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油茶幼林抚育新技术

时间:2022-09-09 01:27:38

浅析油茶幼林抚育新技术

【摘要】油茶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其幼林抚育管理是森林培育的关健技术之一。在油茶幼林阶段中,由于植株幼小,尚未形成群体,因而对各种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如抚育管理不及时,就会影响油茶幼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对此,本文介绍了油茶的属性和其幼林的抚育管理措施,并提出了抚育油茶幼林的改造技术,供广大油茶培育者参考。

【关键词】油茶种植;抚育管理;改造技术

0 引言

油茶幼林抚育管理即造林之后、幼林郁闭之前对幼林的抚育和管理的统称,包括土壤管理,除草,肥水管理,树形修整,病虫害防治等。幼林期一般需要5~6年,在此阶段中,光照时间、温度、自然灾害、缺少营养、排灌不合理、病虫害等因素,都会对幼林造成巨大损害。因此,加强对幼林的抚育管理,采用改造技术巩固造林成果,促进林木速生丰产十分重要。

1 油茶属性

油茶属山茶科,常绿小乔木,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可广泛种植在丘陵、山地、沟边、路旁等地。其树形较为高大,叶厚革质、树干粗壮光滑,树冠卵形、根系发达为深根性树种、花两性无柄,10月开花结果,结实多,产量高,为花果同在品种。适宜生长在暖温湿润的气候,需要日照时间较长。对土壤的要求较低,耐瘠薄,种植在土壤肥沃疏松、深厚、排水较好的沙质土壤有利于存活,可在pH值5~6的酸性黄壤生存。

2 抚育管理措施

2.1 整理土地

油茶虽然适生性较强,但是在定植初期根系生长较慢。为了促进其快速生长和稳产高产应将土壤进行全面垦伐,时间一般在9月初。对于坡度较大的山地和丘陵可将深度控制在25~30M,将石块、杂物、树根、垃圾等挑拣出来,并将土壤暴晒熟化。在广东地区油茶大多种植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因此要水平带状整地,宽度随坡度大小变化,坡度越大带越窄,坡度越小带越宽,然后采用块状穴垦,按环山水平“品”字形排列定点挖穴,穴大一般50M×50M×50M,此种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可增加水土保持。

2.2 初期造林

在造林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油茶的品种、地质条件、经营目的确定种植密度,条件较好的地方可控制在3m×3m,条件较差的地方可控制在2.5m×3m。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密植,油茶进入结果盛产期的覆盖密度控制在0.6~0.8为宜。在定植过程中要注意苗木栽种要端正,深栽和根系舒展,层层垫土并将其踩实,覆盖松土。在栽种过程中注意幼苗的保护,将茶苗均匀沾满肥沃的田泥和塘泥浆。

2.3 除草培蔸松土

对于油茶周围生长的冬茅、杂灌、小竹子、杂草等必须及时清理,可使用除草剂或割灌机或刀抚结合使用草甘膦进行清除,减少对油茶幼林的营养和生长空间的抢夺,同时还能有效的减少森林火灾,注意在幼苗第一年栽种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除草剂以免对幼苗产生威胁。对于2a以上的油茶林可以适量的进行喷药处理,将喷头调成水滴状以减少药物对林苗的伤害,做到不漏喷不重喷。为提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应定期培土,一般幼林1~2次/a较为合适。第一年的植株在夏季非常容易被高温灼伤或遭受干旱灾害,因此应给植株进行培蔸。同时还要定期进行松土,注意松土过程中不要伤害根系,造林第一年要适当浅翻,避免伤害到根系、树皮、枝叶,以后逐年加深。松土的时间应避开三伏天和地表温度较高的季节,松土深度一般在3~5M。幼树兜边宜浅,向外可逐渐加深;壤土宜浅,粘土宜深。

2.4 肥水管理

定植的第一年在垦地后将底肥施足然后就不用施加,以后一般1a施肥2次,冬季施迟效肥、火土灰或腐熟有机肥等;春施速效肥、尿素等。到第二年油茶幼林应在4月上旬进行1次深度施肥,一般在15M左右,可以施加速效氮肥结合人畜肥或尿素,一般每株控制在50g尿素为宜。尽量避免在根系上直接施肥,沟施或穴施均可。施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翻土,以有助于土壤蓬松。进入冬季主要以土杂肥或粪肥为主。随着植株逐渐生长,树龄的增加,施加的肥料以氮磷钾、有机质为主的复混肥结合尿素,可把肥料撒在沟底,如果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可以将肥料施加于植株上方。施肥量要因土制宜,如果产量较大可适当增加施肥量,冬季主要以施加基肥为主,夏季为了促进植株生长应以速效氮肥为主。在植株栽种的前2~3a,使用蔸抚,春季施肥范围可以适当扩大在1m的范围内,培蔸范围应大于50cm,每株施用30~50g。可结合施肥培蔸一起进行,壅蔸高度控制在3cm以内,范围可以适当扩大以有助于根系的伸展。进入冬季还要注意促进植株的木质化以有助于越冬,可在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溶液。

2.5 病虫害防治

油茶幼林的病虫害危害较小,但是也不可小视。要从幼林品种挑选、种植、修剪枝叶等环节进行防治。首先油茶幼林在品种上应注意优良品种的选择,选择抗病虫害较强,生长较为旺盛的品种,一级苗或2a生的苗,以利成活成林。其次在每年补植或剔除弱病残植株,可逐渐用品质较好的品种进行替换。在树形修整的过程中,应挑选出病枝、病果病梢进行修剪,以减少病原侵染,同时加强通风和光照,增加抵抗力,减少病虫害。油茶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等;虫害有蛀茎虫、茶梢蛾、天牛、象鼻虫、金龟子等。在春季即3月中旬到4月中旬是病虫害最易发生的季节,应喷洒生物农药,减少病虫害对枝梢的威胁。病虫害防治以营林技术为基础,采取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

3 改进技术

3.1 花期处理

油茶幼林在4月就开始春梢分化花芽,10月开始开花,直到12月才结束,花期一般在5~6d。油茶可采用异株授粉的方式提高植株的品质,同时油茶还是虫媒授粉,因此可以大量引放土蜂来提高授粉率和结实量。花粉在柱头上第1~2d发芽率最高,生活力也最强,也最容易受精,因此要抓住授粉的最佳时机。

3.2 控制密度

植株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生长速度不同、栽种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土地资源浪费或栽植过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补植或疏苗,按照林地走势或特点以确保植株丰产。一般控制在4~5m为宜。同时还要定期对劣质的、产量较小的、长势较弱的植株进行淘汰,可从3a树开始,同时进行换种,避免林中单一纯树种影响幼林品质。

3.3 嫁接技术

在幼林中有部分劣弱病植株,可使用优树穗条,采用皮下枝接方法进行调整树品,一般可在5~6月进行。选择树种良好生长旺盛的植株并在干高40M以上的地方截取3~4M的砧木。断砧时为了防止砧木皮层撕裂,每株留2~3个主枝作营养枝和遮阴,剩下的全部清除。为了保证接口的平滑与干净,要用清水清洗砧木断口并擦干,用嫁接刀削平锯口;切砧拉皮,为便于包扎采用单面刀片将干皮切开至木质部,朝一方向撕皮,然后对接穗进行处理,插入砧木断口,包扎时下面留少许撕皮。为防止营养流失,可用潮湿的塑料袋套住并用报纸进行包扎。

4 结语

总之,油茶幼林的抚育管理和改进对发展油茶产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油茶造林后及时抚育管理,采用改进技术,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以满足油茶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是保证造林成活和早实丰产的一项关键措施。油茶种植工作者在栽培油茶过程中要加强幼林抚育管理,采用改进技术实现油茶的早产丰产、资源优化和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辉,李显玲,杨庆丽.油茶幼林抚育管理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 2012(06)

[2] 彭涛.油茶幼林抚育管理及改造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1(15)

上一篇:架空输电线路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和展望 下一篇:基于BIM技术的施工管理平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