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初探

时间:2022-09-09 09:47:06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初探

[摘 要]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迫切要求高等学校改变原来的财务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以保证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善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措施。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建议措施

一、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经营管理意识淡薄

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是由国家出资建设和支持运营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因此高校一般表现为费用资金的消耗单位。由于没有明确的所有者主体,高校也没有明确的责任与义务关系,高校只是消耗资金,责任只是社会责任而且不明确,致使各高校的经营管理的意思淡薄。另外,和其他事业单位相同,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费用与收入不能配比,这也使高校往往会忽略在资金使用上的投入与产出比。

2、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财务管理体制主要是有两种:集中管理体制和分级型管理体制。前者主要是由学校统一组织收支财务活动,后者主要是学校统一指导,各二级部门自主管理财务活动。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前者能做到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从整体上考虑学校的财务管理状况,但不能完全照顾到各个二级单位的需求状况。而后者能够考虑各部门所需,却容易只追求本部门的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整个学校的收支承受能力,造成学校与个别单位的目标冲突。

3、预算管理工作有名无实

首先,预算编制不科学,目前的编制方法基本上是以上年度的数据为基数,加一定的估计增长的增量预算方法,在目前高校规模快速扩招的形式下,这种方法不能准确的反应各部门的支出需求。其次,不注重预算执行,预算与执行脱钩严重。虽然是按照国家要求不出现赤字预算,但结果往往是支出远远超出预算造成巨大的银行欠款。最后,随着高校财政拨款改革,高校资金来源渠道逐渐增多,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很多高校的创收性收支并未纳入到财务预算管理中,致使这部分资金脱离了财务监管。

4、内部控制不健全

虽然经过多年发展,高校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仍不健全,在保证高校资产安全上仍存在隐患。在对外财务资金的支出上,有些高校缺乏必要的牵制决策机制,从而导致个别单位私设小金库,随意动用或挪用学校资产为私人谋取利益。另外,高校在物资采购、对外投资、收购资产等方面片面追求高收益,并没有对投资的可行性和风险系数进行合理的评估,导致资金投向不合理,投资难以收回等现象,给学校造成巨大的损失。

5、高校盲目扩张,财务风险加大

近几年来,各高校在政策支持下积极利用银行贷款,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了办学条件,扩大了学校规模同时背上了沉重的欠款负担。一些高校对自身还款能力和贷款的方式、额度以及期限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的情况下大量借贷,部分高校缺乏战略性规划,在明知贷款已超过自身承受能力时仍然上项目,盲目追求规模办学,给高校增加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改善高校财务管理的建议措施

1、逐步建立经营管理的理念

高校应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身地位的变化,要逐渐摆脱对政府投入的完全依赖,要逐渐尝试转变为多渠道筹资的相对独立的法人实体。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改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树立经营管理的理念,实行高校经营战略,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高校办学的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比较、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2、完善高校经济责任制,健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根据《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的精神,高校要逐步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明确高校和各二级单位的财权责任。根据合法性,实用性原则,确定高校每一级别,每一层次和岗位相对应的责任目标体系,增强责任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财务工作的良好运行。此外,要加大经济责任的考核力度,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组织的专业技术,对各个权利主体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3、加强科学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的执行

首先高校的预算编制应采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的准确性,而且预算的编制应当与高校发展的目标结合,统筹安排学校的各项资金。其次,要维护预算执行的力度和严肃性,对于已经确定的预算安排,不能随意改变,保证专款专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强化高校的内部管理,强化对内控制度的检查和考核。同时,要加强对拨付资金后续的监督,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并正确使用。

4、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要完善责任牵制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各岗位分工时应详细各单位和个人应承担的责任与权利范围,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条例;二是要保证程序牵制,对于重大事项的决定,必须经过可行性分析、批准、授权、执行、监督、考核等程序,尤其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标、大型物资采购和对外投资等重大事项中保证按程序执行。

5、建立高校风险预警机制,规避财务风险

近几年许多学者研究规避风险的机制,呼吁建立高校风险预警机制,但现实可行性差。高校应建立风险预警,应以财务综合评价系统为基础,建立安全指标评价体系,以对财务风险及时有效的预警。通过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指标评价体系,既能对财务状况起到监控预警的效果,又能对高校财务成果起到考核评价的作用,以引导高校的财务管理走向健康的道路。

三、总结

随着政府对高校办学拨款实现部门预算的改革,高校的财务管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记账、核算的过程,而是要逐渐树立经营管理的理念,更广泛筹集资金和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过程。如何更好的提高投入资金的产出效益最大化、提高办学资金使用效益应成为以后各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这也尤其需要高校财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彻底转变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谢保盛.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05;1

[2]王崇保.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5;14

[3]杜古军.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08;3

上一篇:浅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