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字母词与英汉语码混用的异同

时间:2022-09-09 08:29:44

试析字母词与英汉语码混用的异同

【摘要】字母词与汉英语码混用作为两种新兴的语言表达现象,二者有很多共同之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将以网络流行词“hold住”的分析为例,拟从二者的概念、生成渠道、构词特点、认知理据、社会各界的态度等方面着手,比较二者的异同。

【关键词】字母词;语码混用;流行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字母词是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希腊字母等西文字母构成的或由它们与符号、数字或汉字混合构成的词。字母词既包括外来词,也包括国内社会利用西文字母创造的词。语码混用是指以一种语码为主,再夹杂其他语码的语言现象,而汉英语码混用,即是在汉语词汇或词组中夹杂一些英语词汇或词组的语言表述[1]。网络流行语“hold住”作为新兴词的代表,究竟是属于字母词还是汉英语码混用值得深究。

二、字母词与英汉语码混用的异同比较

1.从概念和定义比较

“hold住”由一个英文单词“hold”加上汉字“住”组成,符合字母词的基本概念,即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希腊字母等西文字母构成的或由它们与符号、数字或汉字混合构成,也符合英汉语码混用的基本概念,即在汉语词汇或词组中夹杂一些英语词汇或词组的语言表述[2]。故单从概念无法判断“hold住”属于字母词还是英汉语码混用。

2.从生成渠道比较

流行短语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汉语词汇自身内在的变动活跃性;另一方面则是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现等外在因素的改变使然[3]。总体来说,“hold住”的产生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外来词和汉语杂糅

“hold”在英语中,有拿、抱、握住、控制住等意思。“hold住”其实等于英语“hold”的意思,就是指面对各种状况都要保持住、坚持住,充满自信,从容应对一切。一方面是网络词语本身的规律,即它产生的无厘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加个“住”字,词语本身立足很稳,仍在受汉语的内部规律支配。这种用杂糅方式产生的短语在我们的平常用语中也占了一部分,如IC卡、B超、AA制、三K党、T恤、IT人才。这些都属于字母词生成的方式,这些词语也都是常见的字母词。比较而言,汉英语码混用在脱离语境的状态下一般运用较少,不可单独使用。

②方言的影响

一些方言(如江淮方言)的影响,在普通话中,也有类似“hold住”的语言出现。“吃住”是“吃得消”、“可以承受”之意,意即“hold住”。但是“hold住”作为网络流行语,它的使用范围要比“吃住”广泛得多。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hold住”更偏向于字母词。

3.从构词特点比较

“hold住”由一个英语语素(hold)加上一个汉语语素(住)构成,也就是说,“hold住”一词是一个典型的“英语语素+汉语语素”的词。

首先,对于英语语素“hold”,本词不但借用了其读音,也借用了其书写形式,即直接采用它的英语原文。其次,“hold住”一词中的汉语语素“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字母词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词,是不能再分的语素,但是“hold住”还可以分为两个独立的语素,应该算作短语,而不是词。英汉语码混用现象正是要求多个语素的混搭,“hold住”刚好符合条件。

从以上分析来看,“hold住”更偏向于汉英语码混用。

4.从认知理据比较

①语言的经济分析,即表达者用最简单的话,让接受者最精确地理解自己表述的含义,这是“hold住”产生并流行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②求新求异。流行语实际上是人们根据当时言语交际的具体情况进行创造性使用的语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流行语是时展的晴雨表,具有“直接”、“形象”等特点。“hold住”就是利用了人们的这个心理。

③大众传媒。“hold住”虽然兴起于网络,但就影响的广度而言,却是覆盖传统媒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都对这个词的流行起到推动作用。

5.从社会各界的态度比较

对于字母词语的流行,有的人持欢迎态度,认为这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字母词语的产生符合时代的要求,是大势所趋。

“hold住”的流行趋势已经无法阻挡,无论是商场、警示标语甚至是考场的黑板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虽然有人担心这类网络流行语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但事实证明,网络流行词也在不停地进步发展。

从上面分析来看,无法判断“hold住”属于二者中的哪一个。

结语

从以上分析综合来看,“hold住”虽然具有一些字母词所具有的特征,但还是应该属于英汉语码的混用现象。字母词与英汉语码混用确实存在很多相同点,但在很多具体的方面存在不同,我们要判断一个词是属于字母词还是英汉语码混用,要考虑诸多方面的问题,从多角度比较判断。

参考文献

[1]曹习林.从字母引入看汉语的缺陷和发展[J].香港:语文建设通讯,2000(64).

[2]李小华.试论汉语字母词形成的原因[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5):6-8.

[3]赵湘.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6):10-12.

上一篇:优化阅读教学 体现学生自主 下一篇:浅谈激励机制在学校管理中的新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