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的启动

时间:2022-09-08 07:24:12

作为坦克百年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环”,历经近95年发展的苏联(俄罗斯)坦克是必须被提及的。那么在这95年的漫长岁月里,苏俄坦克工业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苏/俄坦克工业的发展历程。

特殊的缘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于西线战场的坦克作为一种新兴武器吸引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极大关注,这不仅包括那些成功地制造出坦克的参战国,还包括那些没有能力制造坦克,但一直在观察并反思着西线战争的国家,在沙俄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苏俄便属其一。一战的惨痛经历告诉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静态战争是一场没有赢者的角斗,只能耗尽参战方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哪一方的家底薄,哪一方便先倒下,在这种实力的比拼中,一切战争计策都成为了华而不实的表演。然而,这种残酷的战争规则却是新生的苏联所无法接受的,原因很简单,经过了4年东线战争的消耗,沙俄帝国积攒的实力已被消耗一空,面对由协约国武装起来的白卫军,红色政权已经没有本钱再去打一场消耗战。幸运的是,白卫军同样没有足够的本钱去打一场硬碰硬的消耗战,结果在3年的苏联国内战争中,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战争形势,双方都尽力避免在壕堑中流尽最后一滴血,于是他们便在不停地运动,企图在运动中寻求以最小代价歼敌的机会。另一方面,自古以来的哥萨克骑兵传统无疑非常适合这种战争形势。不过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毕竟是上世纪20年代,现代化的元素不可避免地渗透进了这场撕杀,于是作为骑兵的天然延续,首先出现于西线战场的坦克,以一种完全不同的理由引起了红军的深刻关注。

从仿制起步

在苏维埃国内战争(1918~1920)期间,红军已经拥有少量装甲兵的兵器,包括装甲列车、装甲汽车和一些缴获的坦克。其数量虽少,但在打击白匪军的作战中,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20年,苏联红军建立了第一批汽车坦克队,每队有3~4辆缴获的坦克、3~4辆摩托车、3辆轻便汽车、4辆载重汽车,1个铁道列车编组(约30节车厢)。到1920年底,共组建了11个汽车坦克队,它们似乎标志着红军的坦克部队已经像是一棵幼苗那样破土而出。

然而,如果没有完整的生产制造工业体系,红军的坦克部队也只能像是无源之水迅速枯竭。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人很早便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建立包括坦克制造业在内的完整军事工业体系的计划,在夺取政权不久便在摸索中逐步展开了。1919年春,红军乌克兰第二集团军在南部战场缴获了白匪军的2辆法制“雷诺”式轻型坦克。其中的一辆被运往红色素尔莫沃机器制造厂进行分析研究。当时,列宁指示军事工业委员会,要在1921年春天之前仿造出15辆轻型坦克。那个时候,苏维埃政权刚刚成立,接收的是沙皇俄国的烂摊子,不仅没有汽车工业,重工业也少得可怜。想制造出能用于战斗的坦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第一辆坦克的生产于1920年2月开始,8月份总装完毕。这种坦克称为KC坦克,是“红色素尔莫沃”的缩写。8月31日,开始进行试验。这辆坦克行驶了60千米,显示了良好的技术性能,随后又对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改进。1920年12月1日,军事委员会正式向列宁报告:“第一辆苏维埃的坦克胜利诞生!”第一辆坦克命名为“为自由而战的战士列宁同志”。不久,又生产了14辆KC坦克,分别以“巴黎公社”、“红色战士”、“伊利亚・莫罗曼”、“无产者”、“暴风雨”、“胜利”等名字命名。尽管现在看来,KC坦克是极为简陋的原始坦克,不过在当时看来,这种坦克的性能却相当不错,它的战斗全重为7吨,乘员2人,装一门37毫米火炮和一挺7.62毫米机枪,最大行驶速度为8.5千米/小时。比起只装一种武器的“雷诺”轻型坦克,这是一种进步。作为苏联生产的第一种坦克,从KC坦克诞生之日起,红色装甲力量真正开始了第一步。

摸索中前行

KC坦克只能算是测绘仿制,要想拥有真正的坦克制造能力,自行设计阶段是必不可免的。不过1922年,苏联政府开始着手医治国内战争造成的满目创痍,红军部队开始大规模复员。特别是为了保障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有限的资金大都被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上,因此包括坦克兵、航空兵等技术兵种的建设速度被相对放缓,红军装甲部队的规模仍然维持在了国内战争结束时的水平。好在这种停滞期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虽然苏联刚刚成立时,根本没有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国内工业企业至多只能偶尔完成一些修理工作,生产出的十几辆KC坦克实际上是工人用榔头手工敲出来的样车。但是,在帝国主义包围下依然处于风雨飘摇中的红色政权,又迫切需要装备战斗车辆来加强战斗力。于是1924年5月6日,国防工业中央管理局在莫斯科成立,这是苏联国家坦克制造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个系统中,成立了一个分管坦克设计和制造的部门,它在1926~1929年间被称为Ordnance Arsenal Trust总设计局(GKB OAT)。这个设计局的任务就是研制履带式战斗车辆并协助工厂建立生产线,使图纸成为实际的产品。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工具和设备,GKB OAT的早期工作几乎没有什么成效。尽管如此,GKB OAT仍与国内几家实力比较雄厚的机械制造厂尝试合作,其中包括哈尔科夫机车厂,该厂在1923年设计并制造了“共产主义”履带拖拉机,由于拥有生产履带车辆的生产设备和一定的经验,所以被认为拥有建立坦克生产线的良好基础。

1926年夏,GKB OAT开始制定新式轻型坦克的设计方案,预定这种坦克将与步兵、骑兵共同作战。而在此后的1928年,苏联正式出台了关于研制和生产坦克的官方文件,国防工业中央管理局在1927年12月1日第1159/128号文件,文件规定“应当立即考虑在哈尔科夫地区建立坦克和拖拉机生产线”。根据这些决议,1927年12底月,当时的哈尔科夫机车厂挑选了几位拖拉机设计师组成了坦克设计小组,由一位年轻的机械工程师伊万‘N・亚历克先科领导。这个设计小组最初的任务便是与GKB OAT密切合作设计这种轻型坦克,项目代号1-12-32,同时向工厂提供设计图纸并参与建立坦克生产线的筹备工作。后来随着设计工作范围的扩大,1928年初,哈尔科夫机车厂获准扩大设计小组的规模,再招入8名设计师。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的雏形就此建立起来。经过一番努力,哈尔科夫动力机车厂于1927年5月,顺利造出了第一辆样车,被称为M型轻型坦克。严格地说,这辆样车身上仍然保有相当多的FT-17元素,但年轻的苏联工程师们在自主设计方面所作的努力仍然不可忽视。经过对M型轻型坦克的多次试验和改进,新的轻型坦克于1928年7月正式定型,定名为MC-1轻型坦克。不过,由于当时苏联国内的工业生产形势仍十分严峻,特别是缺少生产轴承和电器设备的工厂,限制了坦克装甲车辆的生产。1928~1931年底,共生产了960辆MC-1轻型坦克。这种坦克一直在苏军中服役到1942年。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的1941年夏天,大约有200辆MC-1坦克被改装成T-18M坦克,并安装了45毫米火炮。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苏联坦克工业在摸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红军装甲力量也有了团级单位。但坦克的数量较少,研发与生产能力均非常薄弱,只能算是苏联红军装甲兵的创业阶段。

拿来主义与红军装甲兵的壮大

1929年7月,苏联政府批准了第一个全面的坦克生产计划,目标是生产超轻型坦克、轻型坦克、装甲汽车、自行火炮、装甲牵引车和其他专用车辆。但在意识到靠本国的工业能力不可能生产出所有型号的坦克等技术装备后,时任陆海军人民委员和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伏罗希洛夫向中央国防委员会递交了一份有关报告。在这份报告的基础上,中央委员会决定派一个军工代表团出访国外,以获得技术和装备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就在苏联人讨论这个坦克生产计划的同时,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危机爆发了,这使一切都变得可能。从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的疯狂下跌开始,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全球,袭击了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美发达国家的损失是1700亿美元,而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则达到了2500亿美元,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 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

在濒临崩溃的窘迫下,欧美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开始转移到苏联寻找出路。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这一时期竟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要知道,在几年前这完全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当时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俄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充满了恐惧,一心想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本来在这样的敌视中,苏联获得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之难是可想而知的,但现在一切都改变了,苏联政府明智地抓住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1929年12月30日,以红军机械与装甲车辆管理局局长哈列普斯基为团长的苏联军事技术考察正式开始了访问,先后走访了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和英国,然后飘洋过海到了美国。在严重金融危机与苏联人手中坚挺的金卢布双重作用下,哈列普斯基此行的收获相当可观。事实上,通过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从西方国家获得核心技术,正是这一时期苏联坦克工业从轻型坦克、重型坦克到装甲汽车,乃至水陆坦克,取得全面成果的奥妙所在。T-27轻型坦克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930年,苏联从英国购进了最初一批26辆“卡登一洛伊德”超轻型坦克。在苏联,它们被重新命名为25 V型坦克(有些资料上称为K-25坦克)。另外,苏联也购买了它们的仿制许可证。依照生产计划,1930年到1931年间需要制造290辆,然后每年生产400辆。但无论如何,卡登一洛伊德超轻型坦克无法让苏联工程师们完全满意,他们很想让这种坦克更加现代化。他们增加了外壳的尺寸,改良了行走装置,并将机枪改为DT机枪。另外一些改进使这种坦克能执行科考任务,探测苏联的地理及气候环境。由于这些改进,这种坦克最终与英国的设计有很大不同。因此,在1931年2月13日,这种坦克被命名为T-27。T-27由两个工厂生产:列宁格勒的布尔什维克工厂以及在诺夫哥罗德新建的汽车制造厂。这种超轻型坦克装备有一挺7.62毫米的1929年型DT机枪,没有任何通信工具,坦克之间的信息传递全靠旗语,这也是那个时期苏联坦克的特征之一。它装有一台GAZ-AA四缸汽油发动机(福特AA发动机的仿制品)。乘员2人,分别是驾驶员和车长/机。这种坦克用于执行侦察任务。到1932年底为止,红军已经组建了65个营级坦克部队,每支部队装备大约50辆超轻型坦克。在早期的红军机械化部队中,T-27超轻型坦克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后来,由于许多更加现代化的型号的发展,T-27渐渐退居二线。1937年1月1日,有2547辆T-27坦克服役,直到1930年代末,T-27坦克才退出了红军的一线部队,此后主要用于训练。在改装后,T 27坦克可以用于牵引37毫米或45毫米的火炮。

不过,作为T-27坦克最重要的一种改进型号,T-37水陆两栖坦克在这一时期的苏联坦克发展史上占有更重要的地位。T-37源于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打算发展的一种准备用来执行侦察任务的轻型两栖坦克。实际上这个想法的灵感同样来自他们于1931年购入的那几辆维克斯“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这其中有8辆为变型车A4E11型轻型两栖坦克。俄国人对此深深着迷,并打算着手研制自己的两栖坦克,他们据此改造出了自己的T-33,一种与英国货相似的东西。但A4E11并不能满足俄国人的要求,所以T-33也没能成为俄国人的主力轻型侦察坦克。重新设计的工作持续到1933年,直到第一辆T-37从生产线上开出。原型车达到了红军的要求,这个时候的T-37除了继承了两栖能力外,与T 33全无相似之处。T-37是一种小巧的、在单炮塔上安装一挺7.62毫米DT机枪的超轻型双人坦克,其最大装甲厚度仅为9毫米厚,作为苏联生产的第一种水陆坦克,T-37具有奠基的意义。尽管水上航速不高,但采用了螺旋桨式水上推进装置,在技术上是一大进步。此外,由于重量较轻,T-37坦克还可以由重型轰炸机进行空运或是空投。T-37水陆坦克装备到苏联红军的装甲侦察分队、步兵部队的建制坦克营,用来代替过时的T-27超轻型坦克。排长和连长乘坐的指挥坦克上,配有无线电台,机枪塔上有框形天线。总的看来,T-37坦克已具有水陆坦克的基本特征,但它的形体太小,抗风浪的能力较差,水上行驶的速度较低,火力和防护力也较弱,显示出“草根时代”水陆坦克的不足。但是,能在20世纪30年代就生产出能用于实战的水陆坦克,总生产量在1000辆以上,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至于很有名气的T 26轻型坦克的出现,可以说是苏联利用西方世界经济危机的“窗口期”,从英国人手中抢购到的最有价值的技术成果之一,对苏联坦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T-18坦克(也就是人们熟知的MS-1)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被研发,后来又相继研发了T-19和T-20计划用于取代T-18,不过由于它们在发动机上的问题,研发任务被耽搁下来,直到苏联人从英国购买了维克斯E型坦克的生产许可证后,上述计划全部暂停。1929年5月28日,根据苏联政府和维克斯公司签订的协议,首批15辆E型坦克运抵苏联。这些坦克被称为V-26。1930年,原列宁格勒的布尔什维克工厂在巴雷科夫和金兹鲍格工程师的领导下,开始参照从英国购买的这批轻型坦克进行改进设计,制造出20辆类似的坦克,定名为TMM-1和TMM-2坦克。在和T-19、T-20坦克一道进行对比试验后,1931年2月13日,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采用以维克斯公司的E型坦克为基础设计的新坦克,并正式命名为T-26轻型坦克。从1932年起,以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为主的一批工厂开始大量生产T-26坦克。起先,基洛夫工厂被命令开始生产这些坦克,要求年产13800辆,不过当时工厂的机器和设备仍旧在建设中,所以位于列宁格勒的布尔什维克工厂也接受了相同的命令。在10年间,这些工厂总共生产了超过12000辆T-26坦克。最后一批T-26在1941年初交付红军使用。1931~1940年期间,共生产了12000余辆T-26系列轻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坦克。以当时的水平来说,在1931年至1939年之间,T-26系列坦克和BT系列坦克的水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美国,这个未来的坦克大国此时的坦克还没有装甲汽车多,英国的“马蒂尔达”还在设计中,法国的“雷诺”系列也还在计划生产中,德国的武装拖拉机也刚从设计图纸中完成,所以T-26在当时非常先进,其后期型装备的45米反坦克炮和双人炮塔在当时是很有前瞻性的设计。

大名鼎鼎的BT快速坦克,则是另一种利用西方世界经济危机这个绝佳契机设计的坦克,是苏联坦克工业从美国人手中得到的珍贵“礼物”。哈列普斯基率领的苏联军事技术考察代表团在访美期间,仅仅用10000美金便买到了“克里斯蒂”悬挂系统的专利权,1930年苏联又决定直接向美国订购2辆“克里斯蒂”坦克(实际上只是两辆底盘)。可以想象,如果不是经济危机,抛开意识形态问题不谈,美国的资本家们对于这个数字是连谈都不必谈的,但经济危机的残酷使一切都改变了,面对苏联人的金卢布,美国资本家们做出了让步。美国方面愿意提供所有的技术援助,递交所有的生产蓝图和生产坦克的技术工序。克里斯蒂本人也表示愿意用两个月的时间来到苏联参加磋商会和帮助组织生产。另外,在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甚至承诺给苏联工程师机会,来新泽西的罗威工厂学习工作。在以近乎打劫的方式获得了美国人的这一最新技术成果后,通过对“克里斯蒂”坦克的拆解分析,经广泛试验,这种美国坦克最终在美国工程师的帮助下,由哈尔科夫IV试制成功,称为BT-1快速坦克。BT坦克从BT-2起开始大量生产,并进行多次改进,先后研制成功多种型号。1935年研制成功BT-7快速坦克,较之前几个车型有重大改进。1936年研制成功的BT-HC型试验坦克,对T-34坦克的生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到1937年底,苏军共装备了近5000辆BT系列坦克,成为当时装备数量仅次于T-26坦克的苏军装甲兵的重要装备。

小结

以T-26系列坦克及BT系列坦克的大规模量产为标志,截止到1934年,苏联装甲部队已经在规模上位居世界首位,共拥有各类坦克5000余辆。单就数量而言,此时红军拥有的战斗车辆甚至超过了英法两国的总和。然而,这段时期苏联坦克发展的一个显著问题却是缺少原创性,生产的绝大部分坦克装甲战斗车辆都是国外产品的摹仿品,既使是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极大冲击的T-28多炮塔式中型坦克也是如此。不过,这种情况随着苏联工程师经验的积累以及工业基础的逐渐壮大而开始出现了变化……

上一篇:传承与竞争 下一篇:伊朗绝色美女为何也愁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