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防风林树种多样性调查

时间:2022-09-09 07:23:38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北京地区的防风林的树种多样性,探讨树种多样性对防风林防风功能的影响,为防风林建设提供参考。以期建设更加稳定的生态系统结构,为使防风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更高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北京;防风林;树种多样性

1 调查对象

通过研究北京市林地布局以及主要风向,对其中的主要风口垂直向的防风林区域,主要选点为北清路防风林、清河北岸防风林、西三旗防风林和唐家岭防风林,并选取了百望山森林公园为种间联接情况调查样地。

2 调查范围的依据

调查范围设置在北五环与北六环之间,以京藏高速为界限,其西边选择了唐家岭和北清路,其东边选择了西三旗和清河北岸。考虑到百望山森林公园人工种植与自然种植的植被结合较好,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因此选择了百望山作为防风林植物种间联接情况的调查地点。对于防风林调查地点的选择,主要调查地处北京西北风口的防风林多样性,此地的防风林对海淀区形成了联结的防风屏障。西三旗道路防护林位于公路边,除防风效果外景观效果也较好,选择此地调查道路两侧防护林植物配置如何兼顾防风和景观效果;清河北岸植物树种多样性高,且结合清河形成了带状景观,其南岸与奥森公园相结合,附近居住组团较多,可将其植物搭配与景观的营造运用在防风林改造的植物配置当中;唐家岭和北清路的防风林树种多样性较低,符合我们对防风林树种多样性调查研究的基本设想,在对其进行植物种类的踏查和周边环境的调查之后,选定唐家岭作为详查地点。

3 多样性现状数据及分析

3.1 唐家岭

调查地点主要是唐家岭新城友谊路两侧,种植的植被多为速生高大乔木,地面为野生的草本植物。在距人行干道10m以内的区域全部种植槐树、毛白杨和构树,道路两侧无绿化带,缺少灌木层,景观效果差,在冬季植物落叶后防风效果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人行干道10m以外的范围以树阵形式密植槐树和毛白杨,树阵组合形式大致分为2种,每棵树间距约为4~5m,冠幅6m左右,植被覆盖率较高,但缺少灌木层和常绿植物。

3.2 北清路

调查区域包括北清路两侧的防风林。路南侧树种总数量为14种,人行道旁乔木层种类相对丰富,包括油松、栾树、槐树、杨树,灌木层种植有红瑞木。距人行道距离≤10m的范围乔木层仅有银杏一种树种,灌木和草本包括连翘、猥实和狗尾草。距人行道>10m的范围则种植了大量的乔木,包括侧柏、馒头柳、旱柳和榆树,缺乏灌木层和草本。路北侧与南侧相比,树种多样性有所降低,树种总数量为9种,虽然种类较少,但搭配较丰富,包括常绿乔木、异色叶乔木和观花树种。

3.3 西三旗

调查区域位于西三旗立交桥下的防护绿地,调查发现落叶阔叶乔木包括栾树、英桐、杨树、刺槐、国槐、白蜡、鸡爪槭等,常绿乔木包括圆柏、雪松、白皮松、油松等,观花树种包括西府海棠、美人梅、榆叶梅、丁香、樱花、山桃、紫叶李、玉兰、连翘、紫薇、月季等,草本地被植物主要为麦冬和鸢尾。植物四季季相均较丰富,在防风林的配植上还增加了彩色叶树种,丰富景观效果。

3.4 清河北岸

调查地点为清河北岸沿岸,沿岸乔木层树种仅有杨树、旱柳和栾树,较为单一,缺乏常绿树的种植,导致冬季落叶乔木落叶后,没有乔木层进行遮挡。且灌木层缺乏,极少种植灌木,影响防风效果的同时,缺乏观赏性。

3.5 百望山森林公园

调查从百望山森林公园正门开始,沿途进行植物种类的调查。在选取的54个样方中,记录了植物种类,包括:枣、侧柏、构树、油松、臭椿、胡枝子等,并对出现次数较多的植物进行种间联结计算,当卡方>3.85时认为2种植物之间相关联。由于百望山森林公园的林地包含人工种植的痕迹,因此乔木种类较天然防风林少,但由于植物丰富度高,即树种多样性丰富,因此防风效果和林地景观效果均较好。

4 调查的意义

北京为典型的多风城市之一,大风对于城市的环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防风林的建设就尤为重要。但目前北京现存的防风林树种多样性普遍较低。相关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天然防风林较人工防风林而言水源涵养能力好,降低风速和调节气温能力也较强。由于城市中的防风林多为人工防风林,因此对防风林树种多样性的调查与研究有助于加强防风林的防风功能和生态平衡,从而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提高防风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5 小结

防风林的树种结构决定了它的生态功能。任何群落或生态系统类型都有树种多样性特征,这种特征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的生物基础。防风林有助于改善现状防风林的整体结构,有利于加强防风林的防风功能和生态平衡,在现在甚至更长时间以后都依然具有社会价值。

上一篇:公共设施对大学校园形象的影响 下一篇:生态园林植物造景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