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活来点“小确幸”等

时间:2022-09-08 04:23:25

给生活来点“小确幸”等

歌词里说:给我一个密封的铁盒来装我的一段私人生活。而现实生活,健康的私人生活方式是需要有人来分享的,它会带你走出阴霾,寻找心灵的释放。

特此,我们推出了独家主题征文,欢迎一切有独特感悟的观点与故事。

给生活来点“小确幸”

不负我心

大致说来,“小确幸”是一种无须多少精力更无须多少金钱就可以享受到的幸福,低成本,高回报。譬如。“2平方厘米的海”。

我生活在青岛,所住的小房子只可以看到一点点海景,把两个拇指盖儿伸到眼睛的前方,就可以完全挡住。但它仍黏住了我的大部分视线。在窗前喝茶,看风景,听音乐。一方微小的蓝,足够游目骋怀。试想若要看到300平方米的海,我哪里还有时间如此优哉游哉,至少要辛苦奋斗十年,或许才能如愿。

又譬如,“3元钱的运动之乐”。在高档健身俱乐部购买昂贵年卡,但一年到头去不了几回的冤大头不在少数。我也参加了一个健身俱乐部,位于某海水浴场,收费低廉,一个季度60元,我差不多会去20次,算下来折合3元一次。

那里没有跑步机,却有长达200米的沙滩供你来回驰骋。没跑过沙滩的人不会了解,当潮水涌上来,淹没了小腿,又哗然退去,裹挟着无数沙砾,那一瞬间袭来一阵美妙的晕眩。那里也没有电视可看,却有实实在在的比基尼真人秀,还有太平洋吹来的壮阔海风。

闺密来串门,翻到我抽屉里收藏的那些精致又时尚的耳环,一边爱不释手,一边大骂我败家:“都金融危机了,你居然还这样买东西!”看着她一脸的“妒忌”,我忍不住呵呵地笑。

其实,里面货真价实的高档耳环,也就三两副,只用来配礼服出席正规场合。而平日里佩戴的那些,全都是我从淘宝网上淘来的,仿韩货,物美价廉。我用这种即不败家、又能满足自己臭美心愿的办法,给自己来了点“小确幸”。

曾经有段时间附庸风雅,和朋友隔三差五地去泡茶艺馆。三五知己,一杯香茗,确实清静。荷包吃紧后,便转移阵地,自己买了茶具、茶叶。稍练几次,我泡茶的功夫也开始得心应手。

开春,天气越来越干燥,皮肤需要补水。贵妇人们提倡一天一碗燕窝养容,咱平民百姓要天天燕窝不得吃破产?但咱有平民“燕窝”:银耳炖红枣同样养颜补血:化精致的妆、穿漂亮的礼服在五星级大酒店里相会未必就能擦出火花,也许要一个麻辣鸳鸯锅大快朵颐、吃个热火朝天更能让彼此的心温暖起来…

我并非不喜欢做一名成功人士,但我更喜欢的快乐在低处,那诸多可爱的“小确幸”们,潜伏在海边免费的明月清风潮声里,街头3元一串的烤鱿鱼里,音像店一张10元的JAZZ原盘里……总之,找点乐子,就好像大街上踩到狗屎一样轻而易举。

寄居在时尚宾馆里的寂寞

夏双生

25岁,一个尴尬的年龄。单身。但不是主义。只是恰好,或者很不巧地单身了。

在这个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我的个人经济显得更加微凉。在压力和孤单涌到喉咙口肿得快无法喘息的时候,我望着天花板,希望寻求一个出口。繁忙的工作让我没有太多时间去旅行,于是我选择旅居于各式各样的宾馆,就像流浪在不同的城市。也许可以套用下那句网络流行语,住的不是宾馆是寂寞吧。

这一次我选择了离家30公里的宾馆。在check in的时候,等候了5分钟。这5分钟。一个难缠的男客人跟前台一直辩论不休。我听明白了他们争论的焦点,为了能快点开始我的“旅居生活”,我打开电脑包,“先用我的电池吧。”我取出电池给他。那男子说了声谢,头也不回地跑了上楼。

推开房门,玄关处挂着色彩浓烈的欧式壁画,画里的人物是高贵得有些寂寞的玛榕丽特公主。制作繁琐的假壁炉,站在那里,贴上去的火烙仿佛真的可以传递温暖到我的脚踝。金棕色的落地窗帘,深红色的绒面沙发,感觉既强烈又神秘。床前的一面镜子,我拿出便携的卡片相机,对着镜子拍出许多表情下来。这种感觉,有种自我玩味的娱虐感。

凌晨一点半,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个瘦高的身影躲在暗调里,手里托着一个紫色的纸盒,聚焦在我的门灯下下很醒目。后半夜宾馆有点凉,衬托出这个男人笑容很温暖,“原来你真的没睡。我知道这样打扰你很不礼貌,可是我凌晨五点的飞机,就要走了。可以进来一下吗,我只是想认真地道个谢。”

他手里拿着一个小盒子,是一份提拉米苏。他简单介绍了自己的职业是个设计师,湖北人。把电脑电池安放好。我们简单而随意地聊了一会儿,午夜总是喜欢用粘腻的触须裹佳人的神经,往暧昧的旋涡里拖拽。一抬头,我看到他的眼睛里,仿佛流动着暗紫色的湖水。他闭上眼睛,很认真地给了我一个拥抱,一分钟,也许还多。然后他有些尴尬地起身说,我要收拾行李赶飞机了。谢谢你,再见。

屋子里温度又冷了下来,忽然觉得肚子饿了,想把剩下的提拉米苏解决掉,突然发现里面有一张卡片,事实上那是张名片,我轻轻读了下名字,把名片丢进垃圾桶。很抱歉我对任何男人没意见,只是不想让今晚的寂寞被打扰。

尖顶阁楼上打了天窗。我穿着蕾丝柔软贴身的睡裙,爬到屋顶去,捧着一杯柠檬绿茶,看星星。很难得与星星离得这么近,尽管自己是一个人,要是两个人也许更浪漫吧,但我手中的绿茶也可以暖熟我微寒的手心。

如果没有人爱你,那一定要加倍地爱你自己,用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享受寂寞的温暖。

骑摩托走川西

何泛泛

塔公草原,海拔3730米。

男人骑着摩托,像刚刚放学的小孩儿一样,在草原上撒野;我则屁颠颠地拿着单反,追在后头,给他拍摄最酷的“到此一游”。高原反应,暂时没有光顾这对从遥远重庆骑行过来的摩托骑行者。

不过,马上就要感受到比高原反应更让人扫兴的事情了。几个穿着藏袍的当地青年,把他们的鸡公车停在了路边,带着一种诡异的眼神向我们走来:这个草原是咱们村的,你们的车碾到了咱们的草,咱们就靠这个吃饭的,你们看着办吧。

结果,他们所说的看着办,就是每个人交上100大洋作为“踩踏费”。

明明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敲诈”,但是,咱们人少,总不能在人家的地盘上和人家干上了吧。这一刻,塔公草原给我们的印象够深刻的了。

不过。正如出行前在网络上看到的其他驴友的出行TIPS所说的那样,大多数的藏民还是很淳朴的,就比如咱们留宿的那个卓玛大嫂,接到我们的现场求助电话之后。立即放下手里的活儿,赶过来帮我们解围。

这一次有惊无险的经历,并没有影响我们的骑行心情。

而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在与大山做斗争。回头过来,才发现,像日浴高原这样两千多米的海拔都是小儿科,折多山、海子山、贡嘎山、波瓦山……他们四五千米的海拔。足以让我们渐见渺小。

蓝天,白云,千年冰川,俊美雪山,辽阔草原,高山牧场,还有那场夹带着冰雹的暴雨,不期而至……风景在我们的身后渐行渐远,而一路上遇到的人,却一直温暖着我们的心窝。

那个13岁的藏族小伙子,对摩托车的熟悉。让我们汗颜,都不约而同想起自己13岁的时候的懵懂;那个川菜馆的豪放无比的老板,把自己当年摩托旅行的经验毫不保留地和我们分享,甚至还把自己用过的摩托手套赠送给我们作为备用;那个亚丁雪山脚下农家乐的大妈,总是在清晨的时候,烧开了一大锅热水,装满了一瓶子,放到我们的门前,让我们一起来便能喝到热气腾腾的热水。

这些人,像他们庭院上开满的鲜花一样,热情而豪放。

在高原上,我们的摩托车,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线。而那些骑着自行车,准备进藏的小伙子们,或者波瓦山上遇到的那个61岁的天津骑行者,才真正值得我们心里折服。更惊讶的是,在回程的路上,当我们与一群进藏骑行者,入乡随俗地用“扎西德勒”彼此问候的时候,我看到落后的一个骑行者,解下头巾,向我们微笑:居然是一娇小女子!

在路上的女人,都很美。哪怕高原气候毫不留情地把我们的日晒斑放大。

上一篇:我什么玫瑰都不是 下一篇:“SEX游民”,我的快乐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