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队伍

时间:2022-09-09 08:14:37

如何建设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队伍

【摘要】自西气东输始建以来,国内的长输管道事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建设高峰。作为现场施工中坚力量的施工机组,由经过无数大战、苦战考验,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员工构成逐渐转化为以80、90后年轻人和市场化用工为主的新型机组。受劳动强度、作业环境、薪酬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精神的队伍越来越少。本文从机组长、机组员工、集体荣誉感几方面阐述如何打造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队伍。

【关键词】建设;优良传统;队伍

自2000年西气东输一线始建以来,国内的长输管道事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建设高峰。每一个作为现场施工中坚力量的施工机组,在历经10余年的管道施工中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以七八十年代参加工作的;经过无数大战、苦战考验的;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员工构成的施工机组,逐渐转化为以80、90后年轻人和市场化用工为主的新机组。虽然年轻人富有朝气,但众所周知长输管道建设是一项极其艰苦的野外施工作业,其作业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社会依托差、需要员工常年抛家舍业奋战在野外一线,且原来我们引以为傲的薪酬、福利,现在与地方企业相比也无明显优势,加之住房、结婚、生子、赡养老人等一系列巨大的生活消费压力。导致了部分机组人员主观上回避薪酬低、劳动强度大的项目,想方设法去薪酬较高的项目。即使到了薪酬低的项目部也是出工不出力。如何扭转这种现状,打造一支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精神的队伍,是摆在每一机组长面前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机组长必须强势

俗话说一群狮子领导的绵羊可以战胜一群绵羊领导的狮子。作为机组的领头人,机组长必须强势。所谓强势就是指机组长必须敢于担当、言出必行、令行禁止,在机组中有着绝对的威信。首先强势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工程的熟悉程度上,机组长必须充分了解机组的各项施工任务,明白每到工序、每个环节的质量要求,熟知完成任何一项施工任务所需要得人员、设备配置,以及每一工序所需要的时间;不客气的说:只要看一眼施工现场就能明白操作人员是否正常工作、还是出工不出力。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的安排各项施工任务,才能底气十足的指出施工中的不足、才能取信于机组。其次强势的立足点在于敢于担当,在施工中充分维护本机组的荣誉。机组长作为机组的代表不但要对项目不合理的施工安排勇于说不,还要结合机组自身能力勇于向项目部请战。最后强势的前提是严格要求自己;一个机组长做人必须要实在,说话办事钉是钉、铆是铆,这样才能取信于人。只有好的人品作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有硬气。工作时一定要脚踏实地,各项工作均要从机组实际出发。作为机组长对工作一定要充满热情,以积极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不能说为赶抢进度,而对工作敷衍了事,欺上瞒下。在机组施工中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要以身作则,不能因是机组长而享有特权。特别是在施工难点、危险点施工时,作为机组的负责人一定要现场指挥。

二、要求机组人员干好本职工作

机组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种是熟练工种,工作中没有成就感,不能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真正上升为一种事业去干,而仅仅当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不愿意踏踏实实的去做事,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投机取巧、一心想着混个管理岗。殊不知我们现场的每一个工种技术含量都是相当高的。以挖掘机操作手为例,会开和开好有着天壤之别,挖沟是挖掘机操作手的基本技能,同样地段、同样机型、同样的成沟尺寸、同样的工作时间,会干的能挖200米,干好的能挖400米,这就是区别。所以作为机组长必须要求每一个机组成员,从心底里想着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必要时以硬性指标为考核标准,适当的进行人员淘汰。

三、营造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就是机组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这个集体不可缺少的一员,都自觉的为机组尽义务、做贡献、争荣誉。只有机组的每个人都有了集体荣誉感。机组上下才能为了一个目标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要培养集体荣誉感首先要让机组的每个人对机组有深刻的认识,熟知这个机组的工作作风,明确个人工作的意义不仅是养家糊口,更为主要的是为了一种我们这个机组特有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而努力。其次就是机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每一项工作都不是单独一个人能完成的。必须机组内的人相互配合、互相帮助才能完成。有过配合或合作后才能形成信任,才能激发集体荣誉感。在工作中大家通过不断地配合与合作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特别是在大型穿越、攻鉴克难等高强度作业时,更能激发大家相互信任、团结一致,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集体荣誉感。只有有了集体荣誉感才能在关键时刻不计个人得失,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奉献。

综上,要想打造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队伍,关键在于有一个强势的机组长,可以合理的引导机组成员干好本职工作。机组的每位成员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龚国军.中国海油——“十佳”班组促“三基”[J].中国石油企业,2007(07).

[2]孙艳莉.海油模式成就“最佳”[J].中国石油石化,2009(21).

[3]林伦.找准发展结合点——访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J].中国石油企业,2004(07).

[4]袁燕燕.油田企业网中的安全隐患及解决方案[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05).

[5]张彦甫.基本、基石、基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制度体系化建设纪实(上篇)[J].中国石油企业,2010(04).

[6].蔡乾忠.中国海域海相中生代油气[J].海洋地质动态,2003(08).

作者简介

王东岳 性别,男 籍贯,天津 出生年月,19780521 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采油服务分公司,职称: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上一篇:电力安全的建设现状以及改善措施 下一篇:浅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