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应对政策分析

时间:2022-09-08 04:16:23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应对政策分析

摘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经济在这场危机中受到冲击和影响,本文将用I$-LM曲线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并且利用这一模型研究我国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了哪些政策及其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影响;应对政策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金融环境急剧恶化,投资者恐慌抛售股票,股价房价大幅度跌价,金融企业亏损、破产或处于破产边沿,大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降低,失业率上升,消费者信心下降,经济增长放缓。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经济当然也在这样一场力量强大的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和影响,我们将用IS-LM曲线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并且利用这一模型研究我国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了哪些政策及其意义。

一、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直接影响表现在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冲击和对我国外汇储备缩水的影响。而这次危机对我国的间接影响表现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上,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已经演化成一场恶劣的美国经济危机,而美国经济的恶化将直接导致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尤其对于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达60%并且出口量最大的地区就是欧元区和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如果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出现下滑,国际需求大幅下降,将导致我国的出口量达达减少。而且,我国经济是出口拉动国内投资,出口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我国国内投资步伐放缓。

1.金融危机导致我国投资减少

金融危机使美国货币供给量减少,美国以及其他我国主要出口过对于我国而言国外的进口需求大大减少,出口企业的投资边际效率减小,因而多数我国出口企业减少投资。投资减少,意味着边际投资效率的减少。我们知道,投资减少将引起产值减少和利率降低。

2.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储蓄增加

金融危机引起股票市场等投资领域大幅下跌,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此时由于投资收益较小,风险比较大,因此多数投资者会选择在这一阶段放弃投资,将资金储蓄起来。由于储蓄量的增大将导致产值减小,利率下降。

3.金融危机导致我国的货币供给量减少

由于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环境恶化,世界的股票市场急剧下跌,其他投资领域仍旧不容乐观。因而投资者趋向于需要更少的交易余额,预防余额和投机余额。因此货币需求量大大减少,由于货币需求量等于货币供给量的均衡条件,货币供给量大大减少。

二、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

我国政府各部门针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

我国的财政政策由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变为扩张的财政政策。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改革步伐,从而改善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我国的货币政策由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放松银根,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1.宽松的财政政策

我国的财政政策由稳健转变为宽松,主要表现为降低税收和扩大政府指出。降低税收表现在国务院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购房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同时,为拉动内需,改府扩大支出,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拉动内需十项措施和四万亿元投资计划,包括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税收的降低和四万亿元的政府投资计划将促进投资者增大投资和消费,从而使投资增加,储蓄减少,货币供给量增大。

2.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的货币政策由应对通货膨胀的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为防止出现通货紧缩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的政策表现有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以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央行连续多次次宣布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使人们趋向于减少银行存款增加贷款进行投资,从而投资增加,储蓄减少。

此外,我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保证经济的增长,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促进对外贸易,增加出口退税;调整劳动法,减少企业负担;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扶持股市稳定;允许地方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刺激楼市,以支持税收和就业;从税收层面全面给企业减负,尤其是出口导向型企业。推动成品油改革,变相降低油价和养车费用,刺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加大农业支出,让农民增收,增加农村购买力。

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有着强大的负面影响,由前面分析可以知道,中国政府在近一阶段给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政策措施,来保证中国经济的增长,促进就业,顺利渡过这一场金融风暴。当然,能否在这一场危机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于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一篇:对我国银行业小企业信贷业务差异化监管的思考 下一篇: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