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08 07:56:46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为了适应财政预算资金由“统一核算,集中支付”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发展,我国大部分地方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始采用“会计集中核算”,这项制度的实施效果显著,但在实际运用中也充分显示出该制度的不足之处。本文认真分析了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

一、会计集中核算内涵

所谓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财政部门领导下单独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在保持实行集中核算的单位的资金使用权及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各单位不再设立专职的会计机构,配备专门的会计人员,取消各单位的银行账户,由当地的财政部门统管会计人员、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实行“集中核算、分户管理”的一种形式。

二、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

很久以来,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是以部门为资金缴拨单位,通过各部门、单位在银行分头开设账户,实现资金缴拨的一种分散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是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不利于对财政资金实施有效管理和监督,财政资金难以统筹调度,资金使用效率低,预算单位容易发生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等问题,甚至出现各种腐败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全国各地都在研究、探索新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于是我国政府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做法,贯彻实行委派制的精神,对财政预算资金实行统一核算,集中支持,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发展。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践中,大部分地方选择会计集中核算这一模式进行改革试点。

三、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实施,加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使财政资金的使用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操作”,比如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同时应看到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1、会计集中核算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有悖于依法行政。

从现行《会计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来看,尚无明文规定则政部门负有直接某些单位会计业务的职能,更没有撤销任何行政事业单位独立核算会计机构的权力。国家也没有规定统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可见,会计集中核算尚缺乏法律依据,在目前,它还只能算是种过渡性的举措。

2、责任主体难以界定,会计核算中心的风险明显增加。

根据《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这规定,一方面突出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所负有的责任,另一方而也明确了对单位违法会计行为处罚的责任主体。而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位的核算权和监督权,改变了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另外,由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的单位太多、资金数额太大,加之集中核算运行经验尚不丰富,运行机制和责任机制尚在探索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管理漏洞。

3、财政监督变为日常核算,难达到预期监督效果。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的费用、开支的整个过程都应处于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但事实上,会计核算中心实行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且管理的核算单位太多,核算人员只能忙于报账、记账等具体事务,对各单位的支出只能根据单位送来的原始凭证是否合理、合法来判断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合法。但是单凭原始凭证的合理合法,会计核算中心是很难判断某项业务的合法性的,尤其是对单位的经营性收入更难判断,也更难掌控,这样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成立会计核算中心降低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设立会计核算中心以后,各单位的会计岗位被取消,原来精通业务、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会计都被抽调到会计核算中心任职。事业单位设立的报账员往往只有会计员水平,无法为预算单位合理、有效地筹集与使用财政资金提供合理建议。设立会计核算中心,使得财务与会计的天然联系被割断,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往往不能得到会计人员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财政资金筹集与使用的效率降低了。

四、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对策

关于如何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管理的需要,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解决会计集中核算的法律地位,明确财政监督对象和法律责任主体。

现阶段会计核算制度缺乏法律制度的有力支撑,要解决此问题,必须得先制定会计集中核算的理论依据,有了创新的财政理论,其法律地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法规部门可以根据《会计法》 的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法规文件,就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合法性给予肯定,以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为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财政部门也要继续不断地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和运行细则,健全机构内部制度。以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应明确被核算单位是被监督的主体,明确具有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单位应该承担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

2、加强监督职能,强化财务管理。

在核算中心工作过程中,要注重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并举,在规范会计核算的同时,要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对各单位加强监督的同时,还应接受外部的监督,向预算单位反馈资金支付的信息,与单位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接受财政内部监督部门、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等。除此之外,核算中心人员要主动了解各事业单位的业务,并尽可能参与核算单位的管理,熟悉核算单位的收支项目,防止部分单位报销虚假发票或私设小金库。因此,核算中心要加强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可定期派会计人员深入预算单位,通过与预算单位的联系和沟通,随时了解和掌握预算单位的经济活动,并为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出谋划策。

3、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

目前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量都集中在凭证的计算机输入和整理等烦琐的操作上,而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可实现异地远程报账,工作人员只需对现成的凭证进行审核和修改,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财务和预算管理重点环节上。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报销和凭证输入均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分散进行,可以减少到会计核算中心报账等待的时间,进一步加强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通过这样的努力,各单位与核算中心的工作实现整合,数据资源完全共享,避免了繁重的重复劳动,使整个管理流程顺畅、效率高。同时,据此可以开通远程查账业务,使各单位随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收支状况,加强与中心之间会计信息的交流。

4、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有机融合。

国库集中支付制着重解决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多户头存放造成的资金闲置和浪费问题;会计集中核算制着重解决资金使用环节因缺乏对单位有效的监督制约所出现的挤占、挪用等违规使用资金问题。会计集中核算制在账户管理、信息网络、会计核算等方面为落实国库支付制奠定了基础,在实施中由财政部门的内设机构完成,简化了办事程序,方便了单位用款,减少了相关革的阻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可以包含会计集中核算制,在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上,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值得探索的新途径,按照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基本要求设计,建造会计集中核算的运行模式,使两者融合,相得益彰。

总之,虽然集中核算制度在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提高信息质量、预算执行情况控制等方面己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但是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加以区分,不能笼统的认为存在的问题是由会计集中核算制自身产生的,我们更应该看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得的成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集中核算改革的重要性,明确会计中心作为预算执行机构的地位,理顺内外关系,尽快从以财政集中收付制为主要形式的会计核算中心改革向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制过渡。

参考文献:

[1] 王冬梅.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几点思考.南京审计学院学报[J],2006,2.

[2] 谢延章. 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的思考.经济研究参考[J],2004,9.

[3] 成蓉晖,曹湘平.会计集中核算评述.财会月刊[J],2006,1.

[4] 王文君.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探讨.经济管理[J],2005,8.

上一篇:浅谈所得税会计理论结构与存货的纳税筹划 下一篇:浅析煤炭企业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的战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