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的障碍及策略

时间:2022-09-08 07:18:52

例说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的障碍及策略

摘要:笔者从大量的调查与观察中,分析了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受自身原因外,还受到环境、家长、教师的共同影响,并因数学思维能力的弱化,学习数学越来越困难。本文提出了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耐心疏导,增强信心;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

关键词:数学学习;障碍;策略

每遇到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与“愤怒”。“职高的数学难上呀,讲台上,我讲得热火朝天,下面不C不火,瞪着一双无辜而又疑惑的眼神看着你,一副启而不发,呼而不应的模样”,“我讲得激情飞扬,下面都睡到一片”。确实,如何提高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为了寻求激发学生兴趣的路径,笔者从观察与调查入手,探析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的障碍。

一、从现象与调查中诊断问题

从课堂教学的众多现象中,首先发现,中职学生数学差的不是点而是面;其次,中职学生对学习数学基本能力构成严重缺失。从每年进入中职学校学生的中考数学成绩统计数据表明,中职学生入校的平均成绩每年都在55到70分之间,30分以下的占中职学生总体的三分之一(中考数学总分是120分)。学习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随着数学学习的抽象性的逐渐增大,高认知水平的学习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就显得越弱。

下面根据众多的观察与调查,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他们数学差的表现与原因归纳为以下认识。

对中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调查中发现,中职学生学生学数学差主要表现在:①数学感知能力差;②数学概括能力、抽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不强;③数学推理能力、联想能力、思维转换能力薄弱;④数学记忆力差。

从中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调查中发现,学生的智力因素表现在:①感知表面化;②思维形象化;③识记方式机械化;④学习方法单一化;而非智力因素表现在:①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观严重偏离;②独立意识不够强,容易产生消极心理;③课后整理,归纳,反思不到位;④依赖性强,有惰性情结。

当然,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还有老师、家长、社会方面的因素。具体有:①学生都忙于应付繁多的课程学习(包括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很少有时间自己整理,绝大多数学生,也不知道如何整理;②教学容量大,基础不好的学生对节奏快、容量大的课不适应,过分强调学业成绩又使许多老师不敢在教学方法上作大胆的尝试,教法死板单调,缺乏针对性、趣味性、灵活性;③忽视学习方法的教学,不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去归纳概括所学的数学知识;④忽略学生的学习心理,老师上完课就走,不与学生沟通。

我们不难发现中职学生数学落后的形成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就应采取综合性的教育,从多视角分析,多方面抓起,努力打破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

二、耐心疏导,增强信心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瞬间的进步,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要把数学学习的落后归因于努力不够,而不要认为是他们基础差能力低。因为,在职业学校整体的大环境中,从不断地暗示与压力下,很多学生认为自己脑子苯,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

在与中职学生的交流与交往过程,体会到中职学生的感情较丰富,对他们要多加关心,热情帮助,对作业、试卷多面批面改,多批激励性评语,多与他们交流,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使之乐于跟老师相处,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这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障碍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坚强的意志,是数学学习持续提高的保障。我们要从课前预习、课堂听讲、作业书写、课后整理等方面正确引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同时,要经常鼓励他们知难而进,努力钻研,独立思考,勤学好问,做到持之以恒,以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进取精神。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肯定是十分在意的,所以对他们的奖励要不吝啬,以精神奖励为主,适时进行物质奖励。而物质奖励时,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行动要显得庄重一些。对平时很难拿到物质奖励的学生来说,这是很大的鼓励。

三、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

在耐心疏导,增强信心的过程,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大前提下,努力为学生学习创设最优化的氛围。

(一)抓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形成能力的基础

起点要低,设置台阶。中职学生推理能力弱,把例题都作适当的分割,减少每一步的推理难度,并设置多步,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摘到”,尝到甜头,体会数学成功的满足感。

循序渐进,多次反复。由于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形成知识网络,因而知识的巩固性较差,所以,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必须循序渐进,多次反复,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内容逐渐加深理解,直至完全掌握。

因为中职学生擅长形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不强,数形脱节,所以要利用必要的教具、模型、教学画图软件,如运用几何画板,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图表对数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将形象思维渗透入抽象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使他们能善于利用图形解决数学问题。

(二)抓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

在强化与巩固教学内容时,每天上课内容可出两道使用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定理的题,以巩固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

在教学中,尽力揭示思维过程。在讲解题目的时候,我总要把自己拿到题目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怎样审题,如何把关键的条件辩别出来,怎样把条件进行转化和重组,如何找出显性和隐性的条件告诉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又是如何利用条件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让学生体验成功之路,也让他们知道解题中会碰到很多困难,应该用策略去解决困难。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学会分析问题的性质、特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的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对每一步都要肯定,对的给予表扬,增强信心,错的要启发,找出错误所在。这样,学生掌握了什么,没掌握什么都可以了然于心,从而可以有的放矢进行下一步教学,也使课后作业及辅导有了针对性。

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学中,精心设置疑虑情景,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刺激思维,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善于利用风趣的口头语言和恰当的肢体语言,生动的比喻。如讲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时,学生总是找不到方向,我就把它概括为“改斜归直”等等,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督促学生建立错题集。将作业、试卷中最基础的知识错误,或一些典型性错误摘抄下来,分五部分:原题、错解、原因、对解、反思。要求学生常翻常看,时刻提醒自己哪个知识点需要查缺补漏,哪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老师也可以从错题本上看到学生差在哪一方面,应该从哪一方面构建知识结构。

其次,作业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层次,题型要多样,不要增加学生心理负担,要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课后要积极开导;对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要及时的帮助调整;对思维水平低的,要强化训练。

总之,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学数学,不能一蹴而就,要把基础知识理解透彻,学习技能逐渐掌握,学习习惯反复强化与巩固,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数学品质。以上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尝试的方法,愿与职业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学管理评价改革之路 下一篇:培养初中美术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