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高中生在愉悦中学好语文

时间:2022-03-07 03:17:10

如何让高中生在愉悦中学好语文

语文是什么?是单调的文字、枯躁的句子、高深的文章,还是咬文嚼字的烦恼、死记硬背的无奈、兴诗作赋的苦涩?我认为,语文是文化,更是生活,语文存在于时时处处,与我们息息相关。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对他们来说语文的学习就是享受生活的过程,语文的学习就是享受快乐的过程,语文的学习就是享受创造的过程。只要我们用享受生活的心理和欣赏的眼光去审视高中语文,语文还能有差生吗?

一、语文的学习是享受生活的过程

北京高考试卷曾有这样一道题,“细琢磨北京日常的口语词语,往往能看出北京人的智慧。说出话来,仿佛看得见,摸得着,非常形象,十分生动。比如,天刚黑,说是‘擦黑儿’,刚和‘黑’ 擦个边儿,多有分寸!又如,_______________”。此题表面考查北京的方言土语,实际是考查学生对生活的关注程度。可以看出,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语文,感受到语文的存在,这种感受是无处不在。 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误解:学语文,应该是学校的事,应该是老师的事,应该是学生的事。只有在语文课上,才是学语文;只有打开语文书,才是学语文。这是一种误解,是因为没有理解到语文最本质的东西:语文与生活紧紧相连,是生活给予了语文的生命。我们由呱呱而哭,到牙牙学语,到能够说出令人忍俊不禁的成熟话语,难道一定要有语文书,一定要有老师才能完成吗?真的,当我们悉心倾听一个人的幽幽诉说,当我们沉醉于慷慨激昂的演讲,当我们倾诉自己真实的心灵,当我们复述一个幽默的故事,当我们聚在一起夸夸其谈一个观点,当我们去存心刁难一个人的形象,难道我们不是在学语文吗?当我们索要今天的晚报,当我们随意看到一个新颖的广告或标语,当我们醉心于时尚杂志的动听词汇,有谁能否定我们在学习语文呢!这才是真正的语文,富有生气的语文!语文的点点滴滴都是生活的,哪怕是一个字的书写,一句话的诵读,一个句子的理解,一个意思的表达,一种语气的运用,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素养。有些同学语文成绩低,就单纯的归罪于某一方面,抱怨自己或语法不好,或阅读不好,或写作不好,其实,成绩低,不是单一的那一块不好,而是语文整体素养低的缘故,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只依靠语文书,更要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因此说,语文的学习,是享受生活的过程。

二、语文的学习是享受快乐的过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而又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并乐在其中,这确实是学习的至高境界。而语文应该是最能给学生快乐的学科。语文的学习内容就足以给人快乐。一首歌曲、一条歇后语,一句格言,都能给我们启迪;《红楼梦》、《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里有一个个鲜活的人、美丽着或丑陋着的人、特立特行的人、个性鲜明的人……有无数曲折动听的故事,更有诙谐幽默或生动形象的语言……这里有智者的旷达开阔,有蠢者的滑稽可笑,有乐者的夸张噱头……可以叩问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门扉,也许像芝麻开门那样,快乐地发现了无尽的宝藏;可以畅游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饱览大自然的秀美与神奇,体验人类文明的伟大、浑厚与雄奇。引导学生来到这样的境界,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哪有厌倦之感!何来厌学之心?也许是一个丑恶无比的人呢,使我们恶心不已;也许是一件痛苦的事呢,一件凄惨的事呢,让我们痛苦难忍,或心伤心痛,或泪湿眼角,或啜泣,或痛哭,或悲愤。而这更是一种快乐,是快乐的极致。心灵经过了这样沐浴洗礼的人,还不是一个“快乐”的人吗!谁都感受到了音乐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也有很多人感受到了诵读带给我们的快乐。因为这两者几乎完全是相通的。无数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一个动情的或者暗合心灵的声音传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你会自然地唱和下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并由此顿生愉悦,获得快乐,感到满足。当我们高声朗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当我们低声沉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我们的心情随着丰富的想象或高亢激昂,或沉郁缠绵,而美妙神奇的想象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这种想象是无比自由的,完全可以让你充分体验到自由驰骋的。当然,对语文快乐的追求不单是一种形式上的浅层的快乐,更是一种心灵的快乐、愉悦、享受和满足。语文的学习是享受快乐的过程,我们要使语文快乐,使语文课成为快乐的课堂,让学语文成为快乐的事,让学生快乐地学。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只有我们快乐的教,才能唤起学生快乐的学。

三、语文的学习是享受创造的过程

面对一个“”,学生可以把它联想成镜子、太阳、足球等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想到圆满、团圆、完整等抽象的内容,不拘一格,创造丰富。可见,语文时时在创造,处处在创造,人人能创造。写字是一种创造,创造一种独一无二的字体,属于自己的字体,并且这种创造是一个展示个性的的过程,使之成熟的过程,使之更加完美的过程,甚至是一种创造艺术美的过程。当我们面对自己所写的或清秀,或工整,或苍劲有力,或龙飞凤舞的字时,创造的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朗诵是一种创造,创设一种自己所理解的情感和语言氛围,使自己沉醉其中,并试图由此去感染他人。朗诵之创造,更是一种刻骨铭心创造,它是无形的,飘渺的,似乎带有一股仙女般的灵气,它融于自己语调,神态,动作,情感。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只有那些优秀的朗诵才是创造,才是美丽的,才是憾人心魄的。只要一个人朗诵,就是一种创造,就会使人,至少是朗诵者自己,沉浸于一种情感的氛围之中,受其感染,受其熏陶。阅读是一种创造,理解是一种创造,对一篇文章,一个句子,一个词语,一个符号,一点语境,对一个形象,一朵小花,一滴雨露,一块玩石,也许有一个共性的理解,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有一个创造性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的,阅读的要义就在于创造,阅读就是创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你读出了什么?一个信心十足的李白?一个沉思坚定的李白?一个幻想的李白?一个对政治天真甚至幼稚的李白?……“月光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仿佛笼着青纱的梦”,这种境界是可以用一种语言来表述的吗?“泻”是可以用一种语言来解释的吗?“青纱的梦”是可以用语言说得清楚的吗?这就需要我们去理解它,感悟它,创造它。写作更是一种创造。写作的过程,必然会创造出新的语言,新的形象,新的境界,新的观点,甚至于新的表现形式和作者全新的思维方式。当写出一个美丽的句子,找到一种恰当的表达,树立一个鲜明的形象,发现一个崭新的观点,……那种创造的感觉是多么的美妙!甚或似平常平常的句子、表达、形象、观点……,这种创造的感觉依然使我们自得意满。

四、语文无差生

我们从牙牙学语到识字读书;从蹩脚的朗读到流畅地吟诵;从简单造句到出口成章:无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目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家长和老师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怎样,常常看他的高中期间的一两次语文“成绩”的好坏,“成绩”好,水平就高,“成绩”不好,语文就差,水平就低。这就是最常见的狭隘的语文观,人们只看到了课堂、课本及其语文试卷上的内容,而忽略了语文更丰富的内涵。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在“语文课”上从来不听课的学生“语文成绩”还很好;还有一些“语文成绩”并不好的学生,反而成为作家,甚至他们的作品还入选语文课本。可见,如果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全方位评价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时,我想,每个人都有值得骄傲的方面,有人善说,有人善写;有人虽现代汉语不及格,但古代诗文功底深厚。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没有真正的差生。通过比较各种、各类考试成绩,我发现,不管是学生个人,还是班级、学校、各城区之间,成绩差距最小的的学科就是语文。“语文无差生”是理念,更是信念,是我们教好语文和学好语文的动力。

上一篇:浅论中学语文说明文教学方法 下一篇:试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学生职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