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进去 钻出来

时间:2022-09-09 11:28:17

摘 要: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都容易犯一样的错误,喜欢浅表层地阅览一下文章,就随意地肢解文本,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来看待文本,却忽略了文章的整体性,忽略了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以《故乡》一文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文本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阅读;阅读方法

一、潜入海中,欣赏美丽风景

新课标强调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学生要经过自读捕捉关键语句,形成自己的整体感知,大致把握材料的概要――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思路和情感基调;从宏观上描绘文章的轮廓,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实现阅读的价值必须以真实的整体阅读体现为基础。

文本阅读的过程首先就是寻求理解的过程,要想准确理解文本,就须从整体上把握文本,从各方面了解文本的美,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静心、用心、潜心地去阅读文本。从头至尾、有始有终地,甚至是搜集、罗列与文本相关的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就像是潜进了海中,不放过任何一处美丽的风景。

《故乡》这篇小说,若学生不能首先深入文本,认真阅读,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那是无法交流作者情感或其他内容的。

二、占据高地,撷取奇珍异贝

一篇精美的文章,它的美点,它的妙处,它的可咀嚼可揣摩的地方一定会有很多。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们教师,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当你潜入文本,整体把握文本之后,就应该去占据你钟情的高地,撷取你心爱的奇珍异贝。

再拿《故乡》这篇小说来说,若是想弄清小说所体现的主题,所反映的社会问题,那我们不妨占据“人物描写”的高地,通过深入分析闰土这一主要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廿年前的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猹,知道许多我所不知的新鲜事,是我眼中的“小英雄”;廿年后,闰土苍老、拘谨,“问他只是摇头”,说不出的苦让他成了一个“木偶人”。此时,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我们去思考是谁造成了这一切,再辅之杨二嫂的变化,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故乡生活的变化,当时社会的变化。此时的闰土已不再是闰土,他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中国社会上无数本分老实的农民的身影。

若想认知作者,把握“我”的深度,不妨占据“重点词句”的高地。你瞧,有同学说“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一句中的“欢喜”和“凄凉”简单的两个词就将国土见到“我”的兴奋和自己生活的凄楚传递出来了,而他动嘴唇是想喊“迅哥儿”的,最后恭敬地叫道“老爷”,可知这种封建等级观念在他心中何其深厚。

而“我”更是痛苦,“寒噤”一词传递了我的震惊与失望,“厚障壁”更体现了我的理解与深邃。

占据不同的高地,就会撷取不同的珍贝,高地愈多,奇珍异宝就会越多。所以,阅读本文时要学会从不同方面去占据高地,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理解阅读。

三、钻出海面,开采新的能源

“书为陈迹”是一个永恒的真理。每一代人总是在新的环境中接受和批判这些陈迹。过去的知识和信息,在现实的情境中继续生长,并经过现代人头脑的加工,陆续进入将来的情境中去。因此,读过去的书,不单是为了继承传统,更是为了在新的历史中发展和创新知识。这就像是在水中,风景再美,能源再多,也需要我们从海中撷取,开采新的能源一样。

《故乡》这样深刻的小说,我们无法马上学习创造,但似乎某些语言的思维可以临摹,如仿写名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真正有效的阅读会使文本进入读者的精神世界,成为映照读者主体的一面镜子。这样的阅读就成为读者重塑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渠道。以文本为镜,思索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所拥有的人生经验、所处的人生境界等。

每次阅读后若能采用仿写、点评、随笔、辩论等各种形式对阅读文本进行思考与审视,那就如同钻出了文本的框套,将各种知识进行咀嚼、消化,有能力去开采新的能源一样,从而真正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吴卫新,叶亚君.文本阅读中的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4(16).

上一篇:让数学概念活起来 下一篇:景观人类学视角的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探析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