、部位越高,疼痛越剧烈、持续时间越长。因此目前普遍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非常顽固的难治性痛症,本科室经过多年的临床探索体会到如能遵循以下几点治疗原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3.1 药物治疗:按医嘱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加入注射用阿昔洛韦0.5g静滴,30gtt/min,Qd。辨证的合理使用消炎药物,及时给予止痛剂如颅痛定和消炎痛及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疼痛影响睡眠者用镇静催眠药如安定片5mg口服,以保证患者睡眠,促进受损的神经组织的修复。在给予镇痛药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有无副作用,防止成瘾和意外。

3.2 局部治疗: 局部使用阿昔洛韦药膏、炉甘石液加地塞米松液外涂。

3.3 治疗仪的使用:专门用于治疗疼痛的仪器,如半导体激光照射、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等等,已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4 护理

4.1 疼痛的观察:带状疱疹患者往往有多种疾病并存,在观察疼痛时要认真仔细,注意疼痛的部位、时间、程度、性质及有无伴随症状,特别要注意和老年人其它常见疾病的疼痛相鉴别,如心绞痛、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要熟悉有关疾病的疼痛特点,如心绞痛是心前区压榨、闷胀痛,急性胆囊炎是右上腹部持续胀痛,急性胰腺炎是上腹部隐胀痛,观察时要认真聆听病人对疼痛程度、性质、时间的表述,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反应,如面色、表情、态度、声调、姿势等以判断疼痛程度,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还应了解辅助检查的变化,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漏诊。本组有1例69岁女性患者,门诊诊断为“左胸、腹、背部带状疱疹”收住院,入院时疼痛难忍,难以入睡,按医嘱给予颅痛定注射液60mg肌注,安定注射液10mg肌注,疱疹皮肤用硼酸液3%局部湿敷,经处理后安静休息,清晨巡视病房时患者自诉疼痛减轻,但疼痛性质和程度有所改变,报告值班医生后给予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患者伴有心绞痛,按医嘱加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后缓解,患者住院27天后治愈出院。通过临床观察,本组有6例带状疱疹患者分别合并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4.2 疼痛护理:告诉患者剧烈疼痛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不能强忍,早期止痛治疗可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高生活质量。遵医嘱口服止痛药、按时行半导体激光治疗,观察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

4.3 皮肤的护理:嘱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手,并嘱其避免抓破水疱后引起局部感染。应用纯棉、柔软的毛巾,勿搓洗疱疹区皮肤。结痂后让其自然脱落,防止过早强行剥脱痂皮。若疱疹为直径>1cm且疱壁薄而紧张的水疱,用 0.5%碘伏消毒后,用 5ml无菌注射器抽尽疱液。对有糜烂、渗出的创面应在室温下用3%硼酸溶液以6~8层纱布湿敷30 min/次,3~4次/d,可减轻局部肿胀和抗炎。水疱

4.4 药物护理:严格遵医嘱执行静脉、口服及外用药的使用,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静脉滴注抗病毒药物时注意用药间隔时间,滴速不宜过快防止引起肾功能损害。外用药涂抹应注意无菌,均匀涂擦,涂层不宜太厚,防止药物堆积而浪费。多种外用药物应用时应交替间隔使用,以利于增加用药效果。口服止痛药物时,应注意交待病人宜饭后服用,并密切观察大便的颜色、量和性状,如有腹痛、黑便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做好相应处理。

4.5 心理护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出现的时间较长,有的可持续到疱疹消退之后。但疼痛大部分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及各人痛感耐受的差异,加之病人对疾病的不了解,因此应加强与病人沟通,把疾病知识、病情发展及转归等告诉病人,使病人对该病有一个认识,消除各种顾虑,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疼痛会随着缓解。我们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文化修养,尊敬和爱护患者,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与患者沟通,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带状疱疹的特点,引起疼痛的原因,重视患者的主诉,耐心向其讲解带状疱疹的病因、发病过程、治疗方法,从而消除其思想顾虑及恐惧感,同时教会患者运用放松疗法缓解疼痛,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本组22例有后遗神经痛的患者,由于护理适当、及时,平均住院15天治愈出院。

3 护理体会

由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程较长,有的长达6个月到1年,甚至更长。因此患者容易产生悲观、忧郁情绪,应多与其谈心交流,使他们在心理上消除顾虑,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他们的痛苦;有的患者缺乏带状疱疹疾病的知识,心理上易产生应激性反应,常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应加以消除;特别是老年患者生理功能衰退,机体免疫力下降,反应迟钝,易致临床症状不典型而延误病情,产生并发症。所以我们采用抗病毒、抗炎、止痛、对症等综合治疗的同时通过全身到局部的护理,并辅以心理开导,改变“疼痛就忍一下,用止痛药会有依耐”的观念,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疼痛,在疼痛时采取相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适当的使用止痛措施,减少患者因疼痛引起的焦虑、恐惧和无助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小燕,吴晓金.96例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护理体会.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1): 61

[2] 季素珍. 皮肤病性病护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48-50

[3] 陈红媛.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护理66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 22(2):44-45

[4] 肖金香,李 .头面部带状疱疹病人的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6 :44-45

上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的实践和体会 下一篇: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