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与其“冲血管”,不如改善生活

时间:2022-09-08 04:18:36

老年人与其“冲血管”,不如改善生活

老王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病,每年到了冬季,就要到医院输液,冲冲血管。老王以为老年人的血管就像自来水管用旧了一样,里面“锈迹斑斑”,输输液就像把自来水管里面的锈迹、污垢去掉了一样,免得它们把血管堵死了。

其实,“冲血管”这样的观点是很不科学的。一般来说,静脉输液确实可以调节血液的黏稠度,扩张血管,改善脑部供血。但是,脑血管病只有在发生血管痉挛时,也就是在发病时,药物才能起到作用。如果没有发病,用药是不起作用的。而且,对于有出血倾向的老年人,输扩张血管的药物,反而会加重病情。而血管里的锈迹污垢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形象比喻,目前还没有一种静脉注射的药物能像有些患者认为的洗掉污垢那样简单。何况动脉粥样硬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病变,是长期积累所致,因此也不可能输几次液就清除掉。除此之外,老年人滥输液还存在以下风险:

一是临床使用的药物及液体,加之输液管及穿刺针头,由于受到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限制,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纯度或无菌,这样就给输液治疗本身带来了更多的感染机会。一旦进入血管内的杂物引发感染,势必造成血管内皮损伤,继而损伤部位由于炎症反应日久会引起脂肪沉积,甚至引起血管堵塞。同时,输液要求无菌操作,特别是静脉输液,环境必须清洁,否则大气内的细菌、致病微生物会对穿刺部位和输入的液体造成污染,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

二是老年人心肌细胞萎缩,使心脏生理功能减退,如过量输液,会致心肌缺血,甚至引起心力衰竭。因此,老年人输液除要控制总量、减少钠盐的输入外,还要根据病情控制输液速度。心衰患者滴速应控制在每分钟15~30滴,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而出现意外。另外,年老体弱者,最好选择卧床输液,以减少因输液时间过长体力的消耗。

三是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肝、肺、脑、肾、肌肉、皮肤等的毛细血管中。长此以往,就会引起小血管血栓、梗塞、出血及肺内肉芽肿、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堆积造成小血管栓塞,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及炎症。据研究,1毫升青霉素加5%葡萄糖药液中有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500毫升药液中就会含20多万个有害微粒。由此可想而知,如果滥打“吊瓶”就会使补液中的有害微粒大量进入人体,为健康埋下隐患。

四是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表现为硬、脆、滑,这样就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体质瘦弱的老人皮肤松弛,针头不易固定;慢性病和体质差的老人血管脆性通透性强,容易漏针,而且老年人对疼痛、肿胀又不敏感,易导致药物渗出到皮下组织,如发现不及时,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

五是老年人由于反应能力减退,一旦出现输液过敏反应,如寒战、过敏性休克等,表现常不典型,容易错过早期抢救的时机。

因此,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与其“冲血管”,还不如加强日常生活保健。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王海亭 邮编:265200)

上一篇:老年人要高度重视卫生间的安全 下一篇:春捂防病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