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铁工程建设中市政管线改迁和保护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和改进建议

时间:2022-09-08 07:34:44

关于地铁工程建设中市政管线改迁和保护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和改进建议

摘要:本文针对城市地铁工程施工中管线改迁和保护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促进城市管线保护的同时保证地铁施工安全、促进工程施工进度。

关键词:管线;改迁;保护

市政管线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社会发展的命脉,经济运行的触角,搞好市政管线改迁和保护,确保管路畅顺是一个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地铁工程多位于旧城区中施工,随着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的发展,管线保护则尤其必要给予重视。经过地铁施工管理工作,通过自己对管线改迁施工少许体会,现提出与地铁同仁共勉,如对加快地铁工程建设和市政管线保护有点帮助,将甚感欣慰。

1关于管线改迁

1.1管线改迁是配合地铁、道路、桥梁、隧道建设或改造进行的施工内容,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受既有管线和主体结构施工影响,我们可根据管线改迁用途分为:临时改迁、永久改迁、新建(含扩建)三种。

1.1.1临时改迁:因为某种原因需要临时改迁并需给予恢复的管线改迁,如架设的给水明管。为节省投资,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临时改迁,除非为加快工期进度的要求。

1.1.2永久改迁:因为某种原因需要永久改迁的管线迁改,如排水管线影响桩基施工的改迁施工。施工过程中经常碰见需永久的改迁管线。

1.1.3新建(含扩建):因规划调整或增加用户等原因需永久新增某些管路,如增加通讯、电力、燃气、给排水回路和管路。

1.2管线改迁应有前瞻性,结合主体结构承包商施工组织和施工进度及早制订改迁计划和方案,并尽量做永久改迁,避免临时改迁。

2关于管线保护

2.1 给水管线:给水管线一般分为承插和焊接钢管两种,前者因为是标准管道插接而成,管井为阀门井、水表井、消防栓;成插管稳定性较差,不适宜做悬吊保护,一般需做永久和临时钢管改迁;焊接钢管可做悬吊保护,长度较小时甚至不需做任何悬吊。给水管线管径较大时(如2.2米直径)应为城市供水主管道,改迁困难,影响巨大,主体结构施工时务必调查清楚避免与之发生冲突,如绕不开可从改变主体结构方面给予完善,避免动迁大直径给水管道。

给水管道发生爆裂应立即通知业主单位,主体或其它施工单位应尽量提供抢修方便,争取在最短时间完成抢修作业。建设单位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施工单位了解管网和给水阀门控制情况,掌握必要得抢修要点,如在危机情况下如何用控制阀门来关闭破裂得管道,但是该动作应被认为是必要的,且不得影响其它正常使用的管道。

地铁工程一般都为深基坑作业,给水管道发生爆裂首当其冲影响得就是地铁工程,如抢修不及时随着水流不断冲刷,就有可能发生围护结构坍塌,基底带入泥沙,进而发生一系列安全事故,如地基沉降,路面坍塌,已进入安装装修阶段抢修不及时就会损坏设备。

关于对阀门井、水表井和消防栓保护。因水务部门对抄表的特殊要求,地面恢复应尽量避免标高降低或抬高,如不满足则需对管井和水表进行抬升或降低;消防栓不要位于影响行人和行车的通道上,地面抬升或降低则需对消防栓进行抬升或降低,保证消防栓正常使用;阀门井如需要降低则需考虑阀门标高是否满足要求。

2.2排水管线:排水管线多为成插砼套管或玻璃钢管、钢管;排水管线主要发生管道堵塞引起上游污水四溢,遭到投诉,因此应保护好所有井口井盖,避免土石落入井口引起堵塞是排水管线保护最更本也是最有效的措施。排水管线如为砼成插管则不适合做悬吊保护,应给予永久改迁。

排水管线发生堵塞,应请专业清疏施工队伍或清疏机进行清疏,如自行下井清疏,因井下沼气造成的缺氧,应注意防止工人发生下井中毒伤亡事故。

因地铁工程需要开挖大量土方,泥头车出工地清洗后的泥水应经过沉淀池或定期检查工地接入市政管道、井的沉淀物。其次在进行降水施工作业中抽出的大量地下水可能混入大量泥沙务必经过沉淀过滤方能排入市政管网。此外,排水应注意雨污分流。

2.3燃气管线:燃气管线多为钢管或PE管,过路管有钢套管进行保护,管井为阀门井、排气井;燃气管道有一定覆土要求并且人行道上和车行道上因保护措施不同,所以人行道上的燃气管改变为车行道上应做沟槽保护。燃气管道发生泄漏,甚至引起爆炸,造成的社会影响恶劣,如燃气管线位于电力和通信管道附近,则极易发生其它管线损伤,造成的损失和破坏将更加巨大。因此保护燃气管线和燃气井阀则是特别重要的一项工作,燃气管线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最好做永久改迁,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只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进行原位悬吊保护。

燃气管道由于机械碾压,碰撞发生泄漏时应立即疏散施工人员和劝阻围观群众和行人绕行,禁止任何火源进入事故现场,停止周围带电机器运转,同时通知燃气抢修部门进场抢修,在抢修车到来之前应提供必要抢修条件如操作平台、水电接口。

因地铁施工占用公共场地范围较大,并且场地变化频繁,因此应杜绝大型机械(如挖土机)进入非加固保护燃气管道上部,否则应采取加设钢板等措施进行保护。

2.4通讯管道:通讯管道多为PVC管或钢管,通信线缆多为光缆或充气、充油保护电缆,管井为加密或普通加重型井盖、人井和手井;通信管道一般发生因线缆损坏造成通信故障。通信管线业主较多,并且受法律保护,发生线缆损伤造成的通信故障负法律责任,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或责任单位负责。因此,加强通信线缆保护非常重要,如果是长途光缆或军事用途线缆则应尤其注意保护,非万不得已,不要动迁此类光缆。通信管道可进行原位悬吊保护,但要特别注意井内线缆设备的保护。

通信管线因施工作业发生损坏或故障,应立即通知市电信局安排专业抢修部门给予抢修。

事后应由建设单位主持各方面参加的协商会议进行处理以追究相关责任单位责任。通信线缆发生故障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设单位应主动承担告知责任,在设计施工中提醒设计单位和承包商注意,监理应加强日常巡视监督。

2.5电力管线:电力管道为砖、砼结构、电线杆、沟内小盖板、保护沙袋,井分为活动井盖、中间头接力井,过路管采取砼包封玻璃钢管,风亭,逃生井等;线缆分10KV、110KV等超高压电缆及中间头,架空电缆、电力光缆和控制、监控设备。电力线缆和设备同样受法律保护,发生破损,如为低压部分就造成某个片区突然断电,如超高压部分则后果非常严重,必将承担法律责任。

因施工引起的电力故障应立即通知供电部门给予抢修恢复,施工中一般由于各种原因造成10KV电缆绝缘层被击穿引起停电。10KV电缆发生击穿短路时会发生爆炸,因此发生事故时应立即通知施工人员立即撤离事故现场。

3管线改迁和保护的前期设计工作改进建议

3.1详细的物探和调研工作是搞好管线改迁和保护的基础。由于改造工程多位于老城区,地下各类管线复杂,种类齐全,业主和使用单位众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便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因此,一个准确、详尽的物探成果则为管线改造和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探成果在工作人员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物探所显示的管线资料越来越丰富,既能提供一般管线的种类、材质、直径、路径,还能提供如排水的走向、阀门的位置甚至用户等更为详尽的内容。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物探成果也有自身的局限性。由于各种原因,地下埋设的管线“私搭乱接”现象比较严重,如电缆线不在电力管廊里,通信线缆跑到电缆沟内,通信管道里面穿着路灯管线,排水沟内穿通信光缆等等诸如此类给管线改造施工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些需要我们在施工中逐一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解决。由于受行业和年代限制,很多管线物探也无法测出其使用状态,包括是否还在使用中以及用户资料等。

由于各管线的系统关联性,物探成果应不仅限于施工场地红线范围内的管线情况,物探工作应将视野放大了地铁施工影响区域范围内(如交通疏解)的所有位置的管线。

3.2加强对管线改迁和主体结构两者施工图审查管理力度。施工图是设计单位将规划理念落实到具体施工图上,代表了设计单位的设计水平。但由于各种原因和局限,一个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的施工图也有各种瑕疵和缺陷,有的甚至是要付出许多代价才能实现的。因此,建立严格的施工图会审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严格的图纸会审可使工程能及早发现问题,保证工程质量,促进工程进度,缩短工期,同时也减少了安全生产隐患。如物探图应做到最大限度的详细细致,主体结构应尽量避免设置在永久大型主干管道附近,管线与主体结构上翻梁和顶板标高是否冲突,地下管线是否受到盾构始发井(到达井)端头加固影响等。

3.3所有管线新建或改迁如影响范围较大则需要报相关业主单位审核。由于各管线有不同的业主单位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考虑到设计单位和管线业主单位的信息不对称,为方便日后验收使用,除了向市政府规划、消防部门报批外应同时向各管线业主单位审核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各管线业主单位会根据运营情况提出很多有益的帮助和意见,如电力管线改迁和新建应向当地电力部门报审,给排水管线改迁和新建应向市水务主管部门报审,通信管道改迁和新建应向市电信部门报审,燃气管道改迁和新建应向燃气主管部门报审,必须征得各业主单位同意和意见,建设单位务必将意见落实到具体施工图中去。否则,一旦开工则会产生不可挽回得损失和严重后果。

管线改迁也应结合管线总体规划统一进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减少管线改迁施工和协调难度。

3.4所有市政管线中应首先改迁超高压电力和(次)高压燃气,再次是燃气低压部分,再其次是排水、电力高压部分(如10KV)、给水和通信。由于电力管线比较脆弱,其它施工作业容易造成绝缘层击穿引起大面积停电事故,如果是超高压电缆和(次)高压燃气需要改迁则更应给予重视,因为超高压电缆和(次)高压燃气因沉降变形要求较高,悬吊保护困难且代价昂贵。毫无疑问,首当其冲的就是超高压电缆(如110KV)和(次)高压燃气改迁,并且最好是做永久改迁。排水管道每天都在使用中,关系到居民和企业的正常生活生产,如排水不畅则会造成污水横流和管道堵塞,雨季时则造成严重的内涝,进而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和损失,因此务必确保原有排水管道必须保证畅通,如条件不允许,则只能用机械抽排方式解决。

管线改迁顺序涉及到因素较多,需要依据地铁工程施工实际需要和具体周边情况灵活安排,但基本原则仍为:先重要后次要、先永久后临时,标高先深后浅、先自流后压力。

4管线改迁和保护施工和合同管理的改进建议

4.1 明确施工合同中对承包商的管线保护责任。土建主体结构承包商(不限于)作为工程的主要实施者,保护好市政管线和设施是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且承包商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单位,应在合同中应给予明确。

4.2建设单位应在招标过程中向主体承包商提供尽量详尽的物探资料,承包商应做出对业主给出的地下市政管线(建设单位标明已给予和将给予永久改迁的除外)熟悉并在施工中注意保护的说明,保护和风险控制所需费用建设单位应适当给予补偿(建设单位保留有权不予任何补偿的权利)。

4.3鉴于物探并不能确切的反应管道的详细准确位置(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其它辅助手段,探槽则是其中非常有效的办法)。承包商应在地下管线不明的情况下采取人工挖探槽以便发现浅埋的通信、电力或给水管道(探槽应横竖方向分别人工开挖,开挖深度不能少于1米),探挖所需人工费用应含在保护和风险费用中,建设单位不再另行支付。

4.4由于主体承包商管线保护措施不到位,在监理、业主告知的情况下任“明知故犯”应追究主体承包商责任,对造成的损失应从主体承包商管线保护风险金中扣除以用于抢修和补偿相关业主单位。

4.5开工条件审查中应明确承包商应与各管线业主单位签订保护协议,否则监理单位有权同意其开工和支付工程预付款。

5其他

5.1考虑到管线抢修的专业性较强,建设单位应与各管线业主单位签订相关的抢修协议以便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便于及时抢修减少损失。

5.2加强与市政府、各管线业主单位和运营管理部门的沟通,争取其支持和理解配合。鉴于地铁工程建设的市政公用性和复杂性,建设单位应争取市政府部分免除施工对管线运行造成的影响和发生事故的赔偿责任。

6结语

市政管线虽小,但事关城市生活方方面面,一旦遭到破坏,造成的后果和社会影响可大可小、损失可轻微也可巨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汲取过往地铁工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加强对市政管线改迁和保护管理力度,确保地铁工程又好又快建成使用,真正满足广大市民出行需要

上一篇:探讨如何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 下一篇:浅谈水利工程设计的质量管理与造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