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声乐演唱的形式

时间:2022-09-09 08:27:55

谈声乐演唱的形式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目前在国内声乐界正处“三足鼎力”之势。为了使广大声乐爱好者对这三种唱法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此谈谈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起源和特点。

一、美声唱法

1.美声唱法的起源。

美声唱法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起来的,从文艺复兴以后逐步形成美声唱法。当时的西方音乐更多是建立在多声部教堂音乐、复调音乐基础上,唱法本身脱离不了宗教音乐的影响。男女唱法一样,只是声部不一样,高低不一样。最初的歌剧以阉人代替女声来唱,由女中音代替男青年来唱。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一些情感激烈的戏剧性唱段,阉人的歌唱满足不了表达剧情激烈发展的需要。于是歌唱家们努力探索、钻研、改进自己的唱法,以适应剧情的需要,这样就产生了今天表现力丰富多彩的美声唱法。我们今天的唱法,包括欧洲的歌剧、音乐会、清唱剧等舞台上常用的唱法,我们统称之为美声唱法。

2.美声唱法的特点。

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这种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响特色。如:①音域宽广。美声唱法的一般歌者都能唱到两个八度,尤其是花腔女高音和一些歌唱家都能唱到两个半八度,甚至能达到三个八度。②音色优美,音质统一。美声唱法的音色优美,音质统一的奥秘是科学地运用声带的振动频率。用意识和母音变化及咽部管状的调节,有利地控制声带频率的振动机能,并充分发挥声带优美的音色及音质上下统一,这对声乐发声有很大的用处。③气息通畅,声音连贯。美声学派的歌唱气息是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是目前世界上无论是唱歌还是唱戏运用气息中一种最科学的呼吸法。④充分运用人体的共鸣腔体。美声唱法科学地运用人体的共鸣腔体,充分地使用人体的胸腔共鸣、喉咽腔共鸣、口咽腔共鸣、鼻咽腔共鸣、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和头腔共鸣。⑤独特的咬字。美声学派的咬字是在牙关和嘴角上,不是在嘴皮上;而母音的变化是在声带上,形成在咽腔里。这是一个独特的咬字法。⑥声音有韧性、有伸缩性。美声唱法由于要求在歌唱时,无论强弱音都要唱在气息的流动上和声带上。所以,音量转弱时不是空虚无力,气流保持集中,横隔膜肌肉群强有力的控制,声带变薄变小,而更明显听到一个具有很强穿透力的声音。

二、民族唱法

1.民族唱法的起源。

民族唱法是由我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喜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民族唱法包括我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在这里就区别于美声唱法,我们主要谈一下民族新唱法。

民族新唱法主要是在继承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了美声唱法的特点,经过不断实践,不断地总结出来的一种完美的唱法。这种唱法既有民族唱法的优点,例如咬字、吐字清晰,声音甜美,气息灵活;又有美声唱法的声区统一,音域宽广,真假声结合的特点。这种唱法使民歌歌唱者的唱龄延长。同时,这种唱法能自如地演唱民族歌剧的大段唱腔,是我国优秀声乐教育者多年研究努力的可喜成果。

2.民族唱法的特点。

民族唱法的特点是,口咽腔的着力点比较靠前,口腔喷弹力较大;以口腔共鸣为主也掺入头腔共鸣;咬字发音的因素转换较慢,棱角较大,声音走向横竖相当,声音点面合适,字声融洽;声音色调明亮,声音个性强,以味为主,手法变换多样;音色甜、脆、直、润、水;气息运用灵活;以真声为主,音调多高亢。

三、通俗唱法

1.通俗唱法的起源。

通俗唱法在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的,它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通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已受到我国民众的普遍欢迎。通俗唱法也可称为流行唱法,具有通俗性、自娱性等艺术特色,擅长抒发以个人为主体的内心情感。一般说来,其演唱注重掌握语言的韵律,讲究吐词、咬字的清晰、委婉,并在演唱中经常运用轻声、气声以及颤音、滑音、音色变化等装饰性技法。通俗唱法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发声训练体系。通俗唱法是借助音响扩大效果,以闪耀变化的舞台美术灯光渲染气氛,用各异的演唱方法,集舞蹈表演、伴唱、伴舞,电声乐器伴奏,集说唱于一体的演唱艺术。中国的通俗歌曲,因国情和民族文化、民族素质所决定,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共有的特征通俗性、流行性、民族的继承性,始终不曾改变。

2.通俗唱法的特点。

声音的主要特点是完全用真声歌唱,接近生活语言。演唱风格有轻柔自然的;有高亢强劲的;有民谣风格的;有摇滚乐式的;有说唱叙事式的;有队列进行曲式的;有艺术歌曲形式的。是世界性最广、感染性最强、普及性最大的一种演唱方法。

上一篇:论一本内容厚实的曹禺研究年刊 下一篇:情节处理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