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9 04:47:24

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

学科分类:德育

课题负责人:傅守祥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310012

(一)选题意义

搭乘媒介快车的大众文化,受到青少年的热烈追捧,不仅成为他们耳熟能详的生活行为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情感、态度和思维。引导青少年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参与青少年流行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或遏制其消极影响,是学校德育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和领域。

青少年流行文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存在并借助媒介迅速传播,和社会主流文化在某些方面相似,但更多地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内在的紧张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作为“青少年文化”中的特殊类型,大众文化主要表现为易变性、同伴群体性、相对封闭性、非反抗性等方面。

青少年中流行的大众文化正负面因素双重交织。一方面,流行文化丰富了青少年的生活空间,有助于青少年开阔思维、增强自信;有助于青少年个性的解放;有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沉溺其中,影响学业与健康成长;过分追求娱乐,诱发道德问题;混淆价值标准,导致认同危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引发安全问题。

总之,大众文化追踪青少年的文化消费心理,迎合青年的消费口味,强烈地冲击着以风格清新、品位高雅著称的青少年文化,致使青少年文化向商品化倾斜。人文精神的失落深深地改变着青少年文化的方向和内容,导致部分青少年淡化了对高尚精神的追求。大众文化诱惑青少年文化与之合流。面对越来越多新的时尚与潮流,我们应该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价值进行合理定位。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从外在制度健全和内在主体培育两个层面帮助青少年鉴别大众文化的良莠,提高媒介素养,提升审美修养。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课题组将以问卷、访谈、事件剖析、政策分析等具体措施,选取典型文本,分析青少年参与文化创造的程度以及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程度;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相关政策部门和文化公司,探讨大众文化的流行趋势,进一步探讨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紧张关系与转化关系。

一是系统方法:本课题综合运用文化社会学、教育伦理学、生态哲学、审美现象学、社会理论、应用伦理学、意识形态批评等跨学科的多种方法,对文化现状与教育生态进行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对目前的文化困境与道德缺失进行哲学定位与伦理辨析。

二是比较及个案方法:兼顾经典艺术与大众文化审美趣味差别的纵向比较及中外教育情境与思想话语异同的横向比较,并选取典型文本剖析其喻示的德育理念与文化倾向。

三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采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力求获取更多的有效样本,以散点透视的方式广泛收集在校大中学生显性与隐性的文化消费取向及对一些文化传媒事件的态度,以合成统计的方式对省地以上文化机关以及城调队、农调队文化消费的季度与年度报表及初步分析进行深度分析和综合研究。

上一篇:接纳孩子的情绪,走进孩子的心灵 下一篇:网络文化境遇下我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的变革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