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08 11:29:28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

笔者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6±5.2)岁;糖尿病平均病程(6.6±3.2)a,DPN平均病程(3.8±1.4)a。

1.2 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诊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公布的诊断标准[1],DPN参照常用标准[2]。糖尿病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可以诊断为DPN:①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为麻木、疼痛、蚁行感、发凉、肌无力等;②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跟、膝腱反射明显减退或消失;③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障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范围。

2.2 周围神经病变治疗 丹红注射液(生产厂家: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 mL/支,批号:101114,国药准字Z20026866)2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连用4周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深浅感觉及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提高5 m/s以上或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深浅感觉、腱反射有所改善,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提高1~5 m/s;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深浅感觉、腱反射无改善,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增加或降低。

3.2 治疗结果

3.2.1 临床疗效 显效12例,占40%;有效10例,占33%;无效8例,占27%。

3.2.2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比治疗前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

4 小结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在60%以上。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普遍认为DPN并非单一因素所致,不但与维生素缺乏及糖代谢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根据DPN以肢体疼痛、麻木、发凉等为主症,属中医学“痹证”、“血痹”等范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机为气血亏耗、气滞血瘀、血行不畅、脉络瘀阻。丹红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丹参、红花。《本草正义》中记载:“丹参,专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内之达脏腑而瘀滞,血行则瘀祛络通”,是为主药;红花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作用,是为辅药,二药相辅祛瘀生新,除邪而不伤正,共奏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之功。从临床疗效看,表明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惠芬,迟家敏,王瑞萍,等.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6~167.

[2]宁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3):8~20.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28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甲氨喋呤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58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