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10最可期待的金融创新

时间:2022-09-09 10:04:59

TOP10最可期待的金融创新

创新,是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和灵魂。

过去的一年,一系列金融创新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先行探路,而更多也更为壮观的创新将照亮中国金融的未来。

以下是短期内最有可能取得突破、也最值得期待的十大金融创新。

NO.1 全新的金融税收制度

获准试点

要想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法律和税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两大软件。在上海上报国务院的推进“两个中心”建设有关文件中,在上海实施优惠税收政策的建议不在少数。

具体到某个方面的某个税种的优惠幅度和优惠时间,就有好几个案例。比如,上海将对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内的航运企业从事国际航运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注册在洋山保税区内的仓储、物流等服务企业从事货运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允许企业开设离岸账户,为其境外业务提供资金结算便利。

在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有效防止骗退税措施前提下,研究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以鼓励在洋山保税港区发展中转业务。

【点评】税收环境对一个企业的成本结构至关重要,金融机构总是选择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地方从事经营活动,因此税收激励和优惠政策对金融机构选址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从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来看,税收政策对吸引金融市场主体和金融人才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无怪乎有专家认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减税有理!全球不存在任何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是高税率的地区发展起来的。

我国金融税收制度的问题首先是金融税收制度从整体上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惯例有较大差距,如在间接税如何征收的问题上;其次是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缺乏特别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家战略没有具体政策的配套。上海的金融税赋在全球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与香港、新加坡这两个目前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是亚洲后发建设金融中心城市相比较,更明显偏高。

事实上,国务院“两个中心建设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制定既切合我国实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税收制度”,表明中央在金融税收制度上的立场有所松动。上海要做的是胆大、心细,充分利用中央与地方联合推进机制,在实质上有所突破。

NO.2 金融业务审批权限下放

即“一行三会”对部分在上海率先试点的金融创新业务的审批权限,下放至驻沪监管机构。

中央政府今后把更多的金融创新试点放在上海浦东,着力在发展债券市场和培养机构投资者方面支持上海,并扩大央行上海总部和上海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的职能,使在上海的金融监管部门具有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匹配和相适应的监管功能,促进监管协调化和便利化。

例如,下放对资产质量好、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推出的风险较小的创新产品审批权限,而监管总部则审批有较大风险的金融产品。

【点评】在我国,金融业务的审批集中在中央。而审批权限的下放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金融创新的动能。通过审批权限的前移,带来市场的活跃,无疑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最值得期待的创新。而这一举措也将为其他城市树立样板。

NO.3 金融业务综合经营试点

金融控股集团的出现、综合经营产品逐步增多、金融机构跨领域经营跨度增大、对综合经营限制的松动等。其原因在于增强综合竞争力、客户对综合服务的要求、分散风险和实现规模效应的需要。

从我国综合经营的现状来看,金融控股集团必定以银行或者保险集团和“中信、光大控股公司(其主体资产还是银行)”为主体。首先,国外金融发展的趋势表明,国外金融控股集团多数是由银行控股公司发展而来,金融控股集团的主要资产通常是商业银行。也有少数由大型保险集团演变而来,如ING、安联等公司,其主体资产为保险公司。

其次,我国的证券控股公司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尚不足以担当金融综合经营的重任。证券控股公司尽管控股基金、期货和资产管理公司(如中国银河金融控股),但其主体资产还是证券,只是出于法律规定和开展业务、分散风险的需要,才成立控股公司的架构。

对于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布局主要是证券、信托、资产管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缺乏商业银行,因此只有金控之名,而无金控之实。

【点评】按照推进方案,上海将选择一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一家地方性金融机构,进行试点。交通银行已经成功参股中保康联51%股权,成立了交银康联保险公司,正成为集银行、保险、金融租赁等牌照于一身的金融集团。交行的动作是否纳归在上海金融中心假设综合经营试点内,尚无明确定论。

现阶段看,金融综合经营试点在某个金融子行业的突破容易,而跨行业的突破依然步履艰难。如银行业,率先进入的信托、金融租赁,都属于同一监管机构管辖,较易成功;而银行成立银行系保险公司、银行系证券公司则殊为不易,而商业银行境内投资证券或保险公司,才是最具实质意义的金融综合经营。

尽管银监会、保监会和央行分别支持其监管范围内的“银行”、“保险集团”和“中信、光大”纯粹控股性公司三种模式开展金融综合试点,但监管机构对监管权力的诉求,各金融机构对现有利益的要求(防止新的竞争者进入),导致跨行业的金融综合试点还比较困难。

NO.4 不同市场和层次间

上市公司转板

转板意在打通资本市场不同层级之间的渠道。

根据国家关于股票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的功能定位,建立起上市公司在不同市场间的转板办法。凡最初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上市,后达到主板市场上市标准的公司,必须转到主板市场上市;凡最初在主板上市,后不再符合主板上市标准的公司,必须转到相应的市场。

【点评】“转板”是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上市公司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三板市场之间互相流通,使不同层级的市场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找到自己合适的市场。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估值系统,如此市场才能活跃,所谓产品的价格发现功能才能实现。转板机制的建立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意义毋庸多言。

创业板的诞生也让业界对转板机制的催生看到了曙光。尽管证监会高层在不同场合曾多次表示,要尽快建立不同市场和层次间上市公司的转板机制,但从目前所公布的信息来看,仍然停留在口号阶段。

关于挂牌公司转板机制的措施,有专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挂牌公司要实现转板,必须满足相关的法律规定。挂牌公司首先应当满足《公司法》、《证券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股票发行和上市的要求,这是转板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除了满足创业板或主板的要求外,挂牌公司还应符合一定的条件。转板是挂牌公司上市的一条捷径,但是必须设定一些条件,从而保证转板公司的质量。

第三,在转板之前,应该聘请保荐机构进行辅导,监督其规范运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辅导满6个月后,由保荐机构制作相应的材料,向中国证券业协会提出转板申请。

第四,在审核制度方面,可以考虑先由中国证券业协会进行审查,然后再交由证监会核准。

NO.5 银行间市场推出房地产

信托投资基金

从本质上看,REITs属于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方式。

REITs典型的运作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特殊目的载体公司(SPV)向投资者发行收益凭证,将所募集资金集中投资于写字楼、商场等商业地产,并将这些经营性物业所产生的现金流向投资者还本归息;其二是原物业发展商将旗下部分或全部经营性物业资产打包设立专业的REITs,以其收益如每年的租金、按揭利息等作为标的,均等地分割成若干份出售给投资者,然后定期派发红利,实际上给投资者提供的是一种类似债券的投资方式。相形之下,写字楼、商场等商业地产的现金流远较于传统住宅地产的现金流稳定,因此,REITs一般只适用于商业地产。

浦东新区2009-1 REITs发行募集说明书(第一稿)显示,上海金桥集团、外高桥集团及张江集团三大国企赫然在列,首推产品也以工业地产为主。

按照计划,各家公司投入此次REITs的物业总数为105宗,建筑面积合计约139.61万平方米,预计2009年产生的租金收入约5.5亿元。其中,工业地产建筑面积为125.66万平方米,占比高达九成以上,预计2009年租金收入为4.59亿元,占整体租金比例83.2%。

【点评】REITs代表着目前全世界房地产领域最先进的生产力。

房地产投资信托,是基于房地产行业细分的科学规律,随着房地产六大环节(资本运作、设计策划、拆迁征地、建设施工、销售租赁、物业服务)的分工合作,随着政府执政能力逐渐加强、房地产行业的逐渐规范而出现的。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政府利益,并能有效地实现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规范。它的推出将是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第一步,意义非凡。

目前,人民银行相关征求意见稿已经出台,实施指日可待。

NO.6 境外企业上交所上市

通俗理解,这是上交所国际板业务。

国际板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证券市场,在中国特指上海国际板。两种最可能方式:1、直接在A股市场IPO;2、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是指在境外上市公司将部分已发行上市的股票托管在当地保管银行,由中国境内的存托银行发行、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以人民币交易结算、供境内投资者买卖的投资凭证。

【点 评】国际板的推出,意味中国资本市场具有了更多国际话语权。开通国际板,表明A股市场具备对国际资产的定价能力。这个意义非常重大,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具有标杆意义的一件大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在实体经济中的国际话语权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重;但是,在金融资本市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与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很不相称,随着国际板的开通,我们对国际资产定价能力也将逐步走向成熟,届时全球资本市场的目光将聚集中国资本市场。

目前汇丰控股、恒生银行、纽交所、大众汽车、奔驰、可口可乐、西门子、东亚银行、星展银行等已明确表达意愿。今年1月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市推进小组工作会议上,上交所明确表示,国际板规则正在制定中,预计未来一年内会有几家或十几家境外公司在A股上市。

NO.7 建立全国性信托登记

服务体系

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就是指通过登记的办法向社会公开信托事实,并确认信托的成立以及信托财产的产权而建立的管理制度。

建立信托登记制度,可以明确信托财产的权属和性质,同时确保信托设立目的的合法性和信托财产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上海市政府、浦东新区政府已联合中国银监会研究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的立法事宜,同时,将进一步研究和构建信托计划的交易平台。

据悉,已成立的上海信托登记中心将与中债登签署备忘录,挂靠在中债登之下,用中债登的系统成为全国性信托登记中心,为全国性信托资产交易市场的建立提供基础性平台。目前浦东新区政府已将信托登记立法和设立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的方案报国务院。

【点评】信托登记制度缺失,一直是困扰我国信托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

在法理上,信托登记制度的缺失导致信托财产与其他财产的边界模糊,不利于信托财产独立性的认定;在监管上,信托登记制度的缺失导致信托业社会监管的空白;在实务上,信托登记制度的缺失直接阻碍了信托法律制度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运用。

如果上海建立起全国性信托资产交易市场,将加大信托资产流动性,为沪上信托公司发展提供重要助力。不过,目前国内信托产品投资领域广泛,所涉及到的投资标的十分复杂,比如土地使用权要在国土资源部登记、房屋要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登记、车辆则在公安部登记。

如果要建立统一的信托登记平台,就要多方面协调,仅靠地方政府的意愿还是不够的,应该从立法层面彻底解决。

NO.8 建立中长期寿险保单

转让市场

寿险保单持有人将保单累计的现金价值以折价的方式转让给第三方,以提前获取保单利益,而转让方获得的现金价值将大于将保单退保获取的退保金。在伦敦等国外发达保险市场,这一方式已经比较成熟。

事实上,保单转让在国内财险市场已经比较普遍。比如车险,车主将车转让时,其车险保单也一并给受让者,只要到保险公司将保单受益人名称更改,保险保障和利益也随之变更。但是对于人身保险,这一制度引进我国还是第一次。

上海保监局与上海市金融办已经开始这一市场可行性的研究,方案正在制定中,相关试点工作将在近期内展开。

【点评】“股神”巴菲特就是从保单转让起家。与股票、债券等交易市场类似,保单转让市场也将成为保单交易的集聚地,试点初期将以上海地区为主,随着市场的成熟,该市场将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交易市场。由此,上海不仅将成为保险交易中心,也将通过一系列衍生服务的推出,成为全国保险业的核心。

NO.9 推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所缴纳的保险金在一定比例之内,可以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有别于目前个人收入纳税后才缴纳保险金的做法。

由于在购买保险和领取保险金的时候,投保人处于不同的生命阶段,其边际税率有非常大的区别,因此,养老保险税收递延对于投保人有非常大的税收优惠。此外,随着所得税起征点的不断提高,递延缴纳的税款在将来可能还能获得减免。

在国外,这种产品非常通行,旨在鼓励居民购买养老保险,增强自我保障能力。

假设甲的工资为8000元,个税起征点为2000元,则应纳税工资为6000元,假如税率为20%,则甲应纳税额为1200元。如果甲购买500元的个人养老保险的话,则其应纳税工资变为5500元,则相应当期所缴个人所得税为1100元(即5500×20%)。

同时,甲所缴的500元养老保险金将进入个人账户进行管理,待到甲退休的时候,根据当时甲的收入情况和当时的税率以及税收起征点情况再确定需要缴多少的所得税。如果当时收入低于了起征点,其不用再缴税(等于减免),如果高于起征点再按当时税率进行缴税。

这就意味着,需要缴个人所得税的个人,都有必要购买此类保险。

【点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中,与普通市民直接相关的就是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目前相关方案正等待国税总局批复。

目前上海还没有突破国税总局这道最后关口,万事具备,只差眼前一步。

NO.10 创设港股ETF

以香港股票组合为基础的交易所交易基金(港股ETF)。ETF是Exchange Traded Fund的英文缩写,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又称“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开放式指数基金,从长期来看ETF基金收益大于其他基金收益。ETF基金集封闭式基金可以上市交易、开放式基金可以自由申购或赎回、指数基金高度透明的投资管理等优点于一身,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因为指数基金追踪的是各个板块中纳入指数的上市公司,可以省去庞大的研发费用。

【点评】创设以香港股票组合为基础的交易所交易基金,可以让内地投资者分享香港资本市场的平均收益,打通内地市场与香港市场的联系。同时,在人民币逐步国际化之时,创设香港指数基金可以为未来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融为一体创造前提条件。

今年1月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市推进小组工作会议上,上交所表示,已经上报了8个ETF方案,其中就有港股,上交所也已经同香港恒生指数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然而据了解,证监会最早批复的是深圳开展港股ETF试点,批复上海的是美股ETF。

虽然上交所信誓旦旦,港股ETF肯定能获批,但毕竟让深圳抢在了前面。

上一篇:产业基金今年大摆宴席 下一篇:有机食品,让你吃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