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的艺术表现与处理

时间:2022-09-09 06:09:27

歌曲的艺术表现与处理

[摘要]声乐,即歌唱艺术,正日趋为普通人关注。可以肯定地说:如今渴望学好歌唱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得多。歌唱者正确的思想方法、综合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艺术修养、丰富的生活体验、精湛的演唱技巧与表现力,是进行艺术表现与处理的保证。同时,歌唱者还要继承和借鉴前人的艺术成果。在此基础上,歌唱者透过作品的歌词内容和音乐特点,深入挖掘作品深层的含义,进而发挥歌唱者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性,并充分运用各种歌唱的技术手段与表现手法,把无声的音符变为有声有情的立体音响,将谱面的作品变成生动的音乐形象,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作品的内容与情感,更生动地塑造作品的人物形象,更准确地表现作品的风格特点,更真实地描绘作品的意境,把作品所描写的生活、思想、感情展现在听众眼前,使其身临其境,从而强烈地感染观众。这就是本文所论述的歌唱者对歌曲艺术表现处理的重要原则。

[关键词]歌曲;艺术表现;原则;手法;手段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173-2

一、歌曲艺术表现的一般原则

(一)熟悉了解作品

要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熟悉它、了解它,将它唱准确。要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感情,其一要对作品的歌词内容与音乐特点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与词曲作者的生平、思想感情、生活经历和艺术风格及其表现手法做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正确地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思想内涵与情感。其二要熟读作品的曲谱,从而准确地掌握作品的音准、节奏、节拍、换气以及乐谱中的各种标记符号等。其三要深入地分析研究作品的音乐体裁、表现方式、音调特点、曲式结构、钢琴伴奏等,从而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其四要以作品为依据,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演唱身份和演唱意境。

(二)准确地塑造歌曲作品的人物形象

首先要较全面地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背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与情感,从而对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的时代、民族与个性特征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准确地体现出来。其次要仔细地分析研究词曲作者使用什么音乐和语言描绘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从而对作品中描绘的人物形象的性格、气质、思想、感情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地体现出来。最后,演唱者要以作品为依据,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艺术的再现,从而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具体、更典型,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完美地体现出来。

二、歌曲艺术处理的一般手段

(一)注意歌曲的调式调性

曲作者对调式调性的运用直接影响歌曲的基本情绪。我们要正确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对这方面就应引起注意。一般来说,大调式的歌曲常表现雄壮明朗或喜悦自信的情绪;而小调式的歌曲常表现柔和、忧伤或暗淡、悲哀的情绪。当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同于这一规律的特殊情况。总之,调式调性可作为我们分析作品的主要参考内容之一。

(二)充分运用咬字吐字的技巧

由于歌曲的风格各不相同,在演唱时的咬字吐字也应各有特色。通常在演唱激昂有力的歌曲时,咬字应结实有力;演唱节奏欢快、情绪热烈的歌曲时,吐字要轻快、敏捷,又要出口分明,字字清晰,不能拖泥带水;而演唱委婉、深情的歌曲时,咬字则应柔和、连贯;等等。我国的汉字是属单音节体系,从明代起根据汉字的这一特点,将每个字分成字头、字腹、字尾。

字头――辅音(声母)要咬清。字头是字的起音,一般都是辅音,辅音是不能延长的,因此要咬得敏捷利索,短而有力。

字腹――元音(韵母)要吐正。字腹就是元音,元音是字的发声和延长的部分,因此要发得流畅圆润、丰满而富有色彩。

字尾――归韵收声要收准。字尾有以元音结束的,也有以辅音结束的,不论结束在什么音上,字尾都要收得轻巧准确,要归得恰到好处,同时收声仍然要保持在高位置上。

三、歌曲情感表达的一般手段

(一)掌握好歌曲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作品的形象和情绪的重要表现手段。歌曲的节奏赋予曲调鲜明的性格,蕴藏着丰富的表现力,不同的节奏具有不同的音乐形象和不同的音乐表现力,以下主要的两种节奏关系值得注意:

快慢关系:唱快速的曲子,内心应该有稳定的节奏感,要做到快而不乱,注意旋律的相对稳定连贯。如果一拍紧一拍地往前赶,势必乱了套,以致于破坏全曲的节奏。而唱慢的曲子,应强调流动感,要做到慢而不滞,否则沉重呆板,就会失去丰富的表现力。

强弱关系:歌曲中的强音往往是为表达作品的强烈感情而设置的,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不要将强音理解为喊叫,好的强音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唱出来的。不过强音在歌曲中往往只是少数需表达强烈感情的几个音,大多数只需用中等音量,有些则需用弱的声音来唱。而弱音往往比强音更难唱,因为唱弱音时气息的控制比唱强音时难度更高。唱弱音,并不意味着声音的位置可以随着音量的减小而降低,相反,弱音的高位置比强音的高位置难度更大。然而在表达强烈的感情时,有时弱音的效果比强音更深刻、更感人。

(二)充分发挥歌曲力度的变化与对比

力度是音乐中音响的强弱程度与变化。歌曲中的力度与歌曲的内容和感情有密切的关系,是演唱者表达情感和塑造音乐形象的有力手段。在演唱中运用声音力度的变化,能塑造各种不同的音乐形象,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与情感。一般表现强烈的情绪时,多用较强的声音;表现温柔的情绪时,多用较弱的声音,但有时用弱音表现强烈的感情往往比强音更生动、更感人、更深刻。

例如《嘉陵江上》是一首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佳作,歌曲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必胜信念。在歌曲的第二段中“我必须回去……”至结尾表明了从mf-f-ff的力度变化。在演唱时,充分地运用声音与情绪表现出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变化与对比,不断使激奋的情绪递增,将歌曲推向高潮,而且以强烈的感情抒发出收复失地的决心。

(三)运用歌曲语言的语调、语气、语势

歌唱语言的语调、语气、语势能表达各种不同而细微的思想感情,是演唱者直接表现歌曲内容的手段和处理歌唱语言的手法。在歌唱中通过歌唱语言中强调的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急徐、顿挫断连,将歌曲的情绪与感情表现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进而增强歌唱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如《铁蹄下的歌女=》中“谁甘心做人的奴隶?谁愿意让乡土沦丧?”这两句中的“谁”是应加以强调的重音,而且作曲家为了强调它,在音乐上都做了处理,如第一句的“谁”字上标记了“f”的力度记号,第二句的“谁”字的曲调前安排了休止符,因此在演唱时要强调和加重“谁”的语调语气,以抒发旧中国歌女内心的悲愤情感。

(四)熟悉歌曲的伴奏

声乐作品是歌词、旋律、伴奏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统一的音乐形象。歌曲伴奏对歌曲的音乐形象和意境、气氛、

情节、情绪、情感给予了刻画、渲染、烘托、补充和丰富,从而加深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在演唱中伴奏与歌唱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塑造和表现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

如舒伯特的《鳟鱼》,采用了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以轻快、活泼的情调,塑造了天真可爱的鳟鱼在清澈的河水中嬉游的形象,而这个形象在歌曲的旋律中并未出现,但它从歌曲的前奏到尾奏贯穿始终,并与歌曲中渔夫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使歌者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到歌曲所揭示的善良与单纯往往被狡诈与邪恶所害的寓意,表达作者对鳟鱼的命运的无限同情与惋惜的感情。

(五)充分运用和发挥“渐变”

“渐变”即渐强、渐弱、渐快、渐慢,是歌曲变化力度和变化速度的标记,也是演唱者表现丰富的内涵和细微的感情变化的手法。在演唱中感情发展变化的自然合理,不同感情交替转换的完美统一,都需要依靠“渐变”的演唱技巧去处理与表现。

如《口昌支山歌给党听》是一首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的抒情歌曲。曲作者在歌曲的第三乐段中就运用了大量的渐强、渐弱去再现第一乐段的主题。演唱者在演唱时只要充分发挥渐强、渐弱的表现力,就能表达出主人公对党深厚真挚的感激之情。

(六)歌唱的关键在于情真意深

要把歌唱好,关键还是要以情带声,情真本身就有美感,这样才能使听众受到感染。再好的声音,缺少了真实的情感,歌声也是苍白无力的。在这个问题上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种是由于演唱者对歌曲不作分析研究,根本不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将歌唱得像背书或报流水账一样平淡无味。试想演唱者本身都没有为歌曲所感动,又怎能感动别人呢?这样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很难感人肺腑。另一种是虚饰浮夸、做作的演唱,过分地表达歌曲的感情。有些人是因为想唱好的心情过于迫切,结果适得其反;有些演唱者往往不考虑如何真实地表现作品本身,而是只想着表现自己。这样唱无疑会歪曲原作品,经不起艺术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的考验。第三种是演唱者对作品理解和表现有误。明明是悲愤哀怒的歌曲,歌唱者的脸部表情或语气声音却是高兴的,而遇到激动、兴奋的歌曲,他又会麻木不仁、默然置之。只有真正地了解歌曲作品,并深入地分析、理解歌曲作品,才能在演唱中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塑造歌曲的艺术形象,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从而完美地表现作品,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2](英)西德尼・哈里森著,蔡梦译.通向音乐之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徐小懿等.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上一篇: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纯净”建筑实践 下一篇:浅谈钢琴演奏中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