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桃姐》

时间:2022-09-09 06:56:44

[摘要] 许鞍华导演的《桃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回归朴实的作品之中,导演用一种客观,冷静的手法给予观者别样的心灵震撼,平凡中的幸福才最让人感动,而真正的感动不需要煽情。

[关键词] 《桃姐》 温情平凡爱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9.016

随意打开搜索引擎,有关感动的搜索结果有惊人的100,000,000条之多,什么是感动?词条中的解释是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然而在现今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在钢筋水泥的包裹之下,那些生活在内心深处的感动即使蠢蠢欲动,也逐渐被人们淡漠的面具以及随处可见的虚伪而消弭殆尽。

那么,选择去电影院观看《桃姐》似乎真是为心灵注入一汪清泉。洗涤了思想,净化了心灵,醍醐灌顶。一般来说,活过半辈子的人,不论经历如何,不论平庸还是伟大,大都会有那么一点真切的生活经验,一点属于自己独到的见解。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没想过要把它写下来,那些细丝缜密的感动,那些振动心灵的瞬间,时过境迁,就此湮没在了烦琐的生活之中。那么许鞍华导演的《桃姐》,你非看不可。

在没看影片之前,一直被灌输这部片子是又一部催泪大戏。观影之前,准备纸巾,成了每个观影人的必备工具,我也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以为他不过是白酒,喝入嗓中,呛得人止不住流泪,痛彻心扉,煽情的桥段甚至会时不时的敲我一下。然则当故事缓缓道来,我才发现它是红酒,初入口中,云淡风轻,渐入佳境,才觉内心五味杂陈,那种隐忍的感动,抽丝剥茧般的折磨着我,才明白感而不伤才是真正的感动。

是因为许鞍华导演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她过于冷静自持吗?还是她刻意用这种冷静,克制的方式来表达人近老态的些许无奈和淡然?这种简单的温情,平凡的感动,用不煽情,不催泪的讲述,却给了我内心最最尖锐的一击。高明的感动不需要煽情。导演似乎在告诉我们:生与死亦或是离别,都是大事,可是那又怎么样?它不由我们支配。比起自然界的力量,我们这些人又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不值一提!

仔细梳理下剧情,才发现电影展现给我们的都是小悲情,却又那么客观,不褒不贬。仿佛我们就是站在故事里的看客,不参与,却不错过任何细枝末节。正如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一样——A Simple Life 。越是平凡,越能引起观者的共鸣,越是裸的直刺内心,毫无预料。影片从桃姐中风住进养老院开始渐入佳境,而她和少爷罗杰的主仆情谊似乎也从此逐渐发生改变。也是在这里,桃姐的生命开始走向枯萎,养老院就是众生相:在养老院最先和桃姐说话的老婆婆,似乎有那么点重男轻女的意味,过年不愿意回女儿家,一心等着儿子,而讽刺的是,儿子连生活费都不愿意给母亲,甚至在母亲去世之时,也只有女儿在收拾遗物时痛哭流涕,儿子自始至终都未露一面。长期洗肾的梅姑,年纪轻轻就住进养老院,反而是年迈的母亲要来养老院看她;老来的基叔,即使是隔三差五的问养老院的人借钱,也是有隐隐的无奈和悲凉,还有吃饭会漏嘴的老伯伯,还有自持甚高的退休老师,以及养老院看护过年还留在养老院却绝口不提自己的父母。这些人展现的种种小事,却淡淡的现出人之将老,不过是悲欢离合,新生和死亡的轮回更替。桃姐都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也许只有到了桃姐这把年纪和境遇,才能如此参透生命吧。

她懂得基叔的老来寻欢不过是挣扎,那句:“让他去找吧,都这把年纪了,他还能找几回……” 透出了多少生的无奈与悲凉。

她懂得人的生死都有定数,于是她坦然而些许幽默的说:“我不怕,半截身子都在土里了,人的命,天注定。神会给我们安排的吧? ”

电影中有几个场景很是让我感动,记忆犹新。

罗杰和小学同学一起品尝桃姐在住院之前做的牛舌,一边回忆桃姐在他们幼年时期的照顾,那种超越几十年主仆情的温暖,似乎就像是家中一个熟识的亲人,在温情中淡淡的微笑。

罗杰带着桃姐去参加首映式的情节中,桃姐拿出了自己多年未穿的衣服,悉心打扮,他们相互调侃,互称彼此为帅哥,美女,那种默契的温情流淌期间,浪漫至极。他们手牵手,肩并肩漫步在回家的路上,平淡而深刻,流淌过我的内心,暖暖的,却又透着微微的痛。

罗杰推着已经瘫痪在轮椅上的桃姐,在路上一边转圈一边开心的向前跑,桃姐虽已无法动弹,却依旧吐字不清的兴奋地叫着:“快点,再快点。”那像母子之间的交流,那融洽的肢体语言,某一刻,我内心柔软的被触了一下,泪水倾泻。

在桃姐快要离世前,罗杰和神父站在床边的那席幽默的对话,或者本来这将是影片一处绝佳的催泪点,但是导演就是这么隐忍的一笔带过,用玩笑的方式淡化了观众直视死亡的恐惧。

神父:“ 《圣经》上说了,天下万物都有定时,哭有时,笑有时,生有时,死有时。”

罗杰:“血管手术有时,胆囊手术有时。”(笑)

桃姐:“吃奶嘴有时,进棺材有时。”(笑)

神父:“人生最甜蜜的欢乐,都是忧伤的果实,人生最纯美的东西,都是从苦难中得来的,我们要亲身经历艰难,然后才懂得怎样去安慰别人。”

于是我想起,张爱玲曾经说过:“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失望。因为有爱,才会有期待,所以纵使失望,也是一种幸福,虽然这种幸福有点痛。”在这个有些灰暗的影片基调中,我们却看到了温情的光亮。它唤醒了我们心中的温情,别以为爱始终在那里,当岁月的风沙吹散了我们原有的亲情和爱,才发觉我们早已把遗憾紧紧地握在手心里。观影《桃姐》,它代表的是一种亲情,却又是一种并非血缘超越血缘的亲情。它告诉我们,温情,平凡才是真正的幸福。纵然生命中有着这样那样的失望,可是因为有爱,我们对于生命有了期待,因为有爱,才会在痛中感受幸福。

上一篇:谁在说•怎么说•说什么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美学视野里的电影《金陵十三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