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差异角度论旅游翻译的策略

时间:2022-09-09 02:48:45

从文化差异角度论旅游翻译的策略

【摘 要】旅游翻译是一种涉及文化、语言和思维的极为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因而跨文化交际意识在旅游翻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翻译的内容不是语言符号本身,而是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文化。而文化差异处理得好坏是旅游翻译准确与否的关键。本文主要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旅游翻译的特点和差异,并提出旅游翻译的一些策略,从而得出结论:提升译者的跨文化意识是保证旅游翻译质量和顺利实现旅游这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文化差异;旅游翻译;翻译策略

旅游活动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旅游翻译在旅游这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扮演着沟通和桥梁的作用。旅游翻译应是为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所进行的翻译(实践),属于专业翻译。我们有必要在旅游翻译中融入并强化跨文化意识,为国外游客提供旅游目的地的准确信息。

一、旅游资料的特点

旅游资料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旅游资料的翻译,首先是传达原文信息,但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它具有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旅游资料的翻译,目的是要向外国游客介绍景点,传递有关信息,让国外旅游者读懂、看懂、听懂,并且喜闻乐见,实现译文文本的这种交际功能,从而推动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旅游资料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翻译中,不能传递异域文化的译文往往不能满足读者对不同国家文化的了解。

二、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1.汉英旅游文体的语言特色和修辞差异。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缘故,汉、英语之间存在着各自本身的异质性差异,这种差异又自然而然地制约着不同语言使用者对各自旅游文体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一般而言,英语旅游文体大多风格简约,行文用字简洁明了,表达直观通俗,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同样是景观介绍,汉语则音韵和美,文辞华丽,诗意盎然,抒情表意唯恐不周;用声律和铺叙的手法来传情达意,讲究诗情画意的审美效果,主观抒发往往多于客观描述。因此旅游翻译时在行文用字、篇章布局、文体修辞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2.文化内容上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英、汉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痕迹。不同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价值观念、社会习俗都会使两种语言出现或多或少的不对应现象。它们之间没有语义共鸣,有时还会出现词义空白或词汇空缺现象。由于旅游翻译中蕴涵大量的文化因素,因此旅游翻译时不仅要克服语言障碍还要克服文化障碍。旅游翻译的目的就是要促进这种跨文化交流。

三、旅游翻译的策略

旅游资料的翻译应该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在不影响原文思想表达的前提下对原文作适当的调整,力图达到语言具体生动,表达简洁传神。

1、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景点名称是游客接触到的第一道风景,使他们对景观本身的第一印象,好的译名对吸引游客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游览兴趣至关重要。完全音译的方法适用于行政区划名称如北京(Beijing)、八达岭(Badaling)。音意双译一般应用于涉及到历史上和传说中的人物时,如矛盾故居(Mao Dun's Former Residence)。完全意译对保留原文形象及文化、历史内涵至关重要,如三潭印月(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寒山寺(cold mountain temple)。

2、增添。增添理解原文内容所必须的背景知识,如:历史事件放生的年代,名人的身份及在历史上的贡献,名胜的具置等。旅游资源除了其本身的自然景观所具有的欣赏价值外,大多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产生了特殊的欣赏价值。不增添背景信息,一般外国游客则无法理解。例如:绍兴是越瓷的产地。Shao Xing is the home of Yue Porcelain. Yue is a state name used to refer to the Shaoxing region in Ancient China.如果不增加说明,外国游客不知道这种瓷器为什么叫越瓷,亦不知绍兴和“越”有何关系。

3、删减。在旅游资料中,有些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产物,若逐字逐句翻译,对理解原文没有任何帮助,甚至外国游客根本看不懂,这时就应该适当的删改。如“这些山峰,连同山上绿竹翠柳,岸边的村民农舍,时而化入水中,时而化入天际,真是‘果然佳胜在兴坪’”。译文:“These hills and the green bamboo and willows and farm houses merge with their reflections in the river and,lead visitors to a dreamy world.”译文中删除了最后一句,但并不影响译文读者对原文其他部分的理解。

4、解释。解释是指增加的部分是对字词句的字面意思的解释。前面提到的景点名称的音译加意译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这样一方面能让外国游人及读者建立起读音和意义的联系,了解汉语名称的字面意思,另一方面也使他们了解了这些名称的由来,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例如:花港观鱼:Hua Gang Guan Yu(viewing fish at flower harbor),孤山:Gushan(Solitary Hill)。

5、借用。借用手法指借典译典,借译语表达式和形象来翻译源语有特定文化含义的表达式和形象,以求等效。在找不到文化对应词的时候,使用译语问换中同类典故、成语、委婉语等,把中文资料中有关内容转换成外国游客熟悉的同类内容,这样可以简洁而准确地介绍旅游景点,使译文读者在自己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异国文化情调,加强文化的交流与理解。这样可以简洁而准确地介绍人物和景点,使译文读者在自己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异国文化情调。如将济公比作罗宾汉,将西施比作埃及艳后,将梁山伯与祝英台比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将苏州比作意大利的威尼斯等。

四、小结

旅游翻译是一种涉及文化、语言和思维的极为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东西方思维差异其实是不同语言使用背后的本质差异,也是翻译和跨文化交流中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在翻译时我们不仅要做到语言意义上的等值,还要达到文化意义上的等值,而后者常显得尤为重要。旅游翻译应该在认识文化共性的同时,充分考虑两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和差异,运用跨文化的思维,尽可能地让译语体现出原语的概念和意向,在更大的程度上达到准确、自然、流畅。

【参考文献】

[1] 陈刚.跨文化意识—导游词译者之必备[J].中国翻译,2002(2).

[2] 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59.

[3] 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4] 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探讨[J].上海翻译,2007(1).

[5] 魏星.实用导游语言艺术[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6] 张宁.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J].中国翻译,2000(05).

[7]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New York:Prentice Hall, 1988.

[8] Nida Eugene A. and William D. Reyburn, Meaning Across Culture[M], New York: Orbis Books, 1981.

上一篇:论诗意阐释的一个问题 下一篇: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家庭教育观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