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训练

时间:2022-09-09 12:03:54

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训练

摘要: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口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口算能力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口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口算能力的训练呢?

一、加强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训练的意义

1、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量的研究证明,口算与笔算之间呈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是算术四则计算内在规律决定的必然结果。如果对多位数笔算进行分析,便可发现,其基本运算部分都可以分解为相应的几道乃至几十道基本口算题。倘若其中任何一道口算出现错误,整道笔算也就错了。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笔算过程就是笔录口算的过程。学生的口算能力越高,其笔算能力也会相应越高。

实践也表明,对于估算与简算,口算也起着与笔算一样相同的作用。因此,口算能力不但是计算能力的重要部分,而且直接制约着笔算、估算和简算等各种计算能力的发展。加强口算教学,为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打好基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必由之路。

2、加强口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注意与记忆能力。

(1)观察能力。

口算有一定的速度要求,训练学生迅速地根据题目的数字特点,从而选择合理灵活的解题方法,能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注意能力。

如口算的听算练习,由于需要注意的高度集中,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注意的集中性。而当进行口算的集中练习等情形时,不少学生由于感到较为枯燥等原因,容易出现分心现象,这时则可加强学生注意稳定性的培养。

(3)记忆能力。

口算是只凭思维和语言而进行的计算,因而学生在口算时,必须记住计算的中间结果,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计算,完成整个口算过程。所以,口算是培养学生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中听算形式的练习,其作用尤为明显。

3、加强口算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概括能力的良好途径。

口算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上。研究表明,口算时又快又对的学生,能迅速地再现计算时所需的基本知识,且其知识已经条理化,并善于缩短运算的环节和推理过程,简捷地得到结果。这说明,口算能力不只是体现学生对计算法则等数学知识和技能上的差异,而且更加体现了学生在思维概括能力上的差异。加强口算教学,提高口算能力,无疑是培养学生思维概括能力的良好途径。

4、加强口算教学有其现实意义。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即使是在计算工具日益普及的今天,口算仍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基本技能。因而,口算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加强口算教学,仍然具有其现实意义。

二、加强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训练的策略

1、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

口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口算训练要有计划性和系统性。

《新大纲》对各年级的口算教学都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应据此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学与训练,把口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之中。对于何时练什么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要持之以恒,坚持天天练。《新大纲》对口算教学的要求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口算技能,除了让学生掌握算法外,还需要经常性的练习,做到天天练。因而教师要依据大纲要求和口算教学熟练、比较熟练、会三种不同的教学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安排好天天练相应的训练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技巧。

其次,进行口算训练时,还要考虑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为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3、训练形式要灵活多样。

首先,训练形式要分散、集中相结合。在平时要坚持分散训练,如每天做5分钟的“天天练”。经过一定时间后,可进行集中训练,帮助学生归纳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实现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其次,口算形式灵活多样。由于口算要经常训练,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可采用指名口答、集体抢答、开火车、对口令、连线找朋友、组织口算比赛或听算与视算等形式。

4、口算作业要及时批改。

学生的口算作业,必须要及时批改。批改时,可选择集体订正、同位互改、教师全批全改等不同形式。批改后教师要注意分析学生的错例,及时指导学生改错。此外,教师还应做好错例的记录、归类工作,为以后的教学和研究积累资料。

5、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1)审题习惯。帮助学生克服不审题,提笔就算的毛病。

(2)思考习惯。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勤于思考,寻找简算法的心向。

(3)检验习惯。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同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检验方法,如估算等。

(4)改错习惯。要培养学生主动分析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初中英语单词的记忆法 下一篇: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自主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