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先天性膈疝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

时间:2022-09-09 03:27:14

11例先天性膈疝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 总结了11例先天性膈疝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即术前的准备工作;术中的护理配合及监护;术后的一般护理、监护及各种并发症的预防。

【关键词】 膈疝;先天性;围手术期;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58-02

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胸部疾病之一,常发生于左侧胸腔,多由于先天性膈肌缺损使腹腔内脏器异常疝入胸腔,可导致肺组织受压发育不良、呼吸窘迫等症状。膈疝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腹腔内脏器疝入胸腔的时间长短及程度。症状较重的患儿有纵膈移位、受压肺组织小气道广泛机化等表现,若不紧急处理抢救,死亡率可达90%以上,因此必须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治疗[1]。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风险很大,因此围手术期的针对性护理十分重要。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我院对11例先天性膈疝患儿实施了膈肌修补或膈肌折叠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内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2例,出生2天至28天,平均13.15±1.21天,体重2.01至4.52kg,平均3.12±0.17kg。其中右侧膈疝2例,左侧膈疝9例。患儿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气促、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和/或表现为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肺炎。疝内容物为部分小肠、结肠、脾脏或肝脏组织。

1.2 手术方法及转归 患儿均在气管内插管及静吸复合麻醉下开腹行膈肌修补或折叠术。术后均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带机时间平均33h。本组治愈10例,家属放弃后续治疗自动出院1例。术后随访10例,X线片均显示膈肌发育恢复正常,肋膈角清晰,生长发育未见明显异常。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入院采用患侧半卧位、半坐或端坐位,减少腹腔内脏移位,增加胸腔容积,减轻胸腔脏器的压迫症状。禁食并进行有效的胃肠减压,有效引流胃部的液气体,增加胸腔容积。低流量吸氧但避免使用气囊加压给氧或持续的呼气末正压通气[2]。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早发现呼吸窘迫及心脏压迫,及时处理。注意保暖,防止新生儿硬肿的发生。主管护士每天评估患儿的肺部情况,并进行有效的胸部物理治疗。动态监测血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全身状况,做好术前准备。

2.2 术中配合 术中2名护士配合。巡回护士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由于疝内容物游离出胸腔之后腹内压上升,下腔静脉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压迫,静脉通路应建立在上肢或颈部静脉内[3];记录胃管引流量、尿量、输液量;注意保暖,防止压疮;搬动患者时动作轻柔,防止骤变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合理布局摆放手术使用的仪器设备,准确供给术中用物,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器械护士术前认真检查清点器械,术中密切配合、主动传递,始终遵循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避免器械压迫患儿身体,造成不良后果。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患儿麻醉清醒后取头高脚低位,以减轻小儿哭闹时腹腔脏器对膈肌的压力,也利于术后引流管引流通畅。床旁备吸引器,吸痰管。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监测SpO2,注意有无呛咳的发生。密切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腹部及胃肠道症状。采用红外线液体加温技术进行保暖,定时测体温。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2 防止肺部并发症 本组患儿术前均有肺炎,在受压肺组织复张后短时间内也很容易出现复张性肺水肿[4],因此术后肺部护理非常重要。应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患儿撤离呼吸机改无创通气辅助呼吸后,仍取头高脚低位,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每天2-3次理疗,密切监测体温。本组7例术后3天体温波动在37.3-38.7℃,给予物理及解热镇痛药物后体温降至正常。10例在监护室期间未再出现肺部感染,1例严重肺部感染患儿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家属放弃治疗出院。

2.3.3 呼吸支持期间的护理 本组11例患儿术后均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其中2例采用无创通气辅助,9例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在无创通气辅助呼吸时,应注意观察无创呼吸机的流量、胸廓起伏幅度、听诊呼吸音,妥善固定无创呼吸机管道,注意保护头面部皮肤,防止发生压疮,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工作。

正确选择性使用常频和高频呼吸机治疗先天性膈疝,均能很好地改善患儿通气和氧合。机械辅助通气时,要合理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清理前要进行血气分析。尽量避免患儿头部位置及插管的移动,保持呼吸机管道的平直,防止打折弯曲影响呼吸机的正常送气,保持吸入气体温湿化,以免形成痰痂堵塞气道影响呼吸。

先天性膈疝是少见但危重的一种疾病,起病隐匿,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围术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围术期的精细护理能明显提高患儿的手术成功率及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Golombek SG:The history of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from 1850s to the present.J Perinatol,2002,22:242-246.

[2] Arca MJ,Barnhart DC,Lelli JL Jr,et al.Early experience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 of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s:results and lessons learned.J Pediatr Surg,2003,38(11):1563-1568.

[3] Hedrick HL.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Pediatr Case Rev,2001,1(1):25-26.

[4] Tsao K,Lally PA,Lally KP.Congenitao Diaphragmatic Hernia Study Group.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 of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J Pediatr Surg,2011,46(6):1158-1164.

上一篇:创伤性休克患者在监护室的急救护理 下一篇:两种不同握拳方法对掌背静脉穿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