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时间:2022-09-09 08:58:24

论在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摘要:面对中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市场化的不断冲击,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而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导致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意志薄弱、缺乏自我挑战的精神,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训练手段,是对传统教育的全面提炼和有益补充,高等教育和拓展训练的互补结合将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拓展训练;有益性补充;必要性分析

1前言:

长期以来,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忽视,主动性被压抑,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目前高校的培养模式与社会的人才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加上自身心理素质的薄弱,不能正确认识,成为落伍者。中国青年报2001年11月份做的《人力资源:青年职业与跨国公司在华战略》调查显示:团队精神、忠诚度、创新能力与沟通能力是跨国公司在选人时最重要的四项特征。而拓展训练所具有的提升人格、磨练意志、增强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功效。在贯彻“健康第一”“素质教育”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等方面,恰恰弥补了传统教育中的不足,是对传统教育的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

2研究方法:

2.1 实地考察法

2.2 文献资料法

2.3 逻辑方法

2.4 引用法

3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现状分析

据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疾患率达20.23%。在新旧两种体制的转变中,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在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双层挤压下发生急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征。有明确的个人目标,但不知道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自信心很强,但又很脆弱,经不起打击;抱负远大,但毅力和韧性不足,缺乏一颗平常心;一部分人具备吃苦精神,但另一部分人却娇生惯养;注重理论基础,而忽视实际操作能力;强调个人的力量,忽视团队精神;社会赋予他们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一定的组织才能,但包含很浓的个人目的;内心有着淳朴的人性和心地,并能与自然融洽相处,但有时受到外界干扰,会变得畸形。

4关于拓展训练

4.1 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盟军在大西洋的物资供给屡遭德国纳粹潜艇的袭击。大部分水手葬身于海底。在对大量的海难事件研究后发现:生还者大多并非年轻力壮,而是具备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团队精神,丰富的海上求生技能等素质的人。战后,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

4.2 拓展训练的理论依据

拓展训练是由哈恩(Hahn)博士创建的一种体验式的培训。它是通过对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或活动项目的操作。随之参与者对完成项目事件、过程、结果的完成情况进行发表,同时提出问题、反思、找原因、再制定方案、最终归纳提炼。

5拓展训练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

5.1 拓展训练是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

目前中学和高校体育课除了增强体质外,更重要的在体能上吃苦的磨练,培养学生竞技体育意识,从而导致了一些思想意志较薄弱学生逐渐丧失了对传统体育的兴趣。而拓展训练中的许多项目利用“先行而后知”让学生在心里感受和兴趣上大大加强对项目本身的爱好,是延伸和有效的补充传统体育课在学生心理发展上的需要。

5.2 拓展训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体育锻炼可以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的心理状态有底值得作用。(North.etal.1990)正如“班杜拉”自定效能”理论一样:人们完成了我们认为较为困难的任务时,起自定效能水平会提高。人的心理感受只有在承受负荷的情况下才能逐渐成熟并得到发展,如果训练对象在心理上无任何负荷,无法引起较为强烈的心理体验,只是在机械的重复动作,那么,这种联系就失去了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

5.3 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沟通能力

拓展训练中有很多项目是在要求你在看不见或听不到的情况下大家共同来完成一项任务的,北京大学一年前就开展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课程,活动中大学生感受到良好的沟通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团队是多么的重要,良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不仅能够消除误会,更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使自己赢得更多的朋友和信任。

5.4 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

拓展训练有目的地为学生设置一些困难,让学生在经历后发现自己还有这方面的潜能,从而增强自信心。有很多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常说的一句话是:不论任何事情在你没有尝试之前不要轻易放弃,很多事情不是你不能做,只是你不敢做,不是你的能力问题,而是你的心理问题。

5.5 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信任感

信任背摔这个项目揭开了每个人于每个时刻的内心演变过程。在高台上向后倒下的一刹那,几乎每个人都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担心下面队员无法接住自己而越是不能信任对方,向后倒时越是不易被接住。这个项目告诉我们:信任,不仅可以增强同伴的信心,同时可增强自己的信心,可以使自己得到更多朋友的支持,使自己能更好地融入团队,发挥最大的潜能。

6 小结和建议

6.1 小结

拓展训练直接针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它能是学生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挖掘自身的潜能、挑战自身的极限,还可以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及实践动手能力。拓展训练进入高校课程不仅是对传统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和补充,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创新,丰富了传统教学课程内容,增加了传统课程的实用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对深化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将产生重要而深渊的影响。

6.2 建议

建议普通高校尽快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同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校的环境设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大纲和场地设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师生间的地位和角色,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振华.试析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与实践改革的路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

[2]于海涛.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河南教育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9(14)3.

[3] 聂同海.温国强.开设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的构想.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 6(8) 3.

[4] 周立华.李俊杰.略论普通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周口师范学院报.2004:9(21)5.

[5] 董翠香.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西安体育学院学报.[J].2004 (1)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健美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探索 下一篇:浅谈数学概念在数学中的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