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民族文化

时间:2022-09-09 07:21:56

论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民族文化

摘要:当今世界处于一场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不仅经济整合发展,文化也进入一个新的整合过程之中。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也为国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正面临内部流失和外部侵蚀的双重困境。在全球化语境下,探析民族文化如何应对是当今一大现实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探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现实方面提出了一定的应对策略,以期民族文化能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多元文化激流中占据强有力的“一元”之地。

关键词:全球化;民族文化;传统;应对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一场全球化的席卷浪潮之中,一切的国家和地区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广阔还是狭小,无论文明还是落后,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被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人类第一次切身的感受到了“地球村”的实际意义所在。全球化席卷了日常生活中每一个角落,带来的不仅是人们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还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强烈功利性色彩的蔓延和盛行。但是,全球化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的整合发展,同时也波及到了文化领域,一方面文化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使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文化并存的繁荣局面得以出现,同时也出现了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自己文化强势威胁到非主流文化的存在,出现了文化的单一化。

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在全球化的引导下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制。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历史进程是不可抗拒的,中国已被卷入到这多元文化的激流中而无法自拔,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这场文化较量中,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将何去何从?是被多元的文化激流冲击顺流而下还是勇敢站立与之战斗?本人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的应对应当很明确,那就是在多元文化激流中高举民族文化旗帜,使我国民族文化在当今在多元文化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精神记忆,它体现着一个民族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反应了一个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它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中国文明悠悠上下五千年,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意蕴丰厚。上从秦砖汉瓦、书法篆刻,下至皮影武术、围棋八卦,还有中秋赏月端午离骚,博大精深无所不包,所以我们也只能说它是一个大约的概念:从形态上看,它包括制度文化和非制度文化;从内容上看,它既包括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例如四书五经、儒道释三家文化),又包括衣食住行等民俗文化。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东西方发展极不平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条件下,西方国家利用其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和强势,在社会中推进和扩张西方主流的意识与文化模式,从而力求在社会中建立起与其现实文化中的“领导和统治”地位相一致的“西方中心模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模式和文化传统由于受到经济技术等方面弱势的影响,很难抵挡铺天盖地而来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和震荡。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多元文化激流的冲刷,我国应当如何应对呢?民族传统文化决不能固步自封、与世隔绝的等待外来文化元素的同化,无论是冲突或是融合,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尽管多元文化激流中有多种样式的、不同审美取向的文化,我们要坚定的高举传统文化旗帜,在多元文化局面中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以使其成为全球化过程中“文化多元化”中强有力的“一元”,这样才能永葆民族文化的青春美丽与永续流传!

首先,在全球化过程中,要以认真积极的态度,全面客观的重新审视民族文化,用扬弃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心,那么在全球化过程中面对诸多的外来文化,就有可能做出对自己文化保护和发展不利的选择,最终适应不了发展。只有积极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采取积极的应变措施,抓住全球化给传统文化带来的机遇,吸收人类文化中优良的成分才能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

第二,挖掘与当代实际的契合点,使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将民族文化之于全球化这一更为广阔的背景之下,加强与其他优秀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一个固步自封的民族其文化必定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将民族传统文化至于全球化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快文化之间互相流动的速度,加强与其他优秀文化的沟通与交流,用拿来主义的眼光有鉴别有选择的将外族优秀文化元素融入我国民族文化之中,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国家的需要,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第三,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和引导,加快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下的转型与结构重建,推动民族文化的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积极努力寻求民族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新的结合点,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质量,突出文化产业化的精品主题。民族文化的转型,就是在借鉴和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转化为能够满足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新的文化,这一文化能够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把中国民族文化融入到文化产业中,不仅可以弘扬民族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而且还可以借此增强我国的国际文化竞争力,有效地促使其再次腾飞。

第四,要加大文化输出的力度,推销中国的民族文化,增强软实力影响全世界,并坚持文化自主、抵制文化霸权。我们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输出为主要方式,树立中国世界性的国家亲和力形象,达到输出中华文明价值观的内在目标,协助国家外交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此,我们要大力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通过翻译经典书籍,发行民族文化影视作品,定期开办中国文化年,让我国的民族文化走出国门,扩大中国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如何维护民族文化,反对文化霸权,以有效抵制强势国家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渗透和侵袭。

最关键的我们应该看到,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增强综合实力。要使民族文化获得保护和发展,乃至于走向外面世界,给本民族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就需要民族的强盛作为坚实的后盾。与贫穷落后相伴的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是没有对应的能力的,也自然面临着更大的冲击。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应对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中国的文化前途,要用中国自己内部的力量来补救。让我们感到庆幸的是中国的政府和文化界终于步调一致地站在了中西交汇的高度,试着用中华民族传统的概念去诠释中国的思想系统。更令我们欣慰的是,从今年起,传统的节日被定为法定节假日,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品味传统佳节的真正内涵,政府的引导、学者的阐释、民众的参与必将让民族文化焕发新的光彩。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全球化语境中我们的民族文化只有正确应对,在多元文化激流中高举民族文化的旗帜,我们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董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2001.

[2]郑晓云.论全球化与民族文化[J].民族研究,2001,(1).

[3]宁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路径

[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7).

[4]孙文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J].改革

与开放,2009,(10).

[5]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上一篇:探析当今社会与大众健身发展的相互需求 下一篇:怀梆戏曲艺术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