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生肖动画的双重性

时间:2022-09-09 01:43:05

解析生肖动画的双重性

[摘 要] 中国生肖动画是生肖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和传播媒介。作为动画,它具有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双重属性;作为文化,它又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性决定了生肖动画不同于普通的动物题材动画,它的艺术性、商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是相互交叉,又相互分隔,相互弥补,又相互转化的,不能截然分割开。目前的国产生肖动画在追求国际化和商业利益中忽略了民族化的艺术特色,这其中涉及角色设计与塑造、动画视听语言运用等多方面问题。把握好国产生肖动画的双重性将对中国原创生肖动画品牌形象的成功创建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中国生肖文化传播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生肖动画;艺术性;商业性;时代性;民族性

自198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剪纸动画片《老鼠嫁女》拉开中国的生肖动画序幕后,1995年又出品了13集动画片《十二生肖》。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制定《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的实施,[1]我国动画电影界又相继推出了40集二维动画《十二生肖》(2008年)及续集《十二生肖之五福外传》(2011年),三维动画系列连续剧《生肖传奇之十二生肖闯江湖》(2010年)、《生肖传奇之十二生肖快乐街》《生肖传奇之十二生肖总动员》,13集二维与三维合成的动画片《全能冠军生肖鼠》(2008年)等多部作品。中国的生肖动画经过一代又一代动画人的不倦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作为近年来中国纯三维制作的高水准动画系列《生肖传奇之十二生肖总动员》被质疑抄袭2008年美国动画大片《功夫熊猫》,例如生肖竹叶青蛇与灵蛇、生肖霹雳虎与娇虎、灶王爷与师傅等造型都极为相似 ;二维动画《十二生肖》里的老鼠形象感觉是美国的小老鼠杰瑞,人物性格不明确,故事情节的伏笔太平淡;国内首部二维与三维大规模合成作品《全能冠军生肖鼠》 被指人物形象忽略了动漫最关键的感情化,配音概念化且模仿日本的《蜡笔小新》等现象。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生肖动画作品众多,但硬性地移植、死板地套用日、美的动画手法,让人感觉中国的生肖动画形象是日本形象、美国形象,并没有形成中国原创动画品牌形象;虽然在故事情节中也加入了一些如“DNA鉴定”“指纹匹配的密码开关”“抽奖活动”等当代社会流行元素,但在情节设计上的起承转合并不清晰,视听语言的节奏感也不强。反思这些问题,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国产生肖动画试图依托中国独特的生肖文化,急于改变20世纪末日本、美国等动画强国对中国国产动画的巨大冲击下形成的萧条局面,在片面地追求国际化和商业利益中对中国生肖动画的艺术性与商业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双重性关系操之过急、用之失当。造成国产生肖动画的艺术性与商业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明显分离,迷失了民族性的艺术特色,导致我国独特的十二生肖,不得不面对中国原创动画品牌形象缺位的尴尬局面。

一、生肖动画的双重关系分析

(一)艺术性与商业性互为因果

生肖动画是以十二生肖为主角创作的动画,既是中国动画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生肖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作为动画,它有两个方面的属性:一个是它作为商业产品的属性,另一个就是它作为艺术作品的属性。商业动画是以制造商品、创造商业价值为最主要的生产动机;而艺术动画则以艺术表现和艺术探索、成功创造艺术价值为主要的创作动机。

1983年的剪纸动画片《老鼠嫁女》和1995年的13集动画《十二生肖》可视为我国早期的生肖动画。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早期的生肖动画作品更多的是民族艺术的宣传教化功能而忽视了动画的商业运作对成功创建生肖动漫品牌的重要性,没有对生肖形象设计进行后续的资源整合与建设,很快便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反观日本1995年的动画片《十二生肖守护神》,不仅成功开辟了亚洲市场,而且为了开拓欧美市场,对十二生肖的命名也做了改变,除了老鼠名叫“爆丸”有点日本味道外,虎名为卡尔、马名为帕兰,都非常西化,进行了产业化延伸和后续的推广,动画中的“糖果屋”“绿野仙踪”等故事情节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借助这种商业模式,《十二生肖守护神》得以在全球传播。

自2004年起,国家对动画生产进行政策倾斜,并把它放到文化产业的高度加以重视。从此,中国的生肖动画作品风起云涌,它们依托于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从生肖动画产品的生命周期、消费群体、国际化市场、经济利润等商业因素出发,试图创造全球化的生肖动画产业。虽然近年来出品的十二生肖动画作品与中国早期的生肖动画作品相比较呈现了新时期的新面貌,但过度的追求商业性和国际性造成急功近利的抄袭和模仿,依然没有跳出日本、美国等动画大国的动画作品模式,缺失中国生肖动画的艺术性。

中国的生肖动画其实很难划分出十分明确的艺术与商业的分界线,其原因在于商业动画中的艺术性与艺术动画中的商业价值的问题。也就是说,商业动画与艺术动画二者尽管在许多层面上是不同的,但是,它们有时是可以相互联系和相互转换的。以美国迪斯尼的一些商业动画大片为例,有许多影片尽管通过商业运作得到了许多的商业价值,但是这些影片同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以至成为动画的经典。其次反观一些艺术动画片,尽管它们是艺术家的艺术表现和探索之作,但是也同样取得了十分可观的商业利润,例如,加拿大的《种树人》、英国的《雪人》,等等。再者,有时作为艺术动画策划开始的某部影片,由于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最后是以商业动画所获的名利而收场。例如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鲍勃的生日》,后来就发展和演变为一部纯商业性质的电视动画系列片,一直在北美和许多国家播放。这对我国如何把握生肖动画艺术性和商业性是一种很好的启示。

(二)时代性和民族性互为补充

中国生肖动画是生肖文化的一种传播媒介。作为文化,它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双重关系。时代性要求生肖动画应体现现代文化、时尚元素,形成全球文化,达到生肖动画国际化;而民族性则要求生肖动画应有丰富的民族符号,成为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形成中国原创的品牌形象,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生肖动画。纵观2008年以来创作的三维动画《生肖传奇》系列、二维动画《十二生肖》系列等生肖动画作品,受世界文化大交流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在动画作品中迷失了民族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生肖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从产生之初便与古代的天文历法、阴阳五行观念、原始宗教等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伴随着几千年文明的发展史,十二生肖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且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与每个人密切相关,具有普遍的社会性和人文性。

生肖动画作为一种传播载体,对中国生肖文化具有传承性。文化的传承是动态的,“文化的传承不仅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继承和不断积累,也表现在物质上、可观的具体形态上的扩充和丰富。”[2]将不同民族文化和时尚元素融合到生肖动画创作中,注重世界文化、时尚文化和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交融性,这对中国生肖文化的广泛传播无疑是可行的。但是,生肖动画的文化使命除了推动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外,还承担着加强对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历史文化的认同教育的重担。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3]这体现了政府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视,对于非传统安全之一的“文化安全”予以充分的关注。传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这面独特的生肖文化民族标识,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的生肖文化形象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念、人文观念和人文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4]这种民族文化是最适合生肖动画生存的土壤,中国的生肖动画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生肖动画产品里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研究分析美国和日本这两个世界动画产业最发达国家的优秀作品,则不难看出,对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巧妙融合是其成功的通道之一。如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千与千寻》就是以日本的神话以及形象为故事背景创作的典型代表。虽然这部动画片里的角色设计和场景设计运用了很多日本的神话、传说、仪式、意念和巫术等传统文化符号,但又不乏现代都市生活场景、融会日本和西方现代音乐基调的交响弦乐等时尚元素,正是这一系列的传统与现代的合理应用,使这部动画片获得了国际各界的一致好评。再如美国迪斯尼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是对我国民间传奇故事的改编,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将故事内容幻化为令人目不暇接的动画场面。在影片中加入了现代女性追求爱情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幽默、风趣搞笑的一对活宝――木须龙和蟋蟀等许多时尚文化和现代审美元素,再现了中国古代风貌,形成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成功典范。2006年新加坡生产的三维动画作品《生肖传奇》,同样是很好地把握了当代精神与传统精神。它选取具有东方民间色彩的十二生肖故事,把乌龟在龙走后无水的石头上做游泳状等滑稽幽默的时尚元素融入中国剪纸艺术与传统水墨画的风格在动画里,通过三维卡通形象完美地表现了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情节。由此,不难看出,生肖动画的现代文化和民族文化相互分隔却又相互弥补。

十二生肖在中国有着独特的地位,以十二生肖为主角创作的动画也有着其特殊性。它既是生肖文化又是动画产业,其传播特性表现为既要求具有艺术性和商业性,又要求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中国早期的生肖动画忽视了动画的商业性和时尚性,没有很好的产业化延伸而被人们遗忘;现阶段的生肖动画迷失了动画的艺术性和民族性,没有形成中国的风格特点而难以达到传播生肖文化的目的。正是生肖动画的这种双重关系的分离,至今没能形成中国生肖动画品牌形象。

二、国产生肖动画双重性合理建构的措施

生肖动画作品里民族文化的缺失和艺术表现的弱化,影响了人们对传统生肖文化内涵的理解,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当代的少年儿童们在疏远传统生肖文化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西方星座文化中的价值观等倾向。生肖动画双重关系分离发展的局限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不可小视。如何把生肖动画的双重关系有效地结合,使它们相互交叉,又相互分隔,相互弥补,又相互转化呢?以笔者的粗浅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地进行改进:

(一)生肖动画的形象设计须区别于动物型动画或他国生肖动画

从中国的《黑猫警长》到美国的《狮子王》,各种可爱的动物始终是动漫世界离不开的形象。但是,中国的生肖动画不同于一般的动物形象动画,因为它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生肖文化的一种视觉形象载体。生肖的文化符号和艺术符号都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从文化传承的血脉上是无法割断的,尤其是十二生肖的民间美术造型元素突出,传递着文化脉络的基因,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重因素。因此,我国的生肖动画的角色设计应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质而不能等同于普通的动物形象动画片或其他国家的生肖动画的角色形象,结合现代文化、时尚元素,在理解传统生肖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取其“形”,达其“意”,赋予其新的故事内容、艺术形式和新的生命力。如蜕皮是蛇独有的一种生理现象,在传统的生肖文化里,这是永生、青青永驻的象征。能否结合现代审美将此与四川变脸艺术相结合在动画作品中演变为百变女神形象?类似这些问题需要每个动画人进一步深入研究生肖文化,理性认识和深刻剖析,提升生肖文化理念,为传统符号重新构建孕育新的活力,打造出一套像“唐老鸭”“米老鼠”那样能够被广大群众认可的生动、活泼、可爱符合中国文化和风格的新时期的十二生肖动画明星。

(二)辩证分析,合理借鉴,积极探索中国原创生肖动画品牌的道路

广泛地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动画作品的成功之处,从新技术的运用、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影视动画的商业宣传、市场运作等诸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创建中国原创生肖动画品牌提供有益的思路。动画自诞生以来,产生过很多优秀的作品,如日本的动画片《千与千寻》里对主题思想的深度挖掘,完美的声画合一,流畅明快的镜头运动,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美国的《狮子王》的成功之处是把动画做得老少皆宜,打破了观众年龄层的狭隘定位,《花木兰》的成功在于成熟的故事写作套路和成功的商业运作机制。2005年开播的中国国产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品牌的成功创建源于有效的剧本创作、角色设定以及媒体传播策略。被誉为“中国学派”的经典作品《大闹天宫》的成功正是来自于继承传统、形成传统,但又不囿于传统,勇于对传统进行突破。其浓郁的民族风味,达到前所未有的最高成就。这些成功的案例经验值得今天的生肖动画在选材、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主题挖掘的叙事研究方面和角色设计、场景设计、音乐效果的艺术特色方面去学习与借鉴。中国的生肖文化源远流长,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民俗活动等多种形式,具有较强包容性,这些都为我国生肖动画创作提供了便利的给养站。受中国生肖文化的影响,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都拥有与中国基本相同的十二生肖。可见,生肖文化又是一种高度国际化的文化题材。这又为中国的生肖动画开拓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受众基础。1995年日本出品过《十二生肖守护神》,2007年又出品过《十二生肖奇缘》(又名《水果篮子》)。2006年新加坡又生产了三维动画影片《生肖传奇》。其他如韩国、印度等国也在开发生肖文化。在国外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抢占生肖文化市场的局面下,合理地学习与借鉴中外成功动画影视的经验,把握好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成功创建中国原创生肖动画品牌对于抢占生肖文化的制高点具有战略意义。

(三)充分挖掘动画材质,丰富生肖动画样式,形成特殊的审美语境

国产生肖动画目前虽然有剪纸、水墨动画、二维和三维动画等样式,但总体而言在材质运用上挖掘得并不充分。早在20世纪初,美国人就用粉笔和板擦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态度》,瑞士的伉俪动画工作室以沙画闻名于世,俄罗斯动画大师亚历山大•亚力格兹亚夫用针幕形成了动画作品《画展》。英国的《无敌掌门狗》、美国的《小鸡快跑》是粘土动画的代表。法国的动画短片《在什锦菜中消失》和《永别了!音乐厅》直接取材于司空见惯的蔬菜和空心粉。类似的片种还有法国的动画《垃圾箱的故事》则取材于手套、铁筒、电线等废弃材料……正是由于动画的逐格拍摄和高度假定性,使得其想象空间无限丰富,而形形、变化多端的材质使用,无疑会让动画作品样式更丰富、更富有趣味。十二生肖在中国民间美术中有不少题材生动幽默、造型滑稽有趣的作品,如湖南隆回滩头年画《老鼠娶亲》是一幅家喻户晓、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的作品,1983年的剪纸动画片《老鼠嫁女》就是改编于此。这给生肖动画材质的挖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源泉。以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赋予传统的十二生肖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利于增添当代生肖动画的民族性和艺术性。“从中国十二生肖民间造型艺术的历史脉络来看,其造型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在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下不断更新拓展的。”[5]

将探索生肖动画艺术的材料和形式,视为作品的物质构成,并契入动画艺术审美的本体范围,使之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语境,甚至达到“材料就是形式本身”的程度。这种在表现形式和材质上的突进,将为生肖动画的创作带来形式和内容的全新视野,国产生肖动画在这点上还应该大胆开拓。

三、结 语

综上所述,国产生肖动画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是一种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双重关系,不能截然分割开来。国产的生肖动画不能单纯从市场经济时代的商业利益来发展,必须从长远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发展的角度来思维,甚至上升到文化安全的高度来思考。把握好国产生肖动画的双重性将对中国原创生肖动画品牌形象的成功创建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中国生肖文化传播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颜慧,索亚斌.中国动画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75.

[2] 韩波,洪京.中国传统地域文化在动漫产业中的影响[J].电影文学,2010(21).

[3] 宋磊.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35-36.

[4] 孙西龙,申泽.生肖文化在动漫角色创作中的重要性[J].电影文学,2007(08).

[5] 栾伟丽.动画造型与民间美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37.

[作者简介] 袁光富(1973― ),男,重庆人,四川民族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曾怡园(1977― ),女,四川平昌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硕士,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

上一篇:电影中张艺谋对真\善\美的追求 下一篇:《马文的战争》对爱情主题的别样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