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时间:2022-09-09 11:24:04

在生物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在操作中细致的观察、动手和动脑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又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踏实认真、团结互助、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自己在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在生物实验中确定分组“领头羊”提高实验效率,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在平常的教学之中,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是有的在生物方面具有很好学习天赋,主要表现在动手能力较强,对实验原理的领会较快,他们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完成实验的要求。但总会有一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尽管老师已将实验的要领,注意事项交待清楚,但他们总是困难重重,在规定的实验时间里难以完成实验任务而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因此,在分组实验之前,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能力的强弱搭配,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也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实验的要求,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实验中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在实验课前教师应当对实验的关键步骤深入挖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教材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思考才能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有目的去思考,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和科学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中:在离蚁穴稍远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蚁群会派出侦察蚁先进行侦察;然后大批工蚁就会出来搬运食物。在这一现象中侦察蚁是靠什么来通风报信的?你看到哪些有趣的现象?蚂蚁的通信是依靠气味的吗?如果将侦察蚁爬过的众多纸片摆成一个正方形,其他工蚁会不会沿着这些纸片不停地转吗?给蚂蚁提供什么样的食物?将纸片换成树叶可以吗?这些问题是课本中找不到答案的,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去观察思考,最后作出自己的见解是一个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在实验前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学生将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不仅要注重实验过程,也要重视对实验结论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认真分析实验数据、科学得出实验结论,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验完成后学生往往整理好器材,然后填好实验报告就算大功告成,不重视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事实上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重要环节,对实验现象明显,效果好的要进行整理,让全班学生对比看,对实验效果差的同学,教师可以不直接去评价优劣,不急于指出毛病出在哪,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是帮助他们分析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各种可能情况,让他们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有的细胞重叠在一起,看不清每个细胞的形态,让学生分析可能是哪一步骤出现错误,通过分析,可能是制片过程压片没压好。有的学生把切得较厚洋葱片直接放到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结果没有观察到细胞,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观察不到?是不是它们不具有细胞结构吗?是不是材料太厚了?学生这时会通过改变洋葱片的厚度使其能很好地透光,最终能观察到细胞的结构而兴奋不已。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今后的实验中,学生能养成认真对待每一步骤,主动提出问题,如某一步骤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不这样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对实验的某一步进行改进,增强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培养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所以鼓励学生敢于对实验进行改进大胆地操作后,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那么上好每一堂实验课尤为重要,作为指导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在实验前让学生先明确实验的原理和目的;第二步是要先教会学生对实验仪器正确使用,第三步要确定好小组“领头羊”保证实验的按时完成。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以及注重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和方法的改进,通过实验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也培养了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学会互相取长补短,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上一篇:如何重视中学生的法律知识指导 下一篇:烛之武退秦师,成功于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