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还在批改后

时间:2022-09-08 04:29:41

大部分的小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作文课,最初他们也有自信心写好作文。那么,为什么后来大多数学生就害怕作文了呢?我们又怎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近年来,我也对此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初有所获。

一、教师的“读后感”,是学生放飞心灵的草坪

评语是教师看过学生习作之后做出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读后感。但是我们总是以我们大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习作,比如,学生的眼光太窄、选材不新颖、角度有问题、语言不够简练等等。显然,这种权威般命令式的评语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习作的情感,熄灭了学生习作的热情。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把这些老套的评语甩掉,如中心思想不突出、主次表达不准确、写字不够认真等等,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平易近人很温暖的话语。如果教师用那种带有评价般读后感性质的评语,学生会觉得教师认真地读过他的文章。

如,有个学生写了《我们班的幽默大师》这篇作文后,我又写了这样的评语:“读了你的文章,我真的看到了一个幽默的积极向上的孩子。瞧,你对同学的‘幽默’作了多方位的描述:他有时候是演小品的丑角,他拥有‘脑筋急转弯’般的聪明,他油嘴滑舌的姿态以及得理不饶人的调侃……看了你对他的描写,谁能不笑呢?”

看了这样平易近人的读后感,学生的作文兴趣怎会不倍增呢?相反,学生的作品被教师批得体无完肤,打开作文本,“红”色的修改触目惊心,不见“黑”色的评语,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丧失写好作文的信心。所以,在作文的评改过程中,只要我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暖,必将会让学生在作文的天地里自由地踏浪。

二、学生的“写后感”,是精心修剪草坪的“锄草机”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拿到习作后关注的是分数高低(或等第优劣),而后一扔了之,对教师的评语不屑一顾。这样,作为习作主体的学生就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他们只充当了被评价的对象,而没有参与评价过程。学生这样的行动肯定对学习写作有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一直坚持让学生耐心地看教师的评语,然后写下自己得到的感悟。可想而知,想要写好“写后感”的作业,学生就必须认真地揣摩教师的评语,认真地分析自己作品中的缺点和优点。

作为教师,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自由地在习作的海洋中徜徉,心灵得到解放,压抑得到解放,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

(作者单位 河北省阜平县照旺台明德小学)

上一篇:目标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谈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