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9-09 06:07:27

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方式,获取了大学生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相关数据,并对大学生的贷款目的、贷款金额进行归类分析,重点探讨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的意愿普遍较强、借款额度普遍较小、借款用途主要是应急周转;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有利有弊,利处是丰富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为大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与规划奠定了基础;弊端是纵容了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容易使大学生形成不合理的消费理念。基于此,结合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与消费特点,提出政府加强对校园网贷平台的监管,避免校园网贷野蛮扩张;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消费观念教育,预防学生过度超前消费;家庭加强对子女的消费习惯培养,减少子女过度奢侈消费三大对策建议来完善校园网络借贷模式。

关键词:校园网络借贷 大学生 消费行为 劳务经济 制度创新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网络消费金融也开始在校园里广泛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从诸如“诺诺镑客”“人人贷”“零零花”等网络贷款机构贷款,贷款金额从1000到50000不等。2016年,河南郑州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小郑以28名同学的名义在14家校园金融平台负债近58万元,最后不堪重负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该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校园网络借贷的广泛关注。网络消费金融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是否应该对校园网络金融进行封堵呢?这是一个极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当前,国内外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颇多,主要集中于大学生消费心理、大学生消费习惯、大学消费约束等方面,而对于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十分鲜见,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校园网络借贷是一个新事物,还未充分纳入到学界的研究视野。因此,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方式,随机收集了198名大学生“名校贷”的消费数据,并对大学生的贷款目的、贷款金额进行归类分析,重点探讨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并结合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与消费特点,提出完善校园网络借贷模式的对策建议。

二、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方式,随机发放了211份调查问卷(包括“问卷星”网络调查问卷),收到有效问卷198份,有效问卷占比达94%,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梳理分类,得到大学生网络借贷意愿、金额、用途三类数据,并就此分析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的意愿、金额及用途

1.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的意愿普遍较强。从表1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校园网络借贷的认可度比较高,在受访的学生中有51%的人愿意通过校园网络贷款获取资金,37%处于既不喜欢也不排斥的中性意愿,仅12%的受访学生不愿意通过校园网络借贷,其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第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商品、服务类别得到极大的拓展,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项目也越来越多,大学生消费需求日趋旺盛;第二,校园网络借贷放款快、额度低,极度的便捷性是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借贷的首要原因;第三,由于人情关系或者面子问题,缺钱的时候,不少大学生既不好意思向父母伸手要钱去消费,又碍于情面向同学开口借钱,于是校园网络借贷便成为他们的首选借贷平台。

2.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的借款额度普遍较小。从表2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借款金额都比较低,其中:借贷金额在3000元以内的学生人数为145人,占比为73%;借贷金额在3000-6000元以内的学生人数为34,占比17%;借贷金额在6000-10000元的借贷人数仅为11人,占比6%左右;借贷金额超过10000元的学生仅为8个,占比4%。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的借款额度普遍较小的原因在于:第一,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是类别多,但消费金额相对较小,因此对于借贷的数额相对较小;第二名大学生的偿还能力有限,因此其在借款时也会充分考虑其偿还能力。在本次调查中,受访学生中98%以上的学生都表示在向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借款上会充分考虑还款的可能性,这说明大学的信用观念较强,理性消费的理念还是客观存在的。

3.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的借款用途主要是应急周转。从图1中可以看到,大学生通过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借款的主要用途并非是去消费购物,占比最大的是应急周转,比例为42%,而通过借款消费购物的比例占比仅为19%,借款旅游的比例为最小,仅为6%,这些数据都说明当代大学生整体的消费观念还是健康的,并没有出现非常过度的超前消费。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培训学习与就业支出在大学生借贷用途中占有较大比例,这一方面说明现在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正在积极的去适应残酷的就业市场竞争。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借款进行微创业的比例也达到10%的比例,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创业的想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且敢于尝试借助金融工具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1.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在短期增加了大学生的支付能力,丰富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为大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与规划奠定了基础,这一点应该值得肯定。如前所述,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受到大学生的肯定,这说明他们确实存在这方面的需求。与此同时,借来款项的用途比较多元,有创业、有培训、有就业、有旅游等等,这其实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与目标,如过于创业方面的借款支出有利于培养其动手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培训与就业费用提升了大学生在残酷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些都是有利于大学生的人生规划的。

2.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并逐渐改变大学生的消费理念,这是其负面影响。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19%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来消费购物,还有6%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出去旅游,两者的比例达到25%,总体比例并不小,这说明在支付能力变强的时候,部分大学生还是去用于消费,这不是一种理性的消费理念与习惯。并且,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大,大学生网络借贷后期偿还款项来源主要还是父母或者自身未来的生活费与其他收入(如奖学金),因此这是对未来消费的透支,一旦过度,容易造成不好的后果。

三、完善校园网络借贷模式的对策建议

基于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双重影响,并结合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与消费特点,文章提出三条完善校园网络借贷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加强对校园网贷平台的监管,避免校园网贷野蛮扩张

政府加强对校园网贷平台的监管,避免校园网贷野蛮扩张是完善校园网络借贷的基础前提。首先,政府要对校园网贷平台设定有效化、常态化的监管机制,要设立一定的准入门槛,并要对齐金融产品进行审核分类,尽量引导校园网络平台多帮助大学生去做学习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工作;其次,政府要加快推进网贷行业协会的成立,完善网贷行业自律规章,防止校园网贷平台毫无节制的发展,杜绝不当竞争带来的虚假繁荣,尽快让校园网贷有法可依。

(二)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消费观念教育,预防学生过度超前消费

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消费观念教育,预防学生过度超前消费是完善校园网络借贷的重中之重。第一,作为校方,要积极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要以学习为主,在消费上要鼓励大学生做到“量入为出,理性消费”,不过度奢侈消费,不在同学之间搞攀摆阔;第二,多给学生开诚信教育课程,强调信用的重要性,引导大学正常使用校园网络借贷平台这一金融工具;第三,对于学生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借贷支出,在风险可控与个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该鼓励其尝试与创新。

(三)家庭加强对子女的消费习惯培养,减少子女过度奢侈消费

家庭加强对子女的消费习惯培养,减少子女过度奢侈消费是完善校园网络借贷的重要补充。家长应该从小教育子女规避风险、勇于担责、恪守诚信、自食其力等思想观念,帮助子女形成健康的消费习惯,最大限度的避免子女的过度奢侈消费,最终帮助子女理性的对待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确保大学生消费的可持续。与此同时,家庭应该多关注子女的消费需求,要对其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形成合理、科学的消费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李东进著.消费者行为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J].社会学研究,2004(05).

[3]闫缨,任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和引导[J].昆明大学学报,2004(01).

[4]潘从武,武运波.校园网贷流行易纵容不理性消费[N].法制日报,2015-02-27.

[5]北青.校园贷如何套牢大学生[J].小康,2016(08).

[6]刘飞燕.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08).

[7]倪瑞华.可持续消费:对消费主义的批判[J].理论月刊,2003(05).

[8]王久才,田金花.大学生借贷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5(16).

[9]林晓健.西方消费理论及其制度约束对我国的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10]卢思锋,何耐铭.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11]朱四倍.培育理性消费观要顺势而为[N].中国教育报,2016-03-22.

注: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关于“名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力的调查研究》(编号201510378247)阶段性研究成果,指导老师:孔小红。

上一篇:上海大学生对于租车的需求调研 下一篇:山西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