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观视角下的外生型产业集群升级机理研究

时间:2022-09-09 05:08:56

系统观视角下的外生型产业集群升级机理研究

[摘要]目前对集群升级的研究多从单个角度来考量,缺乏一个系统的视角和整合性框架。全球价值链的相关文献大多重视外部联系而忽视集群内部网络的构建,地方集群的文献重视集群内部网络而较少关注外部联系。事实上,产业集群的升级是内治外功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从系统观的视角,选取大岭山家具集群升级作为案例研究,详细分析了家具集群中核心企业的主动升级、集群系统结构的优化升级、集群通过与外界的联系获取升级所需资源和市场等三个层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提高集群系统的自组织能力,从单纯的竞争导向转变为竞合互动。促进集群内知识分享以实现升级;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是外生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系统观视角 外生型产业集群 大岭山家具 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1)08-0064-07

一、引言

近些年来,基于区位优势和先发体制优势而成长起来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三大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是我国面对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过程中承接能力最强、转移效率最高的地区,也是加速我国经济的阶梯式发展的动力源地区。但同时这种依靠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或分包形式形成的、以出口为导向的外生型产业集群发展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和隐患。一是集群企业大多以OEM形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制造环节,以牺牲自身资源、能源、环境,以劳动者低廉的价格、恶劣的劳动条件为代价;二是出口产品大都处在价值链低端,缺乏关键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没有自己的品牌,利润十分微薄。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出口需求的骤减,地方集群的一些企业出现了倒闭或外迁,同时,很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些曾经支撑地方经济腾飞的产业集群,如今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势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瓶颈。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出口导向的外生型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亟需和紧迫。

二、相关文献回顾

(一)关于集群升级研究的两种视角

1、全球价值链的视角,、

Kaplinsky&Morris(2001)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研究集群的升级,认为集群升级主要有四种类型: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Gereffi通过对成衣市场的研究,发现东亚国家的成衣生产商集群升级的轨迹是从贴牌生产(OEM),发展到自我设计、贴牌生产(ODM),最后进入自我品牌生产(OBM)。这种路径与国内学者毛蕴诗的研究结果基本是一致的。Humphrey和Schmitz认为,全球价值链中产业集群的升级绩效因其嵌入的价值链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嵌入准科层链对集群的产品和工艺升级非常有利,但限制功能升级;基于市场关系的价值链给集群提供了更多功能升级的空间,并能带来适度的产品和工艺升级。

2、集群内部视角

由于集群中企业的地理邻近性与组织接近性,企业、机构之间会形成较强的网络关系,这种社会网络联系是知识流动的主要通道,有利于集群中知识溢出的传递。一些学者提出的“弱联结”、“根植性”、“社会资本”的概念成为许多学者研究集群的工具。社会资本以网络成员之间的网络关系为基础,既包括网络本身,也包括网络中流动的资源。在国内,大部分学者认同产业集群的快速升级主要是由于地理的邻近性及企业间的本地社会资本增进了信任和联系,促进了信息和知识的流动,有利于隐含知识和敏感信息的传播:产业集群升级的动力来自知识流动和本地知识溢出,但同时还受到群内企业学习能力的影响。

(二)系统观视角的集群研究

根据系统科学理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经特定关系组成,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具有整体功能的有机整体。或者说,不是要素的简单加总构成系统,而是通过要素之间的联动生成系统,、以创新系统为例,Lundvall(1992)指出,创新系统是一种社会系统,更是动态系统,这种系统的特征是存在各种正反馈和再生产过程、系统的发展是知识的生产和转移到新产品中的复杂过程。

从系统论的视角研究集群升级的文献并不多见。Bell&Albu(1999)认为产业集群应该更注意知识系统,而不是生产系统,知识系统中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过程的知识积累能导致升级。毛蕴诗、周燕(2002)从系统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美国硅谷高科技企业的高速成长机理,认为硅谷是由大学与科研机构、风险资本机构、综合服务机构、人才库、创业精神和创业板市场构成的一个特殊生态系统。正是凭靠这样的生态有机体,系统中的各个环境要素在特有机制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孕育出高速成长的技术企业。

(三)已有文献述评及本文的研究视角

目前研究的局限表现在:对集群升级的研究较多从单个角度来考量,缺乏一个系统的视角和整合性框架。全球价值链的相关文献重视外部联系而忽视集群内部网络的构建,地方集群的文献重视集群内部网络而较少关注外部联系。而且,学者们研究较多的是区域创新系统,而较少将集群或科技园区作为一个功能完整的系统并研究其升级问题。本研究将系统观的理论与集群升级结合起来研究,试图得到一个更全面完整的系统性分析框架,如图1所不。

从这个框架出发,本研究认为,集群的升级就是系统的升级,具体可表现为三个层次:(1)系统要素的升级。主要包括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自身的升级;(2)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要素结构的优化。即核心企业与其他企业、科研机构、公共服务机构治理关系的优化和相互信任的增强等;系统内创新氛围的形成与提升:(3)集群系统与外界环境的良性互动引致的升级。包括从系统外获得集群升级所需的技术知识、关键设备和原料:集群生产和改进产品并销售到系统外的国内国际市场实现升级。本文下节的案例研究也将依据这个框架展开。

三、大岭山家具集群升级案例研究

(一)大岭山家具集群成长历程简况

1980年前后,台湾的土地与劳力成本不断上升,劳力密集的家具业不得不考虑进行产业转移。东莞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央位置,能够利用地理位置承接港澳台产业转移。又恰逢大岭山镇政府大力招商,推出一系列税收和土地等优惠政策,台湾企业纷纷考虑在大岭山落户。其升集团作为当时台湾具有影响力的家具企业,首先进驻大岭山,出于成本等多方面的考虑,试图在大岭山建立完善的家具产业配套。台升说服做木器加工、生产家具漆、做家具贴皮、做家具零组件和做涂装的6家企业一起进驻大岭山,建立家具产业的垂直整合聚落。大岭山家具产业配套形成后,产生强大的磁吸效应,后来台湾迁到大陆的家具厂,有九成聚集在此。随后,民营企业开始陆续创立并壮大。其中,富宝沙发在2008年的营业收入更是接近7亿元,位于所有大岭山家具制造企业的第一位。2010年,全镇规模以上家具产业总产值43.5亿元,约占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5。

(二)大岭山家具集群目前的升级成效

虽然早期是属于由外资拉动的外生型传统产业集群,且以出口为导向,但经过20多年发展,加上 形象;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等报纸投放整体介绍大岭山家具产业的硬性广告;在《经济》、《家具》、Furniture Today、Furniture World、《亚太家具报》等国内、外家具专业杂志刊登介绍大岭山家具及产业的专题、深度报道;通过在中国家具协会网、中国家具网、中国经济网、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网站和新浪等门户网站,专门开辟设置“中国家具第一镇”专区,投放通栏广告、链接广告等,同时制作播放介绍大岭山家具的视频广告短片:制作中英文版“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宣传画策和DVD在各大家具展会上派发、播放。

四、事实发现与启示

(一)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

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个系统的升级不仅包括集群内单个要素的升级,也包括群内结构和相互作用关系的优化,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产品和资源交换。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节点以众多的制造企业为主,还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等,机构节点则包括当地政府、金融机构、教育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法律机构等行为主体。节点间的联系包括技术联系和分工联系等。这些要素和节点各自发挥着系统升级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合力共同推动集群的升级进程。如表2所示。

(二)提高集群系统的自组织能力,从单纯的竞争导向转变为竟合互动,促进集群内知识分享以实现升级

美国硅谷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能力(毛蕴诗,2002)。根据自组织理论,集群内的网络结构是由节点间按照内部的运作机制和逻辑自然形成的,网络的创新动力形成以及升级是一个内部自行运作发展的结果。但事实上,我国集群内的自组织性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尤其是在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间过度竞争、同质竞争的情况比比皆是,集群丧失创新动力,最终停滞甚至衰退。如果说目前集群内企业以横向竞争为主,那么合作理念更多是建立在集群内上下游企业间的互动上。由于不涉及直接的利益对抗,纵向企业间的知识流动相对更为顺畅,高技术企业会积极向低技术企业进行指导。例如,家具的配套件涉及板材、五金配件、金属部件、油漆、烘制、布料、滑轮、转轮等上千上万种,非常需要用一种竞合理念来指导产业链,在下游企业与当地供应商单纯的交易联系之上引入学习合作的内容,彼此通过有意识的协调互动强化知识共享;同时,产业集群的升级需要行业协会、商会、生产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的积极参与和协调,在其内部构建一些组织化程度更高的“子”网络,优化集群内的产业组织结构,为集群的自组织创新升级创造条件。

(三)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是外生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金融危机后大岭山家具集群中的民营企业发展得要比外资企业更好。这得益于民营企业能够差异化定位,良好地处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互动关系。例如在很多出口企业为人民币升值步履维艰时,富宝集团的压力并没有那么大。因为他们的外销份额只有30%,压力主要是来自原材料的上涨。自主品牌和通畅的销售渠道让其沙发产品能卖到十几万元的高价,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人工工资尽管比当地企业普遍要高,但也只占总成本的3-4%,新的《劳动法》出台并没有给企业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外生型产业集群来说,利用出口国外市场所获得的技术能力强化企业自身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推进国内市场的品牌建设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很有可能会逐步摆脱全球价值链上治理者的俘获型控制和纵向压榨,实现功能升级。如果能以自主品牌打开国内市场,也是一种成功的转型升级模式。本案例中以外销为主的大岭山家具集群要想成功实现转内销,从“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过渡到“中国家具第一镇”,还需要很大的努力。中国经济30年的高速增长,使得国内市场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多样性上,都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为此,应该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坚持立足两个市场,熟悉国内市场需求和市场细分,及时灵活地转变生产方式来满足国内多样化的需求,使得我国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攀升方式实现从专注国际市场转变为国际国内市场并重,从外向型发展战略转变为内外双向推动型发展战略。

上一篇:传播学知识谱系生成的三个关键词 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表达与文化的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