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性教学

时间:2022-09-09 10:53:24

试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性教学

《品德与社会》提升为“综合课程”,有效教学的生成从教材的变革开始。可以说,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所以如何通过改善课堂教学来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我们要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应从改变课堂教学策略着手。

一、讲授的有效性

1.成功的导入。采用乐曲、图片、谜语、故事、动漫、实例对比、热点时事分析等导入方式,课堂伊始就能深深吸引住学生。如《品格的试金石》教学中,教师课前拿出一张假币让一位同学去买东西,教室里砸开了锅:“老师怎么能用假币呢?”“还想让同学去骗人?”。上课了,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有人大声叫起来“老师不讲信用!”,但很快又有同学大声喊着“原来老师是为了教育我们……!”这时,再配合教师精心设计的口头说明,同学们兴趣盎然地读起课文……再如教学《诚信的回报》一课前,教师播放课件:一位电冰箱厂经理在库房里检查电冰箱质量,检查出问题冰箱76台堆积如一座小山,工人们提出便宜点处理给职工,而经理却抡起大锤砸向冰箱……情景的引入,把单纯口头语言的讲授化为多种形式、多种媒体所组合的情景,让学生能得到强烈的感官刺激,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化。

2.善于捕抓细节,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例如:在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文明的传递》的视频时,有一个学生在做记录,老师告诉学生:“边欣赏视频,边做笔记,是一种认真学习的好习惯。”一节课能教给学生一个好习惯,对于学生的发展将是终生受益的。

3.注意“留白”,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孔子举例“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识的生成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使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深层知识,灵活运用。

二、提问的有效性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回应,让学生更积极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有效提问首先要引发学生深刻思考。如教学《为平凡感动》,教师让学生知道受人尊敬的人不仅仅是只出现在惊心动魄的场合中,还要使学生产生自己的问题、自己学会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也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如教学“算算家庭帐”教师在提升观点的阶段时提出问题:“请在小组内向你的伙伴提几个关于家庭理财的问题,问题必须能够帮助伙伴一家科学理财的”。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思考、讨论,最后形成“开源节流、合理开支 ”的科学家庭理财观念。显然,这样的学习效果要比老师直接告诉他如何科学理财要好得多。

提问首先应注意学生学习知识学习规律,问题由浅入深,从表面到深层探讨;其次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分层提问,关注全面。

三、倾听的有效性

要了解学生的真实内心,掌握他的品德发展现状,我们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俄国一位文学家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我们要善于倾听,捕捉学生的真心话,并将其转化为教育契机。在教授“说说我的零花钱”时,老师听到一位同学说自己每月的零花钱300元,而给他姐姐的零花钱则是50元。可当着全班的面却说自己的零花钱只有20元。老师不动声色地在全班汇报时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班有同学每月的零花钱是300元,你们想知道这些钱是如何支配的吗?”同学们纷纷说:“想!”于是,老师请那位同学与大家共同分享,最后还鼓励他说:钱多钱少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用得其所。学生们认识到钱应该用在有需要的地方,这样“用钱”才具有最大的效益;还“意外”地收获到“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不可取。

四、活动的有效性

1.指导落实具体可操作的目标、步骤、方法,让活动的开展达到预想的效果。如《算算家庭帐》一课,让学生共同制定并明确活动目标,然后分析家庭每个月基本的开支应该有哪些项目;再指导制定调查计划,并共同设计调查表。

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应充分让学生体验,而生活就是学生体验的最好场所。陶行知曾指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如《爷爷奶奶讲故事》,教师指导学生寻找自己家中的老照片,并在祖辈的指导下了解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学生把老照片带回来展示并讲出故事,学生间接“体验”了当时的生活;再让学生动手调频老式收音机,亲身“体验”,真切地感受那时生活贫穷落后的面貌,让他们产生珍惜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五、评价的有效性

有效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品德未必就在课堂上生成,也许要过一段时间才可以显现效果;而且每个学生个体都具有复杂性,他这方面表现好,可能另一方面表现就不尽人意或者他在学校表现好而在家庭、社会上就办不到。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具有多元性、可持续性。

(1)多元性。评价方式不应只是单一的分数、等级评价,可以多形式评价,如短语评价、图标符号评价、动作评价、表情评价、语言评价、竞赛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查、评估。注意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对学生的品德生成与综合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可以请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2)可持续性。一节课堂结束,对学生的评价并不能也到此结束。考虑到学生品德养成的长期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持续。一个阶段或一个学期,教师可以继续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多元的评价层面、多元的评价者重新评价学生,以获得对学生全面的、动态的综合评价。

六、反思的有效性

有效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也应注重课堂教学后的反思。课堂结束了,课堂教学的研究不应结束。案例、教学实录、教学随笔、心得体会、录像、录音、观摩评课、专家诊断、同伴探讨、整理学生学习成果,提升、总结等都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的形式。通过反思,我们可以跳出“当局者迷”的圈子,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整理学生学习成果,再加以提升、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反思行为。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生的心灵间接进行了“对话”,它可以让教师在整理的阶段中更加了解学生的真实现状,把握学生的发展方向,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总之,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策略,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品德教学中出现的挑战。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效整合 下一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