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助产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9-09 07:36:16

产科助产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摘要】助产士在每天的工作中接触着各种生物、化学、物理等危险因素,属于医院中的高危人群。只有充分认识到助产工作的高度职业风险性,积极采取安全应对措施,才能有效保护助产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更好的保护母婴的安全。

【关键词】助产;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1-0148-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助产士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而助产士作为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专业护理的人群,是一个任务重、风险高、压力大的职业。加上产房环境的特殊性,助产人员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以及防护措施不够等均可使其发生职业性损伤,因此,加强助产士对自身的重视程度,做好职业危害的防护,对维护助产人员自身的健康和保证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针对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探讨。

1助产人员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1心理因素: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对分娩时的医疗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助产士大多处于一种紧张而繁重的工作状态中,加之由于助产工作的高密度高强度,引起的生物钟紊乱,极易造成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再有产妇和家属极易将自己的某些不良情绪带给医务人员。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助产人员的身心健康。另外,助产士的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低、还会遇到来自社会及家庭各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些因素都会使助产士产生疲惫感和职业倦怠感。

1.2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因素。我国是乙肝高发国,而艾滋病的流行、性传播疾病也进入快速增长期,这些都对助产士产生潜在的危险。其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高,一次即可感染[1]。另外由于产科工作的特殊性,助产士在进行各种操作时,经常要与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羊水、血液和各种分泌物,可造成意外损伤而引起感染。还有产妇阴道分泌物中的真菌、淋球菌、滴虫等都有可能传染助产士。

1.3化学因素: 产科环境中,助产人员经常暴露于各种化学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而产生的消毒因子之中,可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这些用于医院的空气和医疗器械的消毒的各种消毒剂均易挥发,病房中同时存在着各种有害气体,由于产房的环境相对封闭,空气流动性较差,空气中消毒剂对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黏膜具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以引起皮炎、结膜炎、鼻炎等,严重者可能导致各种器官的恶变。

1.4物理因素: 有调查表明,医护人员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的发生率为8.4%。而助产士常见的职业病有颈椎病、肩周炎、静脉曲张等。这是由于工作中不合理的用力,造成脊柱、关节的损伤,接生及缝合会阴伤口时长期处于侧屈更易造成脊柱及腰骶部损伤,另外工作时需长时间的站立,频繁地走动,容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等。

1.5社会因素: 随着产科服务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助产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母婴安全的高度关注、对突发问题的紧急处理等要求助产士除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来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承受来自患者及家属、医院和社会的各方面压力。而各种制度建立和执行,是预防职业风险和降低职业安全损失的重要措施,但是制度的缺失或者不健全,将使助产人员承担更多的风险,并对被损伤者造成严重的的身心伤害。

2预防措施

2.1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助产人员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风医德,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在生活中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定期进行体检。医院可定期开展心理学知识讲座,指导助产人员掌握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适时地组织各项娱乐活动,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并使其充分了解职业感染的危害性,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程,同时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正确对待工作中感染的发生。

2.2生物危害因素的防护: 完善的防护措施可以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助产人员自觉做好预防性的防护措施,实行标准性预防,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凡可能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均必须采取标准预防[2]。接生时佩戴双层口罩、穿防水的隔离衣,必要时使用眼罩,接触血液、体液时一定要戴手套,操作前后及时洗手、消毒。尽量避免手与锐器的直接接触,注射器用后不可回套针帽,刀、针应放在弯盘内。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暴露源及紧急处置情况进行风险评估,提出风险干预措施[3],建立档案进行跟踪随访。

2.3化学因素的防护: 严格掌控消毒时间和使用浓度,改善室内通风透气设施设备,减少化学试剂的吸人量,对产房进行定期通风换气,使室内有害因子尽快下降到正常水平;改善个人防护装备,优化工作流程,尽量减少暴露机会,降低暴露水平。产房用臭氧或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时,尽量安排在人员少的时间进行,并严禁工作人员频繁进出,以免臭氧散发。地面如果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应立即用消毒液擦去,防止被工作人员带至其他地方。

2.4物理因素的防护: 助产人员操作时,采取各种省力自然的姿势,降低重心,扩大支持面,增强身体平衡稳定;搬运患者及物品时,科学合理用力,减轻疲劳。工作中尽量避免站立、走动的等各种强制,克服强制带来的危害。休息时抬高下肢,以利血液回流,减少静脉曲张发生。

2.5社会因素的防护: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谐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院应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职业风险管理制度、职业暴露防范制度以及暴露补救制度,切实执行相关规定,并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并且不定期检查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还要定期为工作人员进行职业体检,及时了解职业伤害程度。

3小结

产房作为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助产人员已成为职业危害中最危险的人群之一。因此做好职业危险防护工作,积极改善工作条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落实各项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关注助产士的身心健康与心理调节,从而更好地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蔬萍等.职业性HIV不容忽视[J].中华护理杂志,1998,11(33):673.

[2]李映兰.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98-200.

[3]吴安华等.护士面临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525-526.

上一篇:治疗小儿外感咳嗽之理法方药要决 下一篇:股票市场进入板块分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