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颠覆派独立演出策划人

时间:2022-09-09 03:58:25

李欣:颠覆派独立演出策划人

前段时间。李欣刚从北京某著名唱片公司媒体事业部副总监的职位上离开。敢在经济危机的风口浪尖上递辞职信,李欣的胆识让人佩服。无官一身轻的他将更多时间用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写乐评。搞策划。创作小说。组织媒体会。当然。在摇滚音乐圈里。他最为人知的身份还是――独立演出策划人。

从2007年“丽江雪山音乐节”开始。到2008年“重庆龙水湖国际露营音乐节”。“厦门沙滩音乐节”;从“十三月中国独立音乐系列展演”到“5・26音乐青年星光现场音乐厅赈灾义演”……无论是室外大型音乐节,还是室内小型Live House。李欣已经为中国摇滚乐的现场演出添了不少砖。加了不少瓦。

谈及他的工作。李欣说道。“所谓独立。其实很简单。一切以创作者的想法为准。而不是市场。我对独立的理解限于某个层面。即拥有自己的独特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不要人云亦云就好。”

从“火车司机”到“文化记者”

深刻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是李欣留给所有人的第一印象。这让人不太容易猜出他曾经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几年以前我是一名火车司机。一个热爱音乐的火车司机。”

在李欣的记忆中。生活在河北最南端小城的家乡的人们。无论最无能的或最优秀的都只有一个选择――进入工厂。成为一名工人。李欣在家人的安排下。中学毕业之后去了郑州,上了一个专门培训火车司机的铁路技校。

1990年代初期。以商业手法运作中国摇滚乐的“魔岩唱片”成功推出了《黑豹》,《唐朝》。《魔岩三杰》等至今让摇滚乐迷无比崇拜的摇滚专辑。一时间中国内地的年轻人全部跨进了“摇滚青春期”。李欣也是在那时被摇滚乐拿下的,并且一直坚守到今天。“叛逆期的少年总会喜欢上反叛类型的文化,摇滚乐是件美好的事儿。可以帮助你把现实生活的平庸遗忘掉。”

1 999年的暑假。李欣毕业回到了老家。摇滚乐成为伴随他青春一起成长的伙伴。他跟一群搞乐队的朋友呆在一起,抽抽烟喝喝酒。搞演出的想法就是从这时开始萌芽的。

“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天我被父母通知。说走后门帮我找了份开火车的工作。当时觉得有份工作不容易。靠上一棵大树很难得。”迫于父母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李欣尝试着走上父母帮他安排的人生道路。不过几年后他就颠覆了这个轨迹。

2005年。一个朋友把李欣介绍进报社。他从一名火车司机变为一名文化记者。“上班第一天。我特有‘完璧归赵’的感觉,音乐仿佛又回到了我手中。”文化记者的身份让李欣有了更多接触音乐的机会。他和当地的摇滚乐手走得更近了。

与此同时,在李欣的脑海中一个挥之不去。如影随形的想法在不断盘旋。“每次看到摇滚乐队的彩排。总让我想起当年‘摇滚中国乐势力――香港体育馆演唱会’的盛况。这场被中国摇滚乐迷们奉为经典中的经典的演出。曾像一面精神旗帜指引着我的人生。”策划摇滚乐现场演出的欲望。在李欣的心底逐渐发酵。

2005年初。他作为协调人之一参与策划了邯郸福利院儿童节爱心活动;同年10月。李欣又作为策划人成功举办了邯郸摇滚乐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小型商业演出――“自缢的青春”。这场“以青春名义歌唱”的演出。聚集了当地所有的一流乐队。得到了摇滚乐手和摇滚迷的强烈反馈。演出策划人李欣的名字在当地演出圈不胫而走。同时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也在演出中成为了一面旗帜,指引了无数年轻人的心。

李氏策划强迫症

2006年。李欣再次远离家乡,追随着中国摇滚的成长足迹。只身一人来到了全国的摇滚圣地――北京城。

来到北京后。李欣先后担任过多家报刊社的编辑,记者。虽然策划演出的机会并不多。但观看现场演出,参加音乐节的机会却很多。他几乎跑遍了市内所有大大小小的演出现场。这些经历为李欣日后的演出策划提供了丰富的一手材料。在一次演出中。李欣认识了前唱片公司的老总。成为了他公司旗下的一员。

虽然看演出对李欣而言是工作的一部分。但很少有人知道,“躲”在角落里的他。正在从技术层面而不是欣赏层面来分析演出。“在热闹的演出现场和冷清的演出现场。我都会思考一个问题。他们(歌迷)为什么而来?”周围的朋友都将李欣的这种观看演出的习惯。命名为“李氏策划强迫症”。每次策划新演出时。李欣都会用这种“强迫症”来迫使自己颠覆传统的演出模式。

在李欣的记忆中。最有意义的一次“颠覆”演出发生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与其说“颠覆”不如说是“震撼”。“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支持灾区重建工作。社会各届纷纷捐款捐物。而从来就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李欣和他的朋友们,立刻做出了响应。

时任唱片公司媒体部副总监的李欣。联手《北京晚报》音乐记者刘颖。摩登天空唱片宣传总监丁太生一同策划并执行了“All you need 1s LOVE――5・26音乐青年星光现场音乐厅赈灾义演”。演出当晚新裤子乐队,牛奶@咖啡,旅行团。苏阳。万晓利、大伢乐队。姜听。幸福大街等歌手及乐队纷纷登台为四川人民祈福。特别嘉宾谢天笑的出现更是将演出推向了高潮。据统计。当场演出共为汶川人民募捐到两万元现金。

“这次演出最特别的地方是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演出前我们一直在想。如何将一个悲伤的主题变得励志与阳光?后来我们从新华社摄影记者那里借来很多灾抗震救灾的照片。配合乐队的演出投影在舞台上。当时整个现场就像一支MV(音乐录影带)。画面和音乐都变得立体起来了。心灵的震撼可想而知。”

“李氏策划强迫症”让李欣完成了很多颠覆常规的演出策划。2008年曲艺形式全面进入演出现场。甚至连嘻哈音乐的现场也都会出现幽默的单口相声票友助阵。用李欣的话来讲就是花一份钱。看两场演出。省了。这样的演出应该多搞。多支持。

金融危机,人们更需要娱乐起来

随着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2009年现场演出市场尚未感受到来自票房的暖意。演出策划人人人自危。唯有李欣一朵寒梅。傲立雪中。

“金融危机对北京的演出市场究竟是一次洗牌还是一次机遇。目前没人敢讲。从理论上看。当人们承受的工作压力越大时。他们对娱乐的需求量就越多。就像当年的好莱坞。如果没有美国的经济萧条。哪有它的蓬勃发展。越是金融危机。人们越需要娱乐起来。”

对此,李欣提出了“不进则废”的口号。“以小型演出为例。如何在一次周末的演出火拼战争中立于不败。赶场的摇滚青年们都知道。如果这是一个不错的周五或者周六。至少有两场以上的好演出在等着你。你该怎么办?为了不一样。为了变化,为了避免审美疲劳。乐队必须不断地变化他们的演出形式。借助更多形式丰满演出内容。过去的许多年。人们已经习惯并开始厌倦了某种传统的,原始的。常态的表现手法。”

“从我个人经历来看,目前中国的演出市场还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更长远的市场培育。这个问题也不仅仅是演出市场的问题。而是目前中国文化的问题。促销的时代没有品牌建设的概念。打工者居多。所以做长线不划算。从2006年MIDI音乐节开始。全民加入的势头已经很明显。现在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坚持下去。这个模式目前对这个领域内的所有人而言都意味着希望。是希望就好好维护。等到这个希望破灭了去缅怀是件很费心的事儿。”

至于李欣下一步将会颠覆什么。目前连他自己都还不得而知。但据他身边的朋友透露。他们都能隐约感觉到李欣正在谋划着一个更大的企图。

上一篇:李大维:在青联的经历最让我骄傲 下一篇:店主石园顾客不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