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境

时间:2022-09-08 05:04:36

如何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境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需要一种自然、轻松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在课前高度重视创设情境,课堂上学生才会听得如痴如醉。

关键词:播放音乐;画面创设;饰演角色;争论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的分辨和接受能力,小学阶段的灌入式教学已经不适宜他们思维的发展,一味硬塞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与抵触。初中语文教学需要一种自然、轻松的情境,情境的创设,已成为当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科学合理地创设情境,也成为检验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杆。

一、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是一种凭借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音乐给人美感并以特有的旋律、节奏,把听者带入特有的意境,间接地反映出现实生活和作曲家的意图。所以,音乐的特殊功能是通过旋律表现人类最细致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波动。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通过音乐感受这种感情变化,也就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感受到美的形象,体会到美的意境。

如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可以先播放一首舒缓优雅的古筝曲《渔舟唱晚》,让学生随乐曲细细品味文本,在音乐渲染的情境中想象文字表现的美好画面,学生会陶醉在音乐氛围中。讲解课文时,让音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背景音乐的烘托、感染下,学生很快被带入作品的意境,感受桃花源的优美景色,把握作者倾注于作品中的情感。

二、通过画面创设情境

借助画面可以再现课文情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并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心旷神怡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不仅能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接受和理解文章传递出来的信息,也能在这些信息的影响下培养美感。如讲授《登泰山记》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泰山的云雾和日出之美。当学生对文本意思和作者情感不解时,可以播放泰山云雾及日出的影视片段,引导学生用课文描述画面所展现的景色。将文字与画面内容联系起来,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形象,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加深,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就会被学生领悟。

三、通过饰演角色产生情感

表演式教学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也是形象化教育艺术的一种具体体现。实践证明,运用得当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了再现教学情境,教师可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深入文本,打破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学习与活动的界限,课堂变成了舞台,师生在舞台上随机表演,学生也在角色扮演的体验中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如教学《孔乙己》一课时,就可以采用分角色饰演的形式,请学生分别饰演孔乙己、“我”、掌柜及短衣帮,重现课文中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几个场景。表演过程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均由学生尽情发挥。表演后,由旁观的学生依据文本对表演的准确性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表演—评价—再表演—再评价”中,体验人物情感,把握人物性格。学生原本难以理解的人物内心世界被打开了,文章揭示的人与人之间冷漠的金钱关系也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了。

四、通过争论促进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要上得有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也才能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到学习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这一观点对情感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学生的求知情绪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情绪氛围,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必须以更为宽松的情感区间为心理条件。因此,情感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中学生喜欢争论的特点,营造生动活泼的情感氛围,通过争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步步地使学生进入角色,取得较佳效果。

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可以从文章结句“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着手,提出:孔乙己最终的命运是生还是死呢?有学生认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没人会关心孔乙己,而孔乙己自己又是那样一个好吃懒做、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穷书生,他的命运必然是走向死亡。也有人认为,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只是一如往常的贫病,这对孔乙己而言是家常便饭,过去没死,这次也不会死。不同意见的阐发、争论,使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教师鼓励他们充分发表个人看法,学生的积极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分成两派据理力争。真诚地探讨,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明确了作者表达的情感,同时也达成了教学情感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关乎一堂语文课能走多远,能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在课前就高度重视创设情境,学生才会听得如痴如醉,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上一篇:中学数学课堂交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