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节目模式自主创新、走向国际第三届“中国模式日”观点集萃

时间:2022-09-09 06:20:17

探索中国节目模式自主创新、走向国际第三届“中国模式日”观点集萃

6月11日,第三届“中国模式日”在上海拉开帷幕。为期2天的“中国模式日”举行20余场行业高峰论坛和制作工作坊,汇集来自4大洲、9个创意大国的60余位中外专业电视制作人,带来了前沿、实用的干货分享。此外,“世熙奖・第四届中国电视节目模式大赛”继续上演。

聚焦一:冷科学如何热起来

ITV Studios节目模式主管Ella Umansky:其实在英国,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科学类节目也不常见。科学类节目一般在白天播放,主要针对年轻观众、少儿,起到教育目的。现在,也有很多人对科学节目模式进行革新,将实用性科学和娱乐性科学结合在一起。在我们的节目中,科学也变得很娱乐,寓教于乐,让观众有更多参与感。节目中有爆炸实验,漂亮的场景,也有让观众感觉很熟悉的场景。另外节目还注意平衡科学性和参与度,平衡人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但是最终还是要将节目娱乐性和科学有趣好玩的一面作为主线。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要让节目好看、抢眼,同时也要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科学和人的关系,这样人们才能把科学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多参与到这类科学节目中。

《最强大脑》主持人、复旦大学博士、副教授蒋昌建:中国综艺有一个风格,讲求高、大、上。如果要出品一个创新节目,不能离开综艺的规律和特性,尤其在中国收视文化环境之下。另外,如果节目光靠形式本身吸引人,势必昙花一现,最后还是要靠内容吸引人。

聚焦二:如何打造爆款文化综艺

《朗读者》总导演田梅:“朗读”是传播文字,“者”是展示生命。一个人一段文,我们通过访谈加朗读和解析,来体现我们节目的诉求――就是展现生命之美,文学之美,情感之美,从每一位嘉宾真挚的人生情感故事出发,通过文字和朗读,分享人世间一切有态度、有温度的情感,以此与观众达成共情。

我们一直在强调,谁来读?为什么读?读什么?从“谁来读”这个角度,我们是星素结合,不以明星审视的眼光来审视素人,对每个生命给予了同样的尊重;再来说“为什么读”,我们强调只要情感故事真挚、具有思考性,你就可以站在这里;至于最后的“读什么”,毫无疑问,以央视平台出发,我们肯定以中国文学为主,我们身上凝聚一份责任感、使命感。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我们有个非常有规模、有阵仗的百人选手团,全部来自于民间,来自各个年龄段、各个层次、各种职业。当这些人都处在一个内循环击败体机制中,没有人是永远安全的,但是所有人都有赢的希望,强者恒强,最强的那个人一定能站到最后。这种模式,完全是为《中国诗词大会》量身定造的。

两季《中国诗词大会》过去了,我们也在不断反思,它的“失”在于“太节目”了,所有的内容都定格在屏内,而屏外的开发空间其实很大,这一点应该多向《朗读者》学习。很多城市都有“朗读亭”。《朗读者》不仅仅局限在节目内,已经影响别人的生活方式了。对于节目制作者来说,有高收视率当然好,有很好的社会反响当然好,有领导的表扬当然好,但是我们最想看到的还是发生在生活中的改变。如果《中国诗词大会》有提升空间的话,就是在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引领人的追求上多下功夫。

聚焦三:小而美的节目

如何冲进黄金档

A+E 电视网(亚洲)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区卿:节目模式要成功,要会挖掘角色的故事,选角很重要。在A+E,我们有全球选角团队,确保角色符合节目需求。我们要考虑到不光是英国市场,还有比如迈阿密市场的观众是怎么看待这些角色的。我们选的普通人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既能确保他们符合各国当地市场模式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保持收视率,这点对中国电视市场非常重要。所以说,小预算的节目也可以帮助我们成功。中国市场也有这样的机会。

聚焦四:W综制作秘籍

《火星情报局》制片人兼总导演胡明:“网综”是一个不太正确的提法,我觉得“手机综艺”更为恰当。《火星情报局》从2015年初开始筹划,前后长达1年多。为了这个节目,我们建立了庞大的创意搜集队伍,总共设计40多个提案,是从30000个提案中选出来的,并通过了大量用户群测试,找到了共鸣点。

《火星情报局》出品人李炜:做内容首先一定要有个好团队;其次,节目模式一定要新,“跟随”永远没有爆款。《火星情报局》第三季录制遵循卫视播出版的标准,节目可以上湖南卫视或其他卫视。我们一直坚守价值观,《火星情报局》的世界观特别正能量,我们鼓励年轻人去创新、发现。“火星3”将把情景、剧和综艺打通,“火星”世界观也将从第三季慢慢崭露头角。此外,薛之谦将跨界执导《火星情报局》超级网剧。

爱奇艺副总裁、节目开发中心总经理姜滨:招商过程对客户来说就是考察内容的议价能力,一是看内容是不是足够好――好看、好玩、好笑、有传播力;二是内容带给客户的服务意识,客户要的是内容放心、服务踏实、最后出来的效果足够好。

聚焦五:国外节目研发、制作经验

Talpa Global全球制作总监Etienne de Jong:创意流程是“1%的灵感+99%的努力”。以Talpa的模式创造实验室为例,我们有40-50人员专门做模式内容创造,他们搜集到的所有想法和创意,我们都会评估是否能开发出成功的节目模式。

我们从创意开始就会考虑社交媒体的主流趋势,也会在背后找一些非常重要的故事进行设计。下一阶段,我们将打造一个专门机构,流程完成之后做整体回顾,如果觉得整个节目模式过于复杂,就进行简化。或者我们会根据内容做试点,再决定这个节目是否可以操作或执行。除此之外,我们也考虑进行一些样本搜集,根据市场上的核心意见判断这个节目是否要继续下去。

Global Creatives创始人、前ITV国际节目模式制作研发总监David Winnan:节目开发阶段,必须找到实质性核心内容。好比磨坊里必须有谷物谷粒,才能磨出面粉;一旦有了想法,就要不断问“为什么”,如果不能回答,这个节目也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从事电视行业,首先必须要成为一个会做研究的人。以英国为例,电视制作人在成为制作人前,会做制作人助理,做助理之前还要做3年研究工作。此外,一个好的节目开发策略,要有非常完整的循环。我做了很多开发工作,很多节目都很重视开头和中间故事的发展,但对结尾思考得不够多。

不要把60%、70%的预算花在一个地方。处在30-35岁黄金年龄的制作人是最贵的,他们既有经验又有很强的能力,如果把60%、70%的预算都花在请名人身上,你就请不起好的制作人。如果这样,节目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上一篇:美国VR产业市值将达50亿美元 下一篇:《一粒红尘》:总裁不霸道 励志“后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