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生态体育”的价值及地位

时间:2022-09-09 03:08:50

论校园“生态体育”的价值及地位

摘 要 体育的育人功能,不仅体现在运动过程中对学生体质的发展方面,也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实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构建“和谐校园”与“生态体育”,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也能促使学生在参加体育竞赛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以增强其集体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水平。

关键词 和谐校园 生态体育 身心健康

一、“生态体育”的定义及特点

生态体育(Ecology Sports)就是指体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关怀、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体育活动,即通过在自然—社会生态环境中开展的体育运动,来展示人类的健康体格和人格,体现人类在体育运动中对自然—社会这一生态环境的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倡导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维护世界的和谐与发展。

生态体育直接体现了体育主体倾注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以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小和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导向,使体育与文化、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相互关怀、共生共融的体育理念。生态体育从某种角度说就是一种“绿色产品”,从它的产生、推广到被社会所承认以及对社会发挥出的绿色效应,这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整个体育生态链处在动态平衡的状态。生态体育的内涵表明了生态体育中的“生态”不只是单纯的生物学话语中简单的“生态”语意,生态体育的体系语境应理解为以哲理的思维方式和整体动态的语意来表述生态体育深层而宽广的状况。

二、“生态体育”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及地位

(一)“生态体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

“生态体育”由于融合了主客观环境中所有的有力因素,学习内容丰富、亲近自然、形式灵活,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互动式的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发性、自觉性”,重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性发展需要的协调与统一。

(二)“体育生态化”符合时展的要求

“体育生态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在要求;是人与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是人的身心健康和谐的基本要求;是推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三)校园“生态体育”,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校园“生态体育”的大环境中,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条件的锻炼,给处于紧张学习中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神经放松、感情流放、充分表现自我的有利环境。利用“生态体育”元素的覆盖和渗透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身心等健康成长发育。

(四)“生态体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体育运动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实施于参与者,提供了广阔的人际交往的大环境,使学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受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它能够通过多种多样的身体活动方式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提高他们的体质、调节他们的情绪、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与个性品质,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推动了心理的发展,增进自我意识的形成。

(五)“生态体育”促进学生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生态体育”是提高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满足和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文化,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拓展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平台;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理念。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公平、公正、和谐、竞争、崇尚科学、善于思考”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六)“生态体育”促进和谐生态校园环境

学校生态体育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及推进“和谐校园、生态校园”的建设步伐。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景观凝聚着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知识的、科学的等各方面、各层次的信息,它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文化价值观念,尤其反映了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为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场所和平台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育人环境。

(七)“生态体育”有利于推进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

生态体育,是人们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的最佳心理体验的一种有意义的自然活动方式。“和谐校园·生态体育”,不仅可以转移和缓解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而且可以在大自然中获得轻松愉快的交际环境,能够使学生在“和谐校园·生态体育”的校园环境中充分释放潜在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 张珂,高永广.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索[J].福建体育科技.2010(02):52-54.

[2] 张文静,田雨普.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价值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4):97-98.

[3] 佟立纯.学校体育活动对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4] 邓跃宁.学校体育的生态化与发展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5).

[5] 周君华等.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

上一篇: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下一篇:茶是米,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