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浇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应用

时间:2022-09-09 10:53:40

浅析现浇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快速发展,现浇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建筑结构的主要形式,关系着房屋质量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对其施工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现浇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应用,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现浇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兴起,现浇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促进了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其施工技术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下面将进一步对现浇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进行解析和探讨。

二.现浇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基本内容及应用

现浇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是指框架柱、框架梁以及楼板都是现场浇注的。现浇是相对于预制而产生的概念,对于造型多变的建筑实现现场制造。现浇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在支模时所使用的材料由木模板、七夹板、钢模板等组合形成,筒子模工艺、滑模工艺、提模工艺、大模工艺技术均在施工中得到应用。钢筋加工均采用后勤加工厂加工成半成品后在现场绑扎,钢筋横、竖向的连接除采用绑扎搭接外,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和套筒挤压连接等技术都得到应用推广。

混凝土施工有现场搅拌机搅拌和集中搅拌两种形式,混凝土垂直输送采用高速井架、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固定泵和混凝土汽车泵等施工方法。现浇框架施工始于50年代末期,大都用于工厂厂房中的框架结构。

三.现浇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材料选用

1.细骨料: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混凝的含砂率一般为45%~50%,水灰比宜采用0.5~0.6。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

2.粗骨料:应优先采用符合要求的卵石。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直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粒径在40mm以内。粗骨料的级配应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3.外掺加料:水下混凝土常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缓凝剂和早强剂等,掺入外加剂前,必须经过实验,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种类、掺入量和掺入程序。

4.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代用,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

5.水泥:水泥一般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宜不早于1.5h,宜选用标号在325以上的水泥。所选的水泥品种应通过初凝时间和抗压强度试验。要注意水泥的用量要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6配料:应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以减少水泥用量。禁止任意增加水泥用量。配制砼时计量应准确,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搅拌均匀,离析的砼必须重新拌匀后,方可浇筑。

7.施工要求:混凝土灌注时要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快速、连续施工。在灌首批混凝土之前最好先配制0.1m³~0.3m³水泥砂浆放入滑阀以上的导管和漏斗中,然后再放入混凝土,确认初灌量备足后,即可剪断铁丝,助混凝土重量排除导管内的水,使滑阀留在孔底,灌入首批混凝土。注意首批混凝土量必须满足导管埋深不能小于1.5m,所以漏斗和储料斗及漏斗和输送泵的混凝土储存数量要充足。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否则先灌入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灌入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造成断桩。

四.现浇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1.钢筋混凝土施工中模板工程技术

模板和支撑是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模板是浇筑混凝土的模壳。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直接接触模板,通过模板的形状、尺寸等控制混凝土的形状、尺寸和空间位置,进而构架形成工程成品,模板要经过专业的技术测试,使其具有合格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且模板的表面一定要平整、光洁以及拼缝密合。而支撑则主要是支撑模板,保持其位置正确,并承受模板、砼以及施工产生的荷载。如果模板出现了不够牢固以及接缝不够严密的现象,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混凝土漏浆,使得混凝土蜂窝、麻面现象产生,从而减弱了混凝土的强度。而支撑的不牢固,则会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造成模板的变形和错位,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构件尺寸与位置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偏差,甚至还会造成倒塌事故。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模板工程技术,尽量达到模板的安装施工标准,保证钢筋混凝土的质量。

2.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程度决定。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3.钢筋搭接施工技术

在钢筋搭接施工技术中,依据有关规范,焊接或机械连接是钢筋搭接时优先选择的连接方式。在具体的施工中,由于施工方面和钢筋施工成本的原因,在采用搭接方式时,搭接区域内纵向钢筋的间距小,未调整区域内具体的箍筋尺寸,则会使柱内纵向钢筋无法紧靠箍筋。如在选择钢筋搭接方式时,搭接区域内的纵向主筋间的净距太小,对柱子的有效截面的影响太大,则会导致搭接钢筋尾部成为柱子的抗弯薄弱点,严重影响对柱子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了结构体系的稳定性。

五.现浇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

1.楼梯混凝土浇筑

(一)楼梯中施工缝的设置,主要是确保连续不断地浇筑完楼梯混凝土,其设置应在多层楼梯梯段的1/3处设置施工缝,并且还要垂直于梯板面。

(二)工程楼梯混凝土的浇筑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浇筑的同时应先底板混凝土进行振实,当底板混凝土与踏步位置同高时,底板和踏步混凝土应一起浇捣,保持混凝土浇筑连续向上推进,同时应抹平踏步上表面。

2.柱、墙混凝土浇筑

(一)柱和墙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及时整理伸出的搭接钢筋,使其恢复原位。

(二)当对高度>3m的柱和墙进行浇注混凝土时,应使用串筒或溜管进浇注,或在模板侧面开洞安装溜槽进行分段浇筑,每段高度应≯2m,每段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将洞口模板封闭严实,并用柱箍箍牢。

(三)在柱和墙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在柱和墙的底部浇筑5~10cm厚的砂浆,砂浆为浇筑混凝土配合比减去石子,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厚度应在50cm以内。振捣时应防止插入式振捣器的振捣棒触动钢筋和预埋件。必须注意在振捣过程中,决不可改变钢筋的位置。振捣混凝土的同时,还应随时在下面敲打模板。

(四)柱墙混凝土浇注应一次连续不断浇筑完毕,若需设置施工缝时应设置在主梁下面设计要求的部位。因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在梁柱节点接头部位的梁板混凝土要按柱子的强度等级浇捣混凝土,并用钢板网作混凝土的临时隔断缝。

3.梁、板混凝土浇筑

(一)梁柱节点处由于钢筋较密,梁柱节点处浇筑所用的混凝土宜使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且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二)施工过程中采取“赶浆法”对梁和板同时浇筑混凝土,浇筑时由一端开始,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三)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六.结束语

总之,现浇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在建筑施工占据重要地位,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为了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必须掌握相关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保证建筑施工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侯君伟.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新技术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朱清辉等.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7).

[3]林小英.现浇建筑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

[4]徐秀丽.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钟焕标.论析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混凝土的施工[J].广东科技.2010(08)

[6]李锋.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的施工[J].江西建材.2010(02)

上一篇:小半径连续曲线箱梁桥设计要点 下一篇: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