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朗读 第8期

时间:2022-09-08 03:28:27

漫谈朗读 第8期

捧着韩兴娥老师《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自由的世界:在这里,孩子们没有一般学生承受的考试与分数的压力,没有整天演不完写不尽的课内外作业;有的只是书山览胜,广泛涉猎,小学毕业就集体读完了《增广贤文》《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中华上下五千年》《论语》《道德经》《世界上下五千年》等书,如果加上学生个人读的其他书籍,数量就更为可观了,用博览群书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因为即便一个初中毕业生甚至高中毕业生,也未必能将这些书通读一遍。在这里,孩子们的潜力得以合理开发,心智得以高效训练,耳聪目明,个个考试成绩优异,全班没有一个差生,这在目前的教育圈内实为罕见。那么韩老师是怎样带领着学生远离苦不堪言的作业,自由自在地畅游书海,为孩子们的书香人生奠定基础呢?我们是否也能够像她那样做呢?

其实,韩老师的做法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多读,海量地读。她认为,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让学生“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耳朵浸泡在读书声中,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让“读”占鳌头,在读中积累感悟,从而让语文教学变得简单而又轻松。所以,只要抓住了“读”,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带领学生踏上幸福的阅读快车道。

听特级教师讲过一则轶闻:某校缺一名语文教师,学校就找了一个话剧演员作临时代课教师,教的还是一个差班。这名非科班出身的老师没有什么高深的教育理论,但善于表演,平平常常的一句话,从他口中读出就分外有滋味,他朗读课文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学生也喜欢上了读书。校长心想,读读书也行,好歹有人看着学生。谁知后来的考试结果却令校长震惊,这个班的成绩没降反而直线上升了。这不难看出朗读是多么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朗读”这种教学方法源远流长,传统教育中就非常重视诵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老先生给学生发号施令就是两个字――“读书”,并且他自己也读书,还入了迷。在众多学生家长朴素的思想里,认为学生到校就应“好好念书”,既然是“念书”,当然是出声的朗读了。我曾与一位家长交流,他说学生能把书读好可不简单,他回忆小学时的老师读书读得很有味,如《落花生》结尾,“母亲也点点”,就能让人感觉到母亲的神态表情。我很赞成这位家长的观点,朗读应是教师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法宝。至于读书读得有味,我想也就是读出课文中的情感与趣味,不仅仅是依靠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等朗读技巧,更多是凭借深挚的情感来扣响人们的心扉,需要老师、学生对文本进行较深入的理解体会。

当今语文教坛上,朗读得出色的老师不可胜数,如我曾亲耳聆听过的于永正老师、洪振涛老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于老师在教学《给予树》时,给学生进行范读,他面带笑容、饱含深情,将孩子们采购礼物后的兴奋之情、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之心展现得淋漓尽致。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一切都在朗读里,一定要好好读书。”我觉得这话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告诫,也是对所有听课教师的一种引导。洪老师在执教《有的人》一文时,就以两种不同的情感态度进行范读,一种是热情的赞美,一种是无情的嘲笑,自然而然地传递出诗人对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根本用不着多讲,学生就可能体会到诗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朗读,是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收效最好的教学方法。当然,怎样读好一篇课文,就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读法。魏书生老师谈到朗读时举例“请喝水”的读法,他糅合了语速、重音、停顿、语调等诸多朗读元素,展示出不同情境下“请喝水”的不同读法,将朗读技巧上升为一种教学艺术。

也许有的老师说,像说明性课文,平白无味,不太适宜朗读。这话初听貌似有理,实则值得探究。因为即使不是所有课文“字字看来皆是血”,但也是“一字一句总关情”。《故宫博物院》原本就是一篇解说词,在收音机里播诵后,反响强烈,后入选语文教材。我市一地理特级教师在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时说,要学会朗读教材,虽说地理教材知识性很强,但处理得当,同样可以读得趣味盎然,吸引学生。说着就即兴朗诵了《世界地理》上的一段介绍《死海》的文字(他是能够整本整本地背诵地理教材的),听着他的朗读,听讲座的老师们头脑中竟展现出一幅幅鲜明的画面,那些枯燥的数学啊、地名啊都鲜活了起来,哪里还需要死记硬背,听一遍这些知识一遍就印在心中。试想,倘若语文教师能抓住“朗读”这一公开的“秘密武器”,语文课堂怎会没有生气?学生怎会不喜欢语文呢?

某大师报告时讲:人们常说学生在校要好好念书,可现在学校里很少听到学生的读书声了。他在为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讲解而忽视朗读的做法感到痛心。致力于推广儿童读经的台中师大王财贵教授,就把“跟我读”作为最佳教学方法。我们不能再固执于漫无边际、毫无意义的讲解了,要让朗诵重回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再现生机。

当然,我在此重点谈的是“朗读”这一高效的教学方法,在低年级阶段,尤其应该强化朗读的地位,到了中高年级,则应侧重于无声的阅读。就读的内容而言,除了教材,强化课外阅读、名著阅读,就不再多谈了。

(作者单位 河南省济源市大峪镇第三中学)

上一篇: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加强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