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例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

时间:2022-09-09 01:02:55

355例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9-1368-01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B

本文对355例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创伤院前急救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5年11月-2006年11月共院前救治创伤患者355例,其中男236例(66%),女119例(34%),年龄2-80岁,平均38.4岁。急救半径为1-5公里,到达时间1-6分钟,现场救治6-15分钟。途中救护2-7分钟。

1.2 现场急救措施:本组创伤患者现场医疗救治过程中,通过看、问、听及简单的体检,了解患者的病情,尤其强调对颅脑外伤和胸腹部外伤的一定要仔细观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估计伤情,使其得到有效的救治。包括止血、包扎、吸氧、固定患肢、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电除颤等。

2 结果

经现场救治后死亡12例(3.38%),其余均安全送达医院。

3 讨论

加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MS)建设,特别是院前急救的建设和广大市民急救知识的培训是降低创伤致残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在院前创伤急救中主要应提高急救反应时间,即接到呼救电话至救护车到现场所需时间和缩短急救半径。将以前医院急诊室完成的工作延伸到现场和救护车上。

创伤的院前救治涉及多学科知识和技能,故完成创伤救治任务需要一支高专业技能的创伤救治队伍,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专业现场救治。我急救中心由专业的急救医生组成,并经过了系统的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现场急救技术,为创伤现场急救提供技术保障。(1)维持气道通畅、保证气道安全和维持足够氧合功能是创伤救治中最优先的内容。现场气管插管能改善严重创伤患者的预后。(2)院前液体复苏治疗的选择最根本上应该由患者损伤情况决定,对无法控制的活动性出血的患者进行常规大量液体复苏是不利的,应采取允许性低血压的补液原则,同时要尽快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止血治疗。(3)压迫止血:急救中对出血点的压迫止血是安全、可行的方法。对于严格控制止血带压迫时间和压力的专业救援者,使用止血带是安全的。(4)体表损伤的处理:对于表皮创伤者使用碘伏消毒,局部包扎。对于肌腱和韧带拉伤者给予局部制动。(5)创伤的包扎:开放性颅脑损伤所致脑组织彭出,用无菌消毒碗保护后包扎。腹部外伤中内脏脱出,应表面覆盖盐水无菌纱布后妥善包扎,以避免进一步损伤。(6)创伤的固定:当头部或颈部受伤,怀疑有颈椎损伤时必须使用颈椎固定托。受到严重创伤,疑有脊椎或脊髓损伤时推荐使用脊椎固定板。连枷胸给予胸壁固定。四肢骨折给予夹板固定,以防止进一步损伤血管和神经。(7)张力性气胸需紧急穿刺,放置排气装置以挽救生命。(8)救治中如有心跳呼吸停止时需立即行心肺复苏、电除颤(室颤时)及复苏药物等抢救措施以挽救生命。(9)重症监护技术:对重症创伤患者在救护车上全程使用多功能监护仪,动态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合度变化,有助于急救医生对伤情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及有效救治。

患者在现场救治后视病情严重程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转送至相关医院,必要时可通过车载电话与调度联系,由调度指挥中心通知相关医院做好准备,与院内急诊室有机结合,将大大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总之,只有创伤EMMS网络的健全发展和创伤救治的专业化才能提高创伤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这也是今后创伤急救的发展方向。

收稿日期:2006-12-2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60例骨盆骨折并腹膜后血肿临床分析 下一篇:Pilon骨折17例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